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必修一)说课稿

通用技术(必修一)说课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1、知道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 养学生创新意识。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 多种知识。
• 难点: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精品课件
四、教学方法:
• 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分析法、问 题教学法、小组研讨法、探究法、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和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精品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目的性: 1、引入:由旧知引入:提问:上节课我们
讲的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技术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 需求,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
精品课件
2、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 ①耳聋的人需要能将声音放大的 助听工具------发明助听器(提 问式) 满足听到的要求后,人们希望助 听器更便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人们进一步改进助听器使其体积 不断减小------革新助听器(图 片展示、提问式) ②这里为下面讲技术的创新性中 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 发明打一个伏笔。(活用案例, 显示通用技术精的品课特件 点)。
精品课件
3、学生活动:说出生活中的哪项技术是 为了满足人的什么要求而产生的?
精品课件
二、技术的创新性
1、引入:学生活动---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神州六 比五号先进的地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 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及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飞船
2、知识点:①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案例:“瓦 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从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技 术向前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通用技术(必修一) 第一章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二十中学苏艳波
精品课件
一、说教材
• 《技术的性质》是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一第1 单元《走进技术世界》中的第2节,本节是 本章的重点;
• 本节的作用是加深学生对技术内涵的了解。 • 本章实践性不强,侧重理论上的理解 ,
讲课时要选取切近生活实际的案例。
精品课件
二、教学目标: •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 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 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 4、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怎么办?”
通过试精验品,课验件 证方
E=mc 2与核电技术 质能公式:E=mc 2
精品课件
教师举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 典型的 科学活动,而瓦特发明蒸汽 机则 是典型的技术活动。结合自己 的知识和经验,分别举出3个以上 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实例。
精品课件
3、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向学生简单介绍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工艺, 技术与人文的相互关系。
②技术的创新性中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 新和技术发明(由助听器案例得出)
3、作业:每个小组从生活中找两个的设计体现技术 的创新性的产品。
(举例:实物展示旅行牙刷,养成留心周边事物的习
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内容
神州五号
两者的大小、重量、设备等基本不变; 采用“长征2号F”运载火箭作为动力载体
神州六号精品课件来自三、技术的综合性:1、引入:让学生先完成课本P14的“马上行 动。从而让学生得出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 合运用多种知识,体现技术的综合性。 这一知识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精品课件
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①本知识点是本节课难点。 ②可以通过列表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
与技术的区别。列表
精品课件
发射时间 活动范围 宇航服
2003年10月 15日
仅限返回舱 打开返回舱 舱门
杨利伟的宇 航服始终未 能离身有机 会脱下重达 10公斤的太 空服
2005年10月中旬 进入轨道舱 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新的宇航服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 等组成
太空时长 航天员人数 食品
21小时 1人 即时食品
119小时
区 别
科学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
现象进行观察、分
类、归纳、演绎、

分析、推理、计算 和实验,从而发现
规律,并予以验证
和公式化的知识体

侧 重 点
认识自然
目 的
有所发现

答 的 问
“是什么?”、“为什 么?”


技术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 足自身的需求和 愿望对大自然进 行的改造
利用和合理地改造 自然
有所发明
2人
50种左右:包括四种主食,“鲍鱼”、“咸水 大虾”等菜肴以及水果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我国研制的航天服里有一个类似于“尿 不湿”的小便收集装置,通过吸水材料把小便 变成絮状的固态物,并且能除臭。这是上次飞 行中杨利伟唯一能够使用的“厕所”。
这次飞行在轨道舱里安装了一个大小 便收集器,机器上有两根管子分别用来对准大 便和小便器官,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同时通 过除臭装置除去异味。陈善广说,这吸尘器式 的“太空马桶”在太空中是否方便好用,需要 在这次任务中验证。
•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的目的性即是“因人而生,以人为本,为人服务” 的具体表现;
• 2、通过讨论及案例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作用; • 3、通过讨论分析身边的常用物品感受技术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 4、通过举例分析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关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交流、讨论培养技术意识,破除对技术及创新的神秘感; •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技术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 3、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4、通过《神州6号》探讨,培养学精生品课的件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和民族自豪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