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 文化生态关系,即指文化与生态关系之间的互动 关系。
• 地域文化系统=人类活动 +文化系统 + 地理环境
1.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
A、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
代表性观点:环境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
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的
行为和文化过程,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单向因果
直链型关系。即:
单向不可逆
•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学者都对文化做出 过定义。
• 文化概念小结:
1、文化内容丰富、外延宽广。 2、文化是疏松综合体。 3、文化的模糊性。 (1)弹性概念。 (2)模糊的文化与不求甚解。
• 文化的实质:就是对人们有某种支配意义的,
且为人们所认同(包括遵循、依托)的模式、 符号、观念等。能满足人的全部需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 文化的概念和文化的结构 •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北美的人文地理学出现,以文化为其核心理论来统 率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的人文地理现象。所以,几乎在所有人文地理学的教 材中都把文化列为核心理论,放在重要地位。

形式文化区示意图
过 渡 地 带 核心带 外围地区
核心带 外围地区
第 三 节
人 文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主 题
第 三 节
人 文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主 题
第 三 节
人 文 地 理 学 的 研 究 主 题
功能文化区
定义:按行政或某种职能划分的文化区被称为功(职) 能文化区。功能文化区不要求区内文化特质全面的一 致性,因而又称为异质文化区。 如: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主教 区、一个选举区、一个农场等都可划分为一个职能文 化区。
• 《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 文化的概念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的有目的 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
• 梁漱溟定义:
• 所谓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 面。
• a、精神生活方面 • b、社会生活方面 • c、物质生活方面
• 陈华文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 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 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 成果。
取向
自然 环境
是原因也可能是结果, 在变因网络中任何一 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整
环境行为 环境过程
个体系产生影响。变
环境
因之间是多方向因果
认识
环境 结果
关系。
D、和谐文化生态关系
• 代表性理论:协调论及和谐论 • 把人看成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人类利
用自然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强调 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也强调文化对环境 的影响,及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 性
• 在中国,《周易》里有“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 下。”“人文化成”,简化 成“文化”,具有教化的意 义。
• 在西方,“文化”(culture) 最早在拉丁语里指的是培育 (cultivation)、耕耘、栽培 的意思。后来引申为把人类 自己从自然本能状态下教化、 培养为有素养、有修养的人, 即具有了影响人的行为的意 义。
阿斯旺水坝
2.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的影响。
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生产发展方 向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民族文化的心理素质也有一定 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文 化景观。
• ③刺激扩散 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 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使得其在当地得以存在和传播。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扩展扩散中三种类型各自的特点
类型 接触扩散
特点
目的性强,接受时就准备传播,不分等级,如同 传染病一样。
等级扩散
层次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等级顺序。
地理环境对的文化影响
---以中国为例
1、地理环境的整体属性影响一个国家或民族 的传统文化风貌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影响文化的地域特征
3、地理环境影响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的特色
环境
文化
B、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
代表性理论:人地相关论
该理论强调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
人的影响的同时,也重视人的作用,把二者 看成是双向影响。
双向可逆
环境
文化
认为在人地关系研究中,每一个变因与任何 另外一个变因都可能是原因也可能是后果,在 变因网络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体 体系产生影响。变因之间是多方向因果关系。
• 特点:
• (1)文化保持原汁原味(客家文化、中国饮食文化: 色、香、味、火候);
• (2)空间上不连续,呈“点”状分布; • (3)速度快。
现实中,文化的扩散除 自然原因外,更多的是 社会的原因。 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 节目
某些文化现象,在一 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 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追逐时尚的文化现 象)。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2.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 3.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4.文化整合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5.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1.文化区
• 定义关于文化区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种,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大家普遍认可的定义:
• 文化区:是指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分布的范围。
• 侧重文化中的软件, 强调文化的多样性的 统一,即知识、习俗、 才能的复合体。
• 克罗伯和克鲁克洪的定义
文化是通过符号而获得,并通过符号而传播的 行为模型;这类模型有显性的和隐性的;其符 号也像人工制品一样体现了人类的成就;在历 史上形成和选择的传统思想,特别是其所代表 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系统一方面 可以看作是行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进一 步行动的制约因素。
刺激扩散
文化形式变化大,不是原封不动的接受,而是受 刺激和启发后的改变 ;保留了思想实质而摈弃了
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
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拥有某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遂将 该文化传播到该地。迁移扩散往往是跳跃式的,宗教传播常采 用此种传播形式。 • 基督教随着欧洲在世界各地的殖民传遍各大陆。 • 17世纪荷兰殖民者把大量马来西亚人从东南亚带到南非,于是 在开普敦及其附近地还出现了一些伊斯兰教建筑及活动点。华 人文化的传播也属此例。
特征: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相比,也有一个核心区, 但其边界并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而是一条准确的 线。 功能文化区与形式文化区由于形成机制不同,两 者是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则实相互重叠,彼 此有高度的一致性。
行 政 区 划 的 界 线 均 为 功 能 文 化 区 界 线
乡土文化区
• 内涵: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 Nhomakorabea 形式文化区
• 形式文化区指一种或多种相互间有联系的文化 特征所分布的地域范围。它在空间分布上,具 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
• 划分指标:语言、宗教 • 主要特征:形式文化区存在三个环带:即
核心地区: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该文 化区的几何中心。
外围地区:该文化的影响随距离的增加而减 弱。
过渡地区:与相邻文化区的界线是带状的。
• 文化区:是一组相类似的、内部有相互联系的 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区域(美国学者肯达尔)
• 文化区:根据各种文化现象(生产方式、语言、 宗教、政治形态、日常生活、房屋构造、风俗) 的差异所划分的地域。
• 文化区:根据世界上不同地区居民中盛行文化 特征差异而划分出来的地域。
文化区的类型
文化区的类型
形式文化区(均质或等质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异质文化区) 乡土文化区(感知文化区)
神 核心。包括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

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 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性格等因素。

书面文化
艺术文化

行为文化
一 节

心理文化
化 概






• 文化的基本特点 • (1)超自然性和超个体性。 • (2)继承性和变异性。 • (3)贯通时空的普遍性、永恒性。 • (4)地域性。 • (5)民族性、阶级性、时代性。
该理论的实质是强调人文地理学的综合性于 系统性
俾格米人
C、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
注重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和环境有关 的人类行为动机。即只要揭示出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观念, 对自然提供的可能性的选择,就可以解释人对环境所产生 的知觉决策的行为激励。
每一个变因与任何 环境
另外一个变因都可能
• 文化的表现:
• 工具发展 :(新、旧)石器、青铜、铁器文化 • 主导产业 :农业、工业、信息产业文明 • 时间角度 :古代、近代、现代文明 • 宗教角度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文化 • 地域角度 :东方、西方文化 • 起源角度 :大河、山(玛雅)、 海文化 • 颜色角度 :黄色、蓝色文明 • 国家角度 :华夏、大和、美国文化 • 内容角度 :物质、制度、精神文化 • 文化主体 :精英、大众文化 • 社会形态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 、社会主义文化 • 社会生活 :游牧、农业、商业文化
• 特点:(1)空间上的(相对)连续性。(2) 扩散速度的差异性
• 类型: 接触扩散(传染扩散) 等级扩散(等级性) 刺激扩散(刺激—反应)
• ①接触扩散 文化现象从一个源生点向外作空间扩散,并且 是渐进的、连续的。
• ②等级扩散 指一种文化现象按照某种等级顺序,从高到低, 或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
TeryG.乔丹在其所写的教材Human mosaic—书中用文化这个核心理论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