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连锁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及适用法规 (4)1、行业管理体制 (4)2、主要行业法规政策 (4)(1)零售业态分类标准 (4)(2)零售商品管理 (5)(3)经营活动管理 (6)(4)商业网点规划管理 (6)(5)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特别规定 (7)二、零售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8)1、国内零售业概况 (8)(1)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国内零售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8)(2)人均零售额仍然较低,国内零售业发展空间广阔 (9)(3)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但仍处较低水平 (10)(4)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要经营组织方式,连锁百货增长迅速 (10)(5)零售业态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百货成为发展最快的零售业态之一 (11)(6)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 (12)2、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2)(1)零售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12)(2)连锁经营成为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经营组织方式 (12)(3)多业态经营成为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13)(4)百货业由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转型,跨区域发展成为趋势 (13)(5)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14)(6)跨国零售巨头将加速进入,市场竞争日益深化 (14)三、行业竞争情况 (15)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5)(1)行业集中度趋于提高 (16)(2)零售行业整体与外资零售巨头的竞争加剧 (16)(3)百货行业面临外资的竞争程度相对缓和 (17)(4)百货业态本地企业区域优势明显 (17)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 (18)3、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9)(1)资本投入 (19)(2)商圈和选址 (19)(3)品牌和商誉 (19)(4)管理经验 (20)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0)1、有利因素 (20)(1)宏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 (21)(3)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 (22)(4)国家宏观和产业政策支持 (23)2、不利因素 (24)(1)行业集中度低,企业平均规模偏小 (24)(2)专业人才短缺 (24)(3)物流业发展和先进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25)五、行业特征 (25)1、零售业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各区域发展不平衡 (25)2、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6)3、现金流量稳定 (26)六、与上下游的关连性 (26)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27)1、全国性企业 (27)2、区域性企业 (27)3、城市本土企业 (27)一、行业管理体制及适用法规1、行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对零售连锁行业的监管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国家通过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及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引导零售业规范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特许经营协会为中国连锁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主要承担行业自律、协调、监督以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等职能。
此外,根据《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 年第8 号)的规定,商务部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开设店铺的数量、单一店铺营业面积等行使相应审批权。
2、主要行业法规政策(1)零售业态分类标准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零售业态分类》国家标准的通知”(商建发[2004]390 号)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等的规定,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
(2)零售商品管理国家对某些类别的零售商品的销售实行许可或备案管理,零售商须为其店铺出售该等商品取得相应的许可证或进行备案登记,有关具体规定包括:①《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需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取得《卫生许可证》。
②《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从事酒类批发、零售需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③《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烟草销售须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
④《盐业管理条例》及各省制定的盐业管理规章规定,食盐的批发、零售实行许可证制度。
⑤《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批发须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⑥《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规定,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须向当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申请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规定,从事音像制品零售业务,应向当地文化行政部门申请取得《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
(3)经营活动管理①国务院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5 号)、以及商务部发布的《商业特许经营备案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第15 号)和《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 年第16 号)等,对在国内从事特许经营的资质条件以及特许经营行为等进行了明确规范。
②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第18 号),对零售商的促销行为进行了规范。
③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公布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第17 号),对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不公平交易、损害对方合法权益,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利益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④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试点工作的通知》(2006)、《关于全面开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的通知》(2007)等规定,将在五年内对所有业态的零售店进行分等定级。
(4)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为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促进商业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 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 号)和《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 号),在此基础上,商务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 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 号)等文件,上述文件对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调整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5)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特别规定《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4]第8 号),对外国投资者投资国内批发、零售、佣金代理及特许经营等分销服务业的条件、程序等作出了规定。
同时,该办法明确了扩大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开放区域,放宽外方投资者股权限制,取消企业注册资本和投资者规模等限制,下放部分商业利用外资的审批权限,将一部分经营规模小、开店数量少,或者使用我国品牌商标、商号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交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等。
《商务部关于下放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审批事项的通知》(商资函[2008]51号)放开了除通过电视、电话、邮购、互联网、自动售货机等无店铺方式销售的企业或从事音像制品批发,图书、报纸、期刊销售的企业以外的外商投资设立商业企业及已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变更审批,改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核。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改进外商投资审批工作的通知》(商资函[2009]7 号)明确此前下放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管理的事项,副省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亦享有同等审批管理权限。
此外,商业零售业企业由于经营的商品品种多,性质各异,有关商品的质量标准、质量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均会对零售企业经营产生影响。
二、零售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1、国内零售业概况(1)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国内零售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受益于国家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因素,我国零售业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周期,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大。
自1995 年至2007 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620 亿元增加至89,2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12.98%,这意味着国内零售市场规模每6 年左右就翻一番。
2008 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488 亿元,增长21.6%。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零售市场重心也在相应发生转移。
中国目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市场,在世界零售市场中的地位则不断上升,零售额占世界零售市场的份额已由2000 年的5.1%增至2007 年的9.9%,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市场。
据麦肯锡的估计,2003 至2008 年全球净销售额增长约有30%来自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数据来源:Datamonitor, M+M Planet Retail)。
(2)人均零售额仍然较低,国内零售业发展空间广阔从发展角度看,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零售市场,但人均零售额仍然较低,2007 年仅为929 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约为1,659 美元)。
根据《世界零售数据与统计2008/2009》,2007 年中国每百万居民拥有零售店数为3,419 家,其中杂货零售店2,758 家,非杂货零售店661 家,分别位居世界第26 位和第52 位。
与此同时,国内较低的人均零售额基数也意味着,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零售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3)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但仍处较低水平截至2007 年底,我国共有规模以上零售企业26,691 家。
2002-2007 年,国内连锁零售百强企业的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0%、7.8%、9.3%、10.5%、11.2%、11.2%。
2008 年连锁零售100 强销售额合计11,999亿元,其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11.1%。
所占比例较2002 年增加5.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业的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
根据德勤资讯的数据显示,2006 年全球最大的10 家零售企业销售额已占全球销售总额的10%左右;2006 年美国零售业前10 强和前100 强的销售额占美国社会零售总额的比率分别为25.0%和37.4%这说明国内零售业的行业集中度相对于国际零售业仍有待提高。
(4)连锁经营已成为零售业的主要经营组织方式,连锁百货增长迅速伴随着市场规模的增长,连锁经营已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零售业的主要经营组织方式。
由于连锁经营具有经营流程化、标准化程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有利于培育企业品牌等众多优势,近几年来,连锁经营方式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速,连锁零售企业家数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