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饰设计

首饰设计

首饰设计论文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数学12级2班周震我国传统首饰设计元素及发展首饰对于我来说是个很范的词,在我没有接触首饰设计这门课程之前,一直把首饰归结为人们身上佩戴的饰品特别是奢侈品类的。

通过学习首饰设计鉴赏这门课程,才使我了解到其实首饰并不仅仅只限于佩戴的奢饰品。

一根橡皮筋、一把梳子、一条绳子、、、都可称为首饰。

而且,首饰在不同的时期也有具体不同的定义。

在较早的古期,是指佩带于头上持饰物。

我国旧时又将首饰称‘头面’、如梳、钗、冠、帽微等。

现代定义又称狭义首饰,是指用各种金属材料,如黄金、银、铂金和各种合金等;或宝玉石材料,如琉璃、钻石、水晶、翡翠以及珍珠等,与服装相配套起装饰作用饰品。

原先首饰大多使用稀贵金属和珠宝,所以价值较高。

而现在大众的服饰多以织、布为主,也出现使用多种低价值的材料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如塑料、木质品、皮具等这就使得首饰与之前有了明确的区别。

首饰更加大众化,与装饰品,服饰的联系更为密切。

人们也更加注重首饰的风格搭配与实用性,特别是市场认可度、成本的控制和流行时尚性。

从古至今,首饰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古代的中国首饰的更是那个时代繁华兴盛的代表性标志。

比如,我个人比较欣赏的金步摇,下面我来介绍下我对金步摇认识和鉴赏。

金步摇,即金制步摇,古代妇女常见发饰,步摇与簪、钗一样也是插在发际的饰物,而簪首上垂有旒苏或坠子,行动时亦步亦摇故称为步摇。

因制作工艺精细、材料贵重,多见于古代高贵女子妆奁,普通女子少用。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

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让女子更添娇艳。

所以在古代,一般只有皇家贵族和达官贵人家的女子才佩戴得起。

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美人头戴步摇的情态诗词。

魏晋时代,步摇已非贵族妇女之专利,民间女子也有服用,相关禁令形同具文。

如,曹植《七启》诗:“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晋初傅玄《有女篇·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庾信《奉和赵王美人春日诗》“步摇钗梁动,红轮被角斜”。

宋谢逸《蝶恋花》词中:“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宋张先的词句:“舞彻《伊卅》,头上宫花颤未休。

”元杨樵云的诗《小楼连苑》:“一枝斜堕墙腰,向人颤袅如相媚。

”金步摇的古典意蕴很浓。

颤的造字,源于美人。

《说文》:“颤,头不定也。

”朱俊声通训定声:“颤,头摇动不定也。

”《玉篇》:“颤,颤动也。

”无一不是描写女子头戴步摇的精彩写真。

全宋词中亦有所见。

比如:谢逸《蝶恋花》“拢鬓步摇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李纲《采桑子》“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侯置《阮郎归》“云鬟玉步摇,淡妆浓态楚宫腰”,吕胜己《长相思》“体夭夭,步飘飘。

绶带金泥缕绛绡,珑璁趁步摇”,史达祖《步月》“红雾绕,步摇共鬓影,吹入花围”,陈允平《木兰花慢》“新妆步摇未稳,捧心娇、乍入馆娃宫”,张抡《画堂春》“月娥来自广寒宫,步摇环佩丁东”。

梁朝女诗人沈满愿有首《咏步摇花》诗:“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诗中把当时步摇的形制以及插着这种步摇走路时的风姿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意是说,步摇上缀以美丽的珍珠翡翠,饰以用薄金片和玛瑙精制的荷花,花叶相间栩栩如生。

插在云髻前的两额间,枝弯珠垂,轻拂绣领,稍一挪动步子则珠摇玉动。

可见那时期步摇工艺精湛用料考究,远胜前朝。

而让我对金步摇记忆深刻的,就是唐白居易的《长恨歌》曰:“云鬓花颜金步摇。

”这一句诗就是在赞杨贵妃之美。

华清池沐浴归来,娇弱的杨妃被侍儿搀扶起,云鬓花颜是在说杨贵妃的天生丽质美姿容,而金步摇则点染了杨妃行动间婀娜多姿的美好情态。

一位绝世的美女轻移莲步,袅袅而来,头上金步摇有韵律的微微颤动,一种古典的楚楚动人的风情油然而生。

而金本就是辉煌灿烂之物,在这里也暗合了唐王宫奢华无比、杨妃荣宠富贵。

金步摇的出现不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欣赏和当时的时尚风格,同时也显示出那个时代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首饰鉴赏课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各类首饰饰品的认识了解,更多的是,通过一种首饰品牌,了解了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元素和一个民族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发展。

甚至是透过其设计的风格内涵,看懂设计者的内在涵义。

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多视觉的欣赏和了解时尚发展的平台,以及分析鉴赏的初步能力,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又兼顾了自身的兴趣爱好。

总的来说,这个学期的选修课带给我很多惊喜。

在中国, 首饰设计中的传统性元素指的是具有中华民族古老特色的首饰设计风格、首饰款式和佩带首饰的习俗。

它包括首饰设计中运用到的材质、图案、造型、色彩及传统象征性主题等设计要素, 而民族性元素更是首饰设计中传统性元素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 虽然首饰业在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但通过调研首饰市场可以发现, 许多流行了多年的商业款首饰仍为市场消费的主导。

究其原因是有些规模较小的首饰公司为降低首饰设计成本而直接借用其它公司的设计成果; 还有些首饰设计师在从事首饰设计创作时, 大量地运用移花接木的方法。

虽然这无可厚非, 但如一味地学步则值得我们深思。

我国的首饰设计作品要推向世界, 仅凭移花接木, 简单地照搬、照拼, 怎能赢得世界的承认?有的作品虽然能得到西方人的称好, 但不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元素, 只会掩埋于大量雷同的作品中, 失去个性, 失去韵味, 失去作为艺术品应有的文化底蕴, 长此以往也会失去市场。

因此, 设计必须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前提下,更多地加入真正属于我们东方文明的传统性设计元素, 由小至大, 先驱同后求异, 开发制作出更多具有深层次概念与美感相结合的首饰作品。

设计本身就是将个性与共性较好地有机结合, 而传统性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运用就使得设计出的首饰更具有现代感、时尚性以及生命力。

特别是从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起,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 首饰艺术也开始了“现代化”革命。

在首饰设计中更加的渗入具有东方传统的设计元素, 是当今首饰业更好地发挥现代首饰的个性设计、并使之稳固地占领市场的关键。

传统的民族性元素来自于民间, 有着崇尚自然、自由活泼、豪放等特色, 与当今国际首饰大潮有着相通之处, 尤其是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今天, 各种不同形态的传统性元素正是构成艺术多元化和创新感的源泉。

首饰是服饰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首饰业的变化和发展有力地带动着整个时装的发展与演变。

在众多的“现代”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标志着“传统”的图样。

实际上, 每个时代都是传统的延续者, 同时也是现代的创造者, 我们更应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传统的民族首饰。

藏族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

在现代大都市中流行着大量具有藏族风格的首饰, 从天珠、日月法器到各种简化的彩骨串饰、牙制项坠,与现代服装搭配透露出个性美。

它们色彩艳丽,风格粗犷, 能缠能绕, 能挂能坠, 不仅佩带方便,而且搭配灵活, 充分利用自然物, 在有限的条件中展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

藏族首饰佩带的方式及佩带部位非常灵活, 从耳、颈、胸、腰、腕、指到头、发、背, 其中不乏现代首饰可借鉴之处, 传统民族首饰的多样化也给现代服饰带来了许多启示。

傣族姑娘喜欢穿用银泡镶嵌的衣服, 裸露的双臂佩带数支臂镯和手镯。

德昂族妇女露出腰肚,在腰上箍着藤圈, 其中后半圈绕着螺旋形的银丝,前半圈雕着五颜六色的花草, 行走时腰箍随体伸缩移动, 别有风味。

黎族妇女的铜制大耳环, 是用十几根铜丝圈成的环, 捆成束, 其环大者如帽, 两束耳环置于头上。

佤族姑娘的银箍, 形制宽大, 弯如皓月, 刚好绕住松软披散的黑发, 黑白相映, 刚柔互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珠宝已走进了平常人家, 变成一种品位的象征。

珠宝设计不断推陈出新, 寻找新时代的珠宝设计趋势, 在传统与未来间寻找平衡, 古典与现代兼容并蓄, 如传统形式中的族徽、纹章、标志、奖章、文字、钱币等都具有某种符号性, 为现代首饰艺术提供了直接的创意启示。

除了民族元素在首饰设计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外, 首饰的材质、图案、造型、色彩等同样也反映出传统性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材质及宝玉石的应用方面, 具传统元素的饰品大量地用银作为主要的金属材料,设计者运用珍珠、珊瑚、贝壳、动物骨骼等有机材料以及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和发晶等半宝石及玉石材料相互搭配, 更好地显示出首饰的传统性特点。

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造型十分广泛生动, 有十二生肖、观音和佛的造型、民间剪纸、不同地域的屋顶造型, 还有用蝙蝠象征福、寿桃象征寿的造型等等。

在色彩方面也颇为丰富, 有以翡翠为代表的多种颜色如绿色、紫色、红色、白色以及多种颜色交织于一体的“春色”, 十分美观、耐看, 还有些具有晕彩的宝石也很能体现传统的韵味。

现代首饰不仅仅是现代、前卫的主题, 那份怀旧的心情也是现代首饰常常眷顾的。

设计师结合传统的古典韵味, 设计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首饰, 在给人一种从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之感的同时, 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这种富有特色的现代首饰同现代艺术品一样, 它的知觉式样既不是任意的, 也不是单纯的造型和色彩组成的形式, 而是某种观念、情感、民族性元素的准确解释者。

传统民族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传统性元素作为一种艺术的起源, 在现代首饰设计领域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更进一步说明了传统民族性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