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120
100
80
大小石林 乃古石林
60
40 20
0
收 入
1993年 的门票
收入
云南石 林
乃古石 林
1200万元 5万元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大小石林和乃古石林游客总量比较/万人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规模 两处石林差异不大
原因 分析
可进入性
几乎一致:二者相距8km,有 83km的二级公路是相同的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理论<TALC>
衰 落 或 复
旅游地市场衰落,房地产转卖率高,旅游设施
衰 落 阶 段
逐渐被其他设施取代甚至消失。本地居民介 入旅游业的程度大大增加。宾馆变成公寓、 疗养院或退休住所。最终, 旅游地可能变为
“旅游贫民窟”或完全失去旅游功能
苏
阶 段
阶复 段苏
旅游地通过以下途径可实现复苏:一是增加 人造景观吸引力;二是发挥未开发的自然旅
大多数喀斯特洞穴景观都是由共性大、个性小 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等构成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开发与规划应用
1. 同一地域出现多个喀斯特洞穴时,只能选择 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开发
2. 在洞穴游客量下降时,不 宜进行高投入的再开发
建水燕子洞 案例
3. 洞穴游客量低于门槛值时,应关闭洞穴
思考题: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
1
生命周期特征
2
原因分析
3 开发与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
无探查、参与阶段,直接 未开发前,洞穴游览危险性较高,没有游客
进入发展阶段
进行探查和参与
孤立洞穴巩固、停滞阶 段短,很快进入衰落阶段
•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之特点
特 非替代性 知名度大、地位高的名山抑制知名度 点 竞争 小、地位低的名山
竞争 三大名山游客接待 黄山竞争力最强;九华山
状况
量
次之;齐云山最弱
原因 分析
级别
齐云山距黄山市30余km,九华山距 可进入性 黄山180km。黄山最好;齐云山好;九
华山较差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 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 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旅游活动区,就是旅游资源所在区 旅游接待区,是服务设施集中的场所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理论回顾阶段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1963) 在研究欧洲旅游发展时提出; ➢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城旅游发 展时也提出类似概念。 ➢目前,被学术界广泛应用的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1980)提 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之资源特点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之原因
当多个石林处于同一
资 地域时,大尺度旅游 源 者往往只选择级别高、 级 知名度最大的石林旅 别 游地游览
可
旅游者能否方便、快
进
捷地进入旅游资源所
入 在地是其吸引力和竞
性 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共性大 同一岩性的名山共性较大;但具体到某一座名山, 个性强 又具有强烈的个性
有的名山旅游功能单一,有的同时具备观光、休闲 功能差异 度假、健身、教育、其它等功能
较大 具备多旅游功能的名山重游率较高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之形成因素
名山的 影响旅游者 级别 的空间行为
多座名山位于同一地域,大尺 度游客往往只选择级别最高的 名山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一、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颐和园
探索阶段
和参与阶
无
段
颐和园生
命周期分 析
发展阶段
1949~1985年
颐和园1949~1988年游客的年变化曲线
巩固阶段 1985年以后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一、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秦始皇兵马俑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空间竞争——黄龙洞、龙 王洞和九天洞为例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空间竞争——黄龙洞、龙 王洞和九天洞为例
结论: 1.在理想市场竞争条件下和非市场竞争条件下,旅游地空 间竞争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2.非市场竞争环境导致游客自主决策行为失效,游客信息 不对称,旅行社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3.政府政策不当和对非法企业行为监管不力加剧旅游空间 竞争态势
• 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发生在同类型旅游地之间 • 引力模型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引力模型
G Pi A j
T ij
b
D ij
Tij 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旅行次数的量度 符 Pi 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量度
号
意 Aj 目的地j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 义 Dij 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距离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理论<TALC>
➢巴特勒根据产品周期,提出旅游地演化一般经过:
1.探索(exploration) 2.起步(involvement) 3.发展(development) 4.稳固(consolidation) 5.停滞(stagnation) 6.衰落(decline)或复兴(rejuvenation)
析
衰退阶 段
1980~1984年
1985年短暂复 苏
1985年后缓慢 衰退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衰落原因: 1.80年代后旅游产品 不再时兴; 2.深圳珠海新旅游地 的竞争。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理论<TALC>
在大量广告以及旅游者的宣传下,形成成熟的 发展阶段 旅游市场,外来投资增加,现代化旅游设施大量
出现,旅游地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游客增长率下降,总游客量继续增加并超过常 巩固阶段 住居民。有了界限分明的娱乐、商业区,以前 的设施有可能成为二级设施而满足不了需要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道教名山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皖南三大名山游客总量/万人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皖南三大名山国际游客总量/人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皖苏浙沪鲁赣闽京粤鄂豫辽津它 其
皖南三大名山旅游者客源地空间分布
黄山 九华山 齐云山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名人效应、负离子、亲近自然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通过庆云寺、吉尼斯纪录等方式挖掘当地文化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对策: ➢七星岩和鼎湖山合称星湖 风景区 ➢利用广告、改进产品、降 低成本和价格等办法,保 持好的旅游形象来达到延 缓衰退的目的 ➢发掘当地文化,名人效应 等发掘新的旅游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1982年国务院审定的首批 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之一
七星岩1976~2004年游客量年变化曲线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七星岩
发展阶 段
1980年以前
七星岩生 命周期分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巴特勒理论<TALC>
游客量达到最大,旅游环境容量趋饱和或被超过,环 境、社会和经济问题随之而来 停 滞 旅游地在游客中建立起的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旅 阶 游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游客、会议游客等 段 接待设施过剩,保持游客规模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
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取代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 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开发与规划应用
1987~1990年燕子洞投资431.15万元,游客量上升,1990年游客量 达到最高。1991起共投资929.48万元对洞穴进行深度开发,但游客 量仍呈下降趋势。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相关理论
• 多个旅游地位于同一地域时,各自的吸引力会出现此消彼 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区位 关系
景观价值 云南石林略胜一筹 景观价值比较
知名度 两处石林的知名度分析
云南石林与乃古石林的空间竞争原因分析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空间竞争——黄龙洞、龙 王洞和九天洞为例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 四、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空间竞争——黄龙洞、龙 王洞和九天洞为例
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了解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基本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 理论的应用。
• (2)掌握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和名山旅游地与喀斯特 旅游地空间竞争特点;
主要内容
巴特勒的旅游 地生命周期理
论
旅游地空间竞 争的理论
主要 内容
旅游地生命周 期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