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系馆分析

建筑系馆分析

a
建筑系馆分析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vs
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1
a
----我们
2
透视——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a
耶鲁大学建筑系馆
3
a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 馆 设计时间:2002—2003年 项目负责:魏春雨 建筑设计:魏春雨 宋明星 李煦 齐靖 建筑层数:地上5层 地下1层 建筑面积:5000㎡ 结构体系:多层框架 建筑高度:22.90m
17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a —桥
桥是人类技术与艺术的结 晶。东立面为面迎湘江的 主立面, 在空中庭院上配 以引桥, 南北贯穿, 花园中 植上桂花树, 形成视觉焦 点。在桥上行走, 重点在 于过程的感知, 强化了空 间序列, 达到心理舒缓的 目的。
18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a交流与场 所
教学空间
专业教室 研究室 展览 报告厅 模型制作 阅览……
建筑的延伸部围出一个令人愉快的院落,拱廊在校园和建筑之间形成良 好的过渡。两个主要的入口分别盖上锥形的玻璃天蓬。在建筑内部,展廊, 评图室,设计教室和办公室似乎是朴素的功能主义设计。评图室友个特别 之处,层高等于两层,两层出开一个大窗,从走廊上正好可以观看评图活 动,但又不会干扰评图。建筑
师,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院,1904-1943
年间他得到格罗皮乌斯的 指导,1958年起任耶鲁大
学建筑系主任。他重视建 筑的创造性,经常采用几 何学和大胆的密集结构, 来营造视觉上以及矛盾冲 突的效果。曾提出“建筑 设计表现个人素质
“评价建筑,首先应该是他
19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a交流与场 所
非教学空间
门厅 中庭 边庭 联系走廊 屋顶花园 空间节点
20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a复合界面
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 体的处理, 使面具有体的某些 特征, 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 共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 境。 新系馆东立面是比较典型的复 台界面处理,将三层以上部分 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 个体,这样就在面中建构7几 个层次,并结台竹井、廊桥、 桂花树等元素共同软化了这个 硬质界面。
的创造性,然后才是别的。” 等言论。在教学上他宣扬设 计简化哲学,指出割爱的必 要,认为建筑设计不可能把 所有要求都予以满足,只能 重点突出的解决某些必须解 决的问题。
8
a
格调——
鲁道夫和许多活跃在1950年代末的建筑师们一样,力 图从“现代主义=玻璃盒子”的桎梏中挣脱出来, 寻找新路。他对大跨度清水混凝土结构和材料表面 处理情有独钟。建筑系馆除了刚猛有力的素混凝土 体量构成外,外墙是工人们一锤一斧手工劈凿出来 的粗糙表面,被称作“灯心绒混凝土”,成为粗野 主义建筑的典范之作。
4
a
格调——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馆伫立在盛夏中,褐色的墙 体好似过滤了烈阳的暴戾,让视觉在不耀眼、 不强烈的环境里,静谧向心。走进教授魏春雨 的办公室,更像是来到了一间工作室,灰调的 色彩使人感到质朴。巴塞罗那椅靠在落地窗边 ,简约时尚。书和模型是这间屋子的主角。墙 上悬着一幅被魏教授称为“一团乱麻”的画—— 隐喻永恒的“空间思维”。
建筑类型学; 高层建筑生态
化空间研究; 建筑与城市设
计中的“复合界面”研究;
主讲课程: 建筑设计及
其理论 高层建筑设计 建筑
理论动态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
a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馆
工程名称:耶鲁大学艺术 与建筑馆 设计时间:1961-1963 建筑设计:保罗·鲁道夫 建筑层数:地上7层、地下 2层 结构体系:清水混凝土结 构
9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总体设计a——
建筑系馆总平面图
10
a
一层平面——
11
a
二层平面——
12
三层平面
a
三层平面图
13
四层平面——
a
四层平面图
14
五层平面——
a
五层平面图
15
a
剖面——
16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a —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墙 的阻隔、分割与围合, 可 以阻断外界的喧嚣与繁杂。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 而东西面相对较宽, 考虑 北向为学校主通路, 喧嚣 异常, 通过北面的整体实 墙可以构筑人为的心理及 视觉屏障, 同时营造一种 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 意分离与界定, 中空部分 吸纳人流。
5
建筑师简介——魏春雨
1963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 现为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是湖南省“学 院派”建筑设计代表性人物 ,同时兼任《设计艺术家》 杂志主编,湖南省设计艺术 家协会主席,湖南省建设厅 专家库专家。
研究方向:“群形态”与“群构 成”——城市空间及群形态研 究; 当代高校教育建筑;
34
a
赖斯大学建筑系馆
35
a
赖斯大学建筑系馆——
赖斯大学建筑系 该建筑系馆是由英国建筑师斯特林设计,这是他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
1981年底建成使用。 与他惯用的高科技的风格完全不同,斯特林这次采用文脉主义处理外
表。现代主义处理内部。石灰石收边的条状面砖,红瓦屋顶,拱形长廊等, 形成类似地中海风格。建筑师故意让人难分老建筑在哪里结束,新建筑在 哪里开始。当细心观看还是能看到斯特林的痕迹,带有高大凹进圆拱门和 人字形山墙的西立面,一个偏置的圆窗洞高悬在拱门上端,入口中心有一 颗柱子,屋顶长出两个锥形的玻璃塔,古典里又带着几分幽默。
21
a
耶鲁大学总体设计——
地上7层、 地下两层的建 筑内共有79个 不同的标高, 每层的层高均 有不同,空 间十分复杂与 丰富。

主入口
22
一层平面图
各层平面图
剖面图——
a
建筑外墙
建筑外墙是现浇清水混凝土,竖向 线条明确突出,表面略带黄色,厚 重体量的叠加和粗糙的混凝土表面 处理都将它与周边的老建筑明确区 分开来。
26
演讲厅与教室
a
室内场景
28
a
局部透视
29
a 30
a
延伸
美国几所大学的建筑系馆设计
31
a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32
a
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的设计教室与 外景
33
a
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1972年建成,由澳大 利亚建筑师约翰.安德鲁斯设计。 建筑外形极为平常,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 入口立面是架空的柱廊(也是阶梯教室的底 部),背立面是倾斜的玻璃屋顶。 该建筑的最大特色是一个巨大的中心设计教 室,供建筑、规划和规划设计的学生们共享。 设计设计地面阶梯层层跌落,天花是巨大的倾 斜的钢网架玻璃顶。教室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表 演台,学生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每天上演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