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doc

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述略-为了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研究编写工作。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制订了编写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前期准备,在编写过程中,征询了各方面专家、学者和中学教师的意见,共开发编写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16个选修模块(第一批8个)在内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ﻭ这套选修课教科书,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力图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的兴趣。

已出版的8种选修课教材,既有总体规划,又从不同侧面去盘活语文教学资源,以课堂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课内外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与语言环境。

多数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有一些衔接,但又明显跳出必修的范围,切实有效地增加阅读量,拓展学习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接受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发展个性,塑造人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门选修课涉及的学科领域不同,具体的教学目标不求一律,各自的教学模式与教科书框架也不尽相同,我们有意保留这种差异性与多样性,给师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ﻪﻭﻭ一、课程设置ﻪﻭﻪ这套选修课教科书(见下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课教科书的自然延伸和提高。

课程设计力求适合高中学生的普遍接受能力和兴趣,适合多数中学教学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类型课程的内容框架以及教学设计各具特色,也为不同学校师生自主选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每门选修课教科书的内容均按2学分、36学时的分量安排。

ﻭ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第一批)设置表ﻪ选修系列ﻪﻪ课程名称ﻪﻭﻪﻭ诗歌与散文ﻭ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ﻭﻪﻭ外国诗歌散文欣赏ﻭﻭ小说与戏剧ﻭﻪﻭ中国小说欣赏ﻭﻭ外国小说欣赏ﻪﻭﻭﻪﻭ中外戏剧名作欣赏ﻭﻪ新闻与传记ﻭﻪﻭﻪ中外传记作品选读ﻭﻪ语言文字应用ﻪﻭﻭﻪ语言文字应用ﻪﻭﻭﻪﻭ文化论著研读ﻭﻭﻪ先秦诸子选读ﻪﻪ考虑到在许多中学开设选修课还是新的事物,教师会碰到一些问题与困难,某些农村或者边远地区的中学更需要一些帮助,我们还为每本选修课教科书开发设计了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相关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建议。

有些品种还准备研制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等音像制品。

ﻭﻪﻭﻭﻪ2020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2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Word版含解析1专项对点练(三十二)立足全局意识,分解内容要点概括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芦草之思王巨才①那时秋风渐紧,霜叶飞红,忽然就想起了家乡的芦草。

②芦草,即芦苇,亦称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古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足见在骚人墨客心目间,它也算一道颇堪赏读的风景。

镜头里、画面上、诗词文章中,只要有了那么几束临风摇曳的花穗,立马便活泛、生动、爽朗、辽远起来。

但在家乡人眼里,它不过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不需费工费时,又能提供生活的不时之需,故称之为“草”,这并无轻忽的意思,反而多了几分亲近。

③去年冬天,我得了一种俗称“打嗝”的毛病,虽无关紧要,却顽缠,麻烦,闹得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为此想过不少法子——憋气深呼吸,大口吞咽热水,筷头轻触咽喉诱使作呕等,逐一试过,都不管用。

去医院就诊,说是腹腔横膈肌痉挛所致,用过一些药,也没明显效果。

恰在那时,老家有人打电话过来,没讲几句便听出蹊跷,说,是打嗝啊,告诉你个偏方,准行。

也是病急乱投医吧,将信将疑照记下来:芦根、柿蒂、竹茹各10克,丁香6克。

到中药房,坐堂医生看了,说治呃逆吧,可以试试。

不想这一试,也就十来副汤药,那饿鬼般纠缠不休的病魔竟然真就被制服了。

民间偏方中,芦根是治疗许多杂症不可缺少的一味草药,虽不值钱,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医人无数,应算一大功德。

④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

过端午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我家人多费事,端午的头天就得开始准备,要把软米(糜子)、大枣、芦叶、马莲条分别盛到瓦盆里泡好。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便端一小凳,坐在这些水淋淋的盆具间,像一位老到的艺术家,开始了熟练的操作。

包粽子说难不难,但真要把它包得大头尖尾、见棱见角——按母亲的说法要“俊模俊样”——也不容易。

因芦叶窄,母亲一般视叶片宽度将两片或三片叶子叠平整,先用左手拇指压在掌心,再用右手自如地卷成漏斗状,并依次充入软米、大枣,然后把“漏斗”上部预留的叶子折回来包裹严实,同时迅速用马莲条缠绕捆好。

这期间,左手是无法动作的,全靠右手和牙齿的灵巧配合。

我试过几次,不是漏米,就是散架。

母亲说,你们要都会,早不要我了。

母亲做的粽子个儿大,每个有二两重,味道清香,冷热可食,冷吃比热吃更好,爽口,筋道。

现在商店买来的粽子,无论“稻香村”的还是“宫颐府”的,精致是精致,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记忆深处的那种口感。

这常让我想到千年以前在洛阳为官的吴中张翰因“莼鲈之思”而怅然若失的慨叹。

⑤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篾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篾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

这编席子也算得上个技术活,不是谁都干得了的。

心灵手巧的,编出的席子平整细密,色泽光洁,手艺不好的,做出的活粗粗糙糙,松紧不一,两者价钱相差很远。

那时的瓦窑堡无论城乡,家家住窑洞,户户有炕,席子是少不了的。

城里人过年,即使光景差些的,也要刷窑洞,换窗纸,买年画,贴对联,到年三十,生熟茶饭料理就绪,就换上新买的炕席,满窑洞顿时给衬托得豁亮起来,人们的心情自然也振奋了好多。

正因此,年节的农贸市场上,席子成了抢手货。

城门外的河滩上,看成色的、量尺寸的、谈价钱的,人来人往,煞是热闹。

农民由此有了一笔额外收入,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

⑥陕北人生性达观,日子苦焦,但苦中作乐的文娱生活是不能少的。

通常的娱乐方式除了唱曲子、听古朝、闹秧歌之外,每到农闲时节逢集赶会时,还会有自乐性质的“道情”班子哄场助兴。

每个班子八九人,都是地地道道喜欢热闹而又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农民。

演出时不化妆,以说唱为主,同一表演者可扮演不同角色,却也能把剧情演绎得跌宕有致、声情并茂。

乐器道具因陋就简,一块头帕代表小姐,一柄扇子就是秀才,锣锣鼓鼓,三弦胡琴,都是自制的。

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秆做成的。

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

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

⑦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

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偏处荒山野地的芦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

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

⑧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

⑨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芦苇”的介绍。

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④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D.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

C[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答案:①在内容上,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芦苇在民间及诗词中的说法不一,引用诗词描绘的画面美,与家乡人的认识形成对比,引出下文对芦苇的回忆与描写;②结构上,既点明题目,又总括全文,还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定指向信息概括题)请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6分)答案:芦秆可以用来编织成炕席,炕席可以供自家用,还可以扛到集市出售,得一笔额外收入,保障一年的油盐钱和孩子的学费。

★4.(原创,概括文本主旨题)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旨的理解。

(6分)答案: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

①“家乡的芦草”是写作对象。

在作者笔下,“芦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有用,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②作者写芦草也是在写家乡父老,表现了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他们和芦草一样:生命力顽强,飒爽、慷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15分)棋盘花李汀①麦子成熟的时候,棋盘花开了。

麦子一片金黄,棋盘花绣锦夺目。

清初陈淏子《花镜》也是这么说的:“花生奇态,开如绣锦夺目。

”②棋盘花是我家乡的叫法,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蜀葵。

至于蜀,棋盘花原产四川,谓之为蜀;至于葵,我想,那就是它花果子扁圆,肾脏形,像葵花结子样。

蜀葵是我至今看到的开得最大方、最热烈的花了。

花开像一方斗笠,更像一个高调的喇叭,更有向日葵“向阳”的特征。

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蜀葵花草干高挺,而花舒向日,有赤茎、白茎,有深红,有浅红,紫者深如墨,白者微蜜色,而丹心则一,故恒比于忠赤。

”③在我乡下院子里,棋盘花直立在院坝的东角,紧接着是一丛月季花、一棵老梨树、一丛藿香。

火红的五六月,大忙季节,麦子熟了,要收割;玉米头道草起来了,要薅草。

不管农人多忙,懒蝉在树枝上叫个不停,棋盘花独自开得绚烂,紫、粉、红、白的花一路顺着壮硕的茎,由下开到上。

阳光越暴晒,花开得越热烈,仿佛花与阳光较着劲,谁也不服谁的样子。

我惊艳这花的味道、颜色,阳光里棋盘花散发着一种摄人的气息,像极人身上摄人的汗味,开始有点冲鼻浓烈,一会儿就让人陶醉了。

这棋盘花的味道就是太阳下一朵花的汗味儿,我喜欢这味儿。

④收割的日子,太阳热烈着,麦子在阳光下金灿灿的,丰收的气息在阳光下弥漫。

在麦地里,父亲额头上冒着一颗颗亮闪闪的汗珠子。

在我家院坝里,棋盘花亮闪闪的花瓣上冒着一股接一股摄人的气息。

新麦的味道、人的汗味、花的气息、泥土的热气融合在一起,成为大地上丰收里特有的味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