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3课第二节《面对责任的选择》教学设计课标具体要求:三 2.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材内容分析:第六单元十三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按照认识责任、选择责任、承担责任的逻辑关系进行学习。
本课主要解决“选择责任”这一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面对责任的选择》通过对一些事例的分析,讲述承担责任的代价、好处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使大家明白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逃避责任、推卸责任,承担责任会给个人、别人、集体、社会和国家带来益处,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此引导大家学会如何选择责任和勇气和勇于面对责任。
本课主要有两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主要谈责任的代价和意义,承担责任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时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引导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责任,积极地面对责任。
第二层次“不承担责任的后果”,主要讲述不承担责任对个人、他人和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从反面进一步论证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
如何辩证地认识责任问题,是学会承担责任必须要解决的前提问题。
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是目前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
但代价付出的背后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更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去体验、领会责任的意义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同不负责任的行为和个人作斗争,维护社会正义正气,维护道德和法律。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知识与技能: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的种种不良后果;通过对责任不同选择的不同结果的分析,得出面对责任的应有选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意义;不承担责任的不良后果。
教学难点:在比较中认识负责任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情景式教学法,(提供看视频、生活图片、小组竞赛,列举事例等)通过呈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形成观点——归纳提升的方法,激励学生体验、求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采用事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适时点拨提升。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校园剧场你说我说】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我们班要进行班干部改选,对于当班干部的问题,同学们发表不同的看法……请讨论交流。
该不该当班干部观点一:该理由:观点二:不该理由:(小组谈论,代表回答)教师归纳:该不该当班干部,也就是面对责任确实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让我们觉得迷茫。
那么,在面对责任时我们应如何选择呢?这就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课题:面对责任的选择。
(设计意图:从热点入手,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抓住学生的心理倾向。
多数学生存在共同的心理:想担任班干部却又担心给自己带来麻烦。
教师在肯定学生善良的本性的同时,对学生的想法表示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进一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而然导入课题。
)(二)目标导学多媒体展示目标学生自主认读(三)预习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收集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活动一:听事迹——悟道理1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的事迹: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事迹简介: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南沙气象复杂,台风较多,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时风力常常都很大,如果预报不准,就会给南沙值班的舰船带来危险。
目前,永暑礁气象观测站采集水文气象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观测。
无论狂风暴雨、酷暑高温,李文波都要到现场观测。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
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
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
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
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请你思考:1.李文波的事迹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什么?2.李文波在承担责任中付出了哪些代价?教师小结:李文波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承担责任便意味着付出,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放弃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承受着心理的压力,耗费了体力和精力,影响自己的健康;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追问:在明知付出代价的同时,李文波为什么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设计意图:榜样事迹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用2012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的事迹使学生强烈感受到承担责任中付出的代价,到弘扬和践行真善美是每个人的职责。
在感动于李文波行为的基础上分析代价,避免了学生一味谈付出时负面的心态,在感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二: 听事迹——悟道理2李文波始终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他因工作成绩突出,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2000年、200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2011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
同时被选为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
李文波和同事们利用南沙建站20多年来西南、东北季风期的气象资料,对南沙的水文气象活动规律进行着不断地探讨,先后在《广东气象》发表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征》、《南沙海区海浪季节变化特征》等研究论文。
近年来,在李文波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在海司航保部组织的海洋环境数据库资料验收考核中,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的优秀率最高,受到海军的表彰。
李文波自己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思考:李文波在承担责任中有哪些收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承担责任能激发我们的潜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获得自尊自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如果人人都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谐,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设计意图:通过同一人物的视频剪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承担责任的意义。
通过李文波获得的各项荣誉、单位的评价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誉引发学生的思考承担责任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力。
因问题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三:走进生活1、视频播放《榜样的力量》学生观看感悟2、寻找你身边的榜样学生讨论交流、展示3、生活场景情境一:学校篮球赛缺裁判,李凡又有这一专长;情境二:放学时,王立看到教室外和走廊里有许多纸屑;情境三:赵兰家附近有一位孤独老人需要有人照顾;情境四:学校请张宏同学利用业余时间参编一本关于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小册子。
讨论交流:1、假如你面临这样的情境,你会怎样选择?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你认为选择以后可能的结果是什么?3、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付出什么代价?得到什么回报?教师小结:责任=付出+收获,让我们积极承担起责任,服务他人与社会,同时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找寻榜样活动,返回学生的实际生活,判断学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意义的理解。
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人懂得承担责任不是负担,而是创造幸福生活、社会正常运行的必需条件,并能够以感恩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为我们所做出的奉献。
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对责任的承担不仅赢得大家的信赖与支持,对个人能力也是一种提升,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对学生中间存在的不愿当班干部的思想无形中进行了纠正,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活动四:以案说法青岛的故事青岛市民杨某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收入颇丰。
他为了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10年前竟与父母签定了一份“生不养,死不葬”的协议。
生活无着落的父母将其起诉到法院,他却反复强调自己早已与父母签定了协议,认为已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根据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法院判决杨某每月支付父母600元赡养费.杨某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强制执行.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指责杨某的不孝行为,许多朋友也渐渐疏远了他,有许多合作多年的客户也与他断绝了业务往来.思考回答:1、请结合材料评价杨某的行为。
2、请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谈谈上述行为的危害。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担负起孝敬父母的责任?教师小结: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它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生。
(设计意图:通过青岛市民杨某的行为和对应的结果,分析不负责任行为的危害。
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他人、自身和社会的角度全方位思考。
让学生认识到不负责任的行为害人害己。
让学生明理导行。
并培养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中的不良现象的能力,懂得正确的做法。
)活动三:走进生活校园哈哈镜同学A 上课总是迟到。
同学B 上课不专心听讲,花钱雇别的同学写作业。
同学C 卫生值日时总是借故溜掉。
同学D 结交社会不良青年,经常出入网吧,小偷小摸。
同学E 上学途中,没有警察,经常闯红灯。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些同学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认识其危害。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教师评价、点拨真情告别回忆并述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曾经不负责任的行为,用最真挚的话语向不负责任的行为告别。
(配以背景音乐)学生:静静回忆,认真思考。
准备回答。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责任,并敢于承担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校园哈哈镜,真情告白使学生回归生活,反思同学和自己的些同学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引导学生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责任,并敢于承担责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成果交流,积累收获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到了--------------------------------------。
2.我责任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