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好莱坞电影

新好莱坞电影


2、新好莱坞的作品
阿瑟· 佩恩:《邦尼与克莱德》、《爱丽思餐馆》、《小巨
人》、《第八幻象》、《夜间行动》、《四个朋友》 斯坦利· 库布里克:《奇爱博士》《2001遨游太空》《发条橘 子》(“未来三部曲”)、《全金属外壳》 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教父》系列、《现代启示录》 马丁· 斯科塞斯:《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八 小时之外》、《基督最后的诱惑》 斯蒂文· 斯皮尔伯格:《大白鲨》、《第三接触》、《E· T外 星人》、《紫色》、《太阳帝国》、《辛德勒的名单》 乔治· 卢卡斯:《星球大战》系列 伍迪· 艾伦:《安妮· 霍尔》、《开罗紫玫瑰》、《汉娜姐妹》
新旧好莱坞电影对比
1.
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更关注社会问题
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 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 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 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 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 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帕金于1967 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故事发生在 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 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
1967年 导演:阿瑟·佩恩
《邦尼和克莱德》 (《雌雄大盗》)
• 1967年,阿瑟· 佩恩拍摄的《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公映,尽管影 片中表现的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和一个美貌风流的姑娘的 爱情故事,但是他们西装革履的外表掩饰不住他们的真实身份: 两个手持枪弹、抢劫银行的「江洋大盗」。这是美国电影银幕 上首次出现的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沮然不同的新人物, 他们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精疲力尽》中的米歇尔一样, 是个十足的无政府主义者,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和颠覆者。影 片片头所采用的字幕形式资料照片强调了人物的历史传记色彩、 强调了叙事的真实性和纪录性,这也同《四百下》中的安托纳 被询问时的时空异步的剪辑有着一样的精心设计。而现实社会 的问题,越南战争的失败和阴暗的社会前景也在影片结尾的改 写上体现出来,观众已经厌倦了「大团圆的结局」,这一程序 再也行不通了。结尾时邦尼和克莱德被警察打得千洞百孔的身 体与被击毙在巴黎街头的米歇尔何其相似。这部影片的成功在 于人们接受了对「美国正面形象的巨大否定」,它颠覆了美国 电影的强盗片和警匪片的类型模式。而类型模式的破产之目便 是作者电影的生成之时,影片《邦尼和克莱德》标志着美国新 好莱坞电影的诞生。

美国导演,生于纽约,是意大利西 西里岛的移民后裔,成长在曼哈顿的小 意大利区,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系期间, 执导的短片中就有多部获奖,受到关注。 罕见的学者型影人,知识丰富,对社会 问题投以严肃的关怀。
《出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车司机》

1975年,剧作家保罗· 施拉德(Paul Schrader)找到 斯科赛斯和罗伯特· 德-尼罗,希望他们能够拍摄已完成 两年之久的剧本《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次 年,经过斯科赛斯及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部堪称 “伟大电影”的作品终于问世了。《出租车司机》这部 街头情景剧沿续了斯科赛斯早期作品的主题。片中罗伯 特饰演一位出租车司机,一个从越南战场上回来、情绪 极不稳定的老兵比克尔(Bickle)。这个需要转化的罪人 以二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对付影片中的二位女性角色: 一个娼妓、一个玉女。罗伯特在这部影片中充分展现了 他非凡的演技。由于影片结尾处过于血腥——围绕着十 来岁的妓女展开的一场持续的杀戮,发行之初招来了众 多的非议。但影片精准地把握住现代人孤独无助的感觉, 寓意深刻、令人震撼,加上罗伯特· 德-尼罗惊为天人的 表演,一下在美国引起轰动。年轻的斯科赛斯凭借这部 《出租车司机》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4、科学技术发展:电影VS电视(错误的战争) 电影与电视的关系:开战—言和—伙伴
eight well-known Hollywood movie companies
Paramount Pictures, Inc. 派拉蒙影业公司
Universal Picture Co.
Warner Bros.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Metro-Goldwyn-Mayer <MGM> United artists Film Corp. Columbia Pictures Corp. 20th Century Fox Film Corp.
1977《安妮· 霍尔》
1985《开罗紫玫瑰》
推荐观摩
• • • • • • • 《邦尼和克莱德》 《逍遥骑士》 《毕业生》 《教父》(45届)《教父2》(47届) 《现代启示录》 《辛德勒名单》(66届) 《安妮· 霍尔》(50届)
推荐理由:
影片《辛德勒名单》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 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 瞩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严肃性,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 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 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 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 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 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 无愧的。而斯蒂芬· 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 卡最佳导演奖。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愤怒的公牛》
3. 伍迪· 艾伦

生于1935年 12 月1日 ,美国纽 约布鲁克林区


星座: 射手座
作品:《安妮· 霍 尔》、《开罗紫 玫瑰》、《汉娜 姐妹》
早期伍迪艾伦:在利用和改造类型的 过程中寻找自我
滑稽模仿:注重传统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类型化的重复中建构个人化形象
风格和类型有时都表现为可重复性的特征
导演: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称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又译:史蒂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为“电影织梦者”一点也不为过, 被誉为电影大师 他是以影片《辛德勒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而 两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他的《大白鲨》、 《E.T.》、《侏罗纪公园》等著名的商业娱乐片也为 全球广大影迷们所熟知,当人们带着这种印象涌向电 影院去欣赏那部黑白电影《辛德勒名单》时,却发现 了斯皮尔伯格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智慧和理性的 世界,一个真正的电影艺术的世界。
影片简介 :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纳粹党党员。他好女色, 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他善于利用 与关系攫取最大的利润。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 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 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辛德勒的工厂成了 犹太人的避难所。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 德勒越来越不满。 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 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从那时起,辛 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他制定 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 过贿赂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
1、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
生于1939年4月7 日,美国密歇根 州底特律 星座:白羊座

作品:《教父》、 《教父2》、 《现代启示录》等



生于底特律,祖籍意大利,曾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 矶分校影剧系,获电影硕士学位。从1963年起开始独立拍 片,1970年他与诺思合写的《巴顿将军》剧本获美国奥斯 卡最佳编剧奖,为自己确立了地位;1972年他导演了描写黑 手党领袖的强盗片《教父》,因创造了2亿美元的票房,而 获得美国电影史上空前的记录,也因此获最佳影片奖。 《教父》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使科波拉成为最受注目的年 轻导演之一。1974年,科波拉的《对话》在声画对佼上精 妙的处理,使人们看到了「美国新电影中最令人感兴趣的 形象」,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获金棕榈奖;同年,《教 父2》在美国获得7项奥斯卡金像奖。70年代后半期是他事 业的顶峰时期。八十年代他的事业惨败,这迫使他在1990 年拍了《教父3》,这部片子挽救了他的事业。 科波拉的电影创作走过了一条辉煌的历程。他从独立制片 开始,不仅自己制作影片,还资助别人拍摄影片,卢卡斯 的《美国风情录》就是在科波拉的帮助下(科波拉的制片人) 拍摄的。
(2)、电影作为一门专门的艺术教育进入大学课堂(培养 高素质的年轻电影从业人员、提高新一代观众的鉴赏能力、 出现较高文化素质的影评人、促使好莱坞的电影管理人才 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电影迎来了它的第二个辉煌时期。 1967年,Arthur Penn导演的《邦尼和克莱德》(Bonnie & Clyde)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教父
《教父》系列
赋予传统类型以新的生命力 将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注入类型的叙事 规则 将类型的风格化视听语言用作特定的内 涵表达

2. 马丁· 斯科塞斯
生于1942年 11月 17日 ,美国纽约 星座: 天蝎座 作品:《出租汽车司

机》、《愤怒的公牛》、 《八小时之外》、 《基督最后的诱惑》
三、新好莱坞的导演及作品 1、各导演的创作风格
阿瑟· 佩恩:擅长于敏锐的捕捉、把握和再现美国人心理 斯坦利· 库布里克: 深受战后欧洲电影的影响,力求用电 影表现人生哲理,探讨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 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开创类型电影(犯罪片)的新风 格和模式,让影片始终具有一种压抑感和神秘感 马丁· 斯科塞斯:将自己的个人风格和好莱坞叙事方式巧 妙结合。 斯蒂文· 斯皮尔伯格:“多面手” 既擅长用高科技和新科 技创造电影中的视觉奇观,(“学院派”代表人物)又善 于通过电影表达对人类命运、历史深层次的思考 乔治· 卢卡斯:科幻片之父 伍迪· 艾伦:戏剧大师,擅长采用较多“新浪潮”的叙事 技巧和电影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