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冒(教材)-针灸治疗学
姜俊岭等用针刺加拨罐法治疗感冒109例。方法:取大椎、 风池、合谷穴。风寒型加列缺;风热型加外关;头痛加太 阳、百会;鼻塞加上星、迎香;咳嗽加肺俞、太渊;咽痛 加少商(放血)、鱼际。主穴用泻法,配穴用平补平泻法, 留针2Omin。中间行针1~2次,起针后大椎穴拔罐10~ 15min。1~2日治疗1次,5日为1疗程。对照组69例, 风寒型用速效伤风胶囊 2粒/次, 1日 3次,风热型予银 翘解毒丸2丸/次,日 3次或清热解毒液2Oml/次,日2 次。结果:治疗5日分别痊愈94、42例;有效14、22例; 无效1、5例;有效率分别为99.1%和92.8%,两组疗 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
【经验介绍】
取风池治疗感冒效佳,针感宜向头颞部扩散, 对通鼻窍和解除头痛有效,如针后鼻仍不通气, 可加迎香;头痛不止加印堂、太阳;咳嗽,咯 痰不畅加天突、丰隆;高热不退取少商、商阳 放血,或大椎、大抒、肺俞点刺后拔罐; 恶寒 重灸大椎;亦可用芒针从大椎沿皮透刺,再加 TDP或频普照射颈背部。
取颈背部督脉、膀胱经线从上至下走罐。
感
冒
针灸推拿学院
1.病名含义
• 感,感受;冒,触冒。即感受触冒外界风邪而 致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
2.中医病名
• 感冒四季都可发病,尤以春冬季为多。本病轻 者,称为“冒风”,“冒寒”,一般通称“伤 风”,重者称“小伤寒”、“重伤风”,对有 流行性的称“时行感冒”。
4.病理变化
病程中可见寒、热的转化 或错杂,若感受风寒湿邪, 则皮毛闭塞,卫阳被遏, 肺气失宣;
感受风热、暑燥之邪,则 皮毛疏泄畅,邪热上蒸, 肺失清肃。
【辩证分型】
1.表寒表热
证型
风寒
风热
卫表症状
肺系症状
苔脉
恶寒重、发热轻或 鼻塞声重,鼻痒喷 苔薄白,
不发热,无汗
嚏,咳嗽痰稀
脉紧
微恶风寒,发热重,鼻塞涕浊、咳嗽痰 苔薄黄,
2.其他治疗
拔罐疗法
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 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
刺络拔罐法
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 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 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 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
耳针法
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 咽喉、扁桃体• 本病包括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及细菌感染所引 起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病因病机】
1.病因
• 本病病因为四时六淫之 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 而致病。六淫之中,以 风为主因,随季节不同, 挟当令时气或非时之气 伤人,而其中又以兼挟 寒、热之邪为主要。
有汗
稠或黄,咽肿痛 脉浮数
2.辨有无挟湿、挟暑之情况
• 挟湿: 头痛如裹,胸闷纳呆;
• 挟暑: 汗出热不解,心烦口渴。
3.与温病早期鉴别
一般感冒病情多轻,发热不高,或不发热,病邪少 有传变。
温病病情较重,必发热甚至高热,病邪常有传变, 甚至神昏惊谵。
时行感冒,如见高热,传变者,应与温病联系互参, 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做必要理化检查,以明确 诊断。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主穴
➢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 ➢列缺 合谷 大椎 太阳 风池 经及督脉穴为主。
方义
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 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 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 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 目。
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 鼻塞者,加迎香; 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 咽喉疼痛者,加少商; 全身酸楚者,加身柱; 夹湿者,加阴陵泉; 夹暑者,加委中。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 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 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 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 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附注】
疗效评价 针灸对感冒有效,特别对发热、鼻塞、 头痛症状的改善明显。
预防与护理 感冒流行期,可用艾条灸足三里,每日 一次,每次15~3Omin,可有较好的 预防效果。感冒后,应多饮热水,以助 发汗退热。
【小结】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为主,兼夹寒、热、暑、湿或时行病 毒侵犯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而致病。
2.病机
• 病理变化为卫外功能减 弱,外邪乘袭,由皮毛 口鼻而入,侵犯肺卫,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若平时正气不足、卫表 不固或素有痰热、痰湿 宿邪,则更易感受外邪。
3.病性
病理性质总属实,但有寒、 热之不同。由于四时六气 不同以及人体反应性的差 异,临床表现有风寒、风 热两类和暑、湿兼挟之证。
临证以辨风寒、风热证为主,并注意挟暑、挟湿之兼证。
治疗拟疏风解表为原则,取督脉和太阳、少阳经穴为主。针灸治 疗多用泻法,寒证可加用火罐,热证可配合点刺出血。
【思考题】
试述感冒的辨证分型、治则、处方及方义。
感谢聆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姚正纲用附子饼灸膻中穴治疗病毒性感冒38例,病程1~ 2天者24例,有发热者33例,3~7天者11例,7天以上者 3例。方法:以直径2cm,高2.5cm,锥状艾炷,放在 附子饼上灸膻中穴,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 每次灸3壮,每日1次,均嘱咐患者不服用或注射任何中西 药物,对照组用各种中西抗感冒药,均按常规剂量服用。 治疗结果:治疗组中38例,痊愈30例占79%,好转5例 占13%,无效3例占8%;对照组38例中痊愈12例占32%, 好转19例占50%,无效7例占18%。经统计学处理,有 效率比较X=17.24,P <O.O1,有极显著性差异,即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