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呈逐步扩大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对收入分配的不公进行再次调配,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直接调配居民收入主要工具的个人所得税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本文首先阐述了个人所得税的特征和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如税制模式存在弊端、税率级别过多,税率扣除缺乏综合考虑、费用扣除不合理、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弱,征管技术落后等,并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如由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转型、减少累进级次,降低边际税率水平、优化费用扣除标准的设计,规范税前扣除范围、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升征管技术水平等。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税收制度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ly increase in the total economy, the income gap is gradually expand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how to use macroeconomic policie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again allocation, become a pressing problem, as the main tool of income allocation as residents of the personal income tax in the process of the role is more and more attract sb.'s attentio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tax, then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personal income tax system, such as too many drawbacks, tax rate level exists in the mode of tax system, tax deduction lack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expense deduction unreasonable, the taxpayer's tax awareness is weak, tax colle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backward,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individual income tax in our country, such as by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come tax to the comprehensive income tax system transformation, reduce the progressive grades, reduce marginal tax rate, optimization of expense deduction standard design, standardize the tax deduction range, improve the taxpayer awareness to pay tax, to enhanc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administration.Keywords:Personal income tax,Income distribution, tax system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2、国外研究现状 (3)(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4)二、个人所得税相关理论概述 (4)(一)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4)1、税制模式为分类征收 (5)2、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同时使用 (5)3、纳税单位以个人为主 (5)(二)个人所得税的功能 (5)1、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5)2、增加财政收入 (5)3、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5)三、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6)(一)税制模式存在弊端 (6)(二)税率级别过多,税率扣除缺乏综合考虑 (6)(三)费用扣除不合理 (6)(四)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弱,征管技术落后 (7)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7)(一)由分类所得税制向综合所得税制转型 (7)(二)减少累进级次,降低边际税率水平 (8)(三)优化费用扣除标准的设计,规范税前扣除范围 (8)(四)提升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提升征管技术水平 (9)五、结论 (9)参考文献......................................................... 10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从2011年9月1日至今,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两年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而且高收入者收入来源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一直以来的工资类收入比重下降,其他的投资类收入比如理财收入、经验收入等比重上升。
最让民众愤愤不平的是,高收入人群中的高额公积金和各种隐性福利以及“灰色收入”是游离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之外的。
在媒体曝光的兰州石化“万元公积金”事件后,吉林烟草工业公司也被新闻曝光,公司高管团队的职工缴纳了高额公积金,所有高管的公积金账户每月入账额均超过1.4万元,缴纳最多的竟然达到每月1.8万元。
经过相关部门核查,该公司五名高管一共超额缴纳公积金230余万元。
于此同时,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目前的个税总收入中,工薪阶层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超过50%,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低收入者仍是个税的主要承担者,缴纳税额较多,税收负担较重,这一系列事件让个人所得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试图研究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路,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研究明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定位和个人所得税需要发挥的作用,为以后个税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只有改革思路理顺,才能为目前和以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和相关要素的制定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其二,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的不同意见以及观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新的角度把观点中深远想法结合起来,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促使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平稳有序的进行。
现实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切实发挥个人所得税应有的功能。
在收入的再分配角色中,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切实发挥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功能是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
通过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在征收个税的基础上适当地使收入差距缩小,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
其二,完善我国税收制度。
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制度,国民自有的缴纳身份号码是必须的,个人所得税作为和国民息息相关的税种,缴税身份号码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更能给其他税种的建设提供一个平台,促进中国税制的完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从1980年我国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国内学者一直对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做研究,随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的发展,学者们努力寻找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
关于税收改革效果方面,刘晓燕和庞彦龙(2015)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如从个人征税单位向“家庭”征税单位转变、采用分类与综合并行的征收模式、改善税收征管模式,提高征管水平等。
王景和韩瑜(2014)指出我国在政策层面早已提出了个税改革的目标,但征管方面的难题制约了个税改革的进程,同时个税制度改革的滞缓也同样制约了税收征管改革的步伐,因此应先期推进个税制度的立法改革,然后通过建立信息监控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改善外部环境等措施来提升个税征管质效。
王嵩(2014)从多角度阐述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个人所得税的目标定位,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对策建议,如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将全部所得纳入征税范围、健全个人所得费用扣除制度、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完善配套制度等。
孙亦军(2013)认为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小,税基过窄,无法完成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他根据2011年税改后的最近数据分析,此次税改初步实现了结构性减税的目的但是税改存在误区,首先,减少个税收入不符合我国提高直接税比重的税制改革方向;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与“聚财”功能错位;最后,我国税改有“头痛医痛”的误区,税改只是针对免征额和扣除额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能解决我国税制中的根本问题。
胡绍雨(2013)认为我国个税采用列举法规定税目的方法是导致我国个人税基过窄的原因之一。
关于我国个税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徐建讳、马光荣、李实(2013)根据Wagstaff的计算比较了OECD国家个人所得税在调节国内贫富差距问题上的效果,即税前和税后的基尼系数平均为0.329和0.296,个人所得税使基尼系数在税后缩小了3.3个百分点。
他们利用微观住户的调查数据,就我国税制改革对基尼系数的影响作了分析,提出如果税制不变单单提高免征额,我国高收入人群的收益最大,由于免征额的提高没有对低收入群体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反而会提高我国的基尼系数。
胡志勇(2013)提出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个税需要考量的问题,适用统一的税收要素有失公平原则。
关于税制模式,我国实行分类所得税制,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这种税制模式不能考量纳税人个体之间的税负承受能力,难以保证纵向公平。
靳东生(2005)提出综合所得税制下可以按年计算应税所得,合理设计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税负公平问题。
考虑到我国税制的发展水平,他认为我国尚不具备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经济社会环境,实现综合所得税制需要过程。
王红晓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中,按照税收公平和税收效率两个维度出发,对三种税制进行了比较,提出综合所得税制是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
由于我国尚不具备实行综合所得税制的条件,认为我国应该实行交叉型的分类综合所得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