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搬运机械手设计

搬运机械手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课题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背景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功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任务功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功能提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分析及功能结构图绘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单元求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分功能求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原理方案综合求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优化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总体结构草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课题规划1.1课题背景分析从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械手至今,机械手已经发展了三代。

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则会自动重复进行作业的示教再现型机械手被称为第一代机械手,而能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械手被称为第二代机械手。

而第三代机械手就是智能机器人。

对于智能机器人,尽管欧美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现在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对我国而言发展第一、第二代机器人更具有实际意义。

我国机械手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的固定动作机械手开始的,然后经历了60年代的数控机械手,在1978年时机械手才‘真正开始得到研究和应用,到现在工业机械手与智能机器人愈来愈受到各届的的关注,并已经纳入了我国高科技规划及科技发展计划之中。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最终将不可避免的要向陆地以外甚至是地球以外的地方扩展,而在这些对人类来说恶劣的环境里,机械手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的劳动工具,机械手能代替人类在恶劣的环境中完成人类无法完成又不得不做的工作。

由于机械手的应用不得不向更广的范围延伸,这就要求机械手有更好的通用性,更高的适应能力,更加专业化,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有考虑到机械手的经济性要求。

所以发展在能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结构模块化、方便修改设计、通用性强并且可靠性高的的机械手是市场所需,社会发展的必然。

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前沿学科,机械手一方面涉及的领域广泛,交叉着多门学科;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不断出现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在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现代世界经济中,机械手的应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广泛;已经由科学和技术的研究领域扩展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民用领域。

这对机械手性能和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和发展,控制器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搬运机械手的应用也逐渐普及,主要在汽车,电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领域的生产流水线或货物装卸调运, 可以更好地节约能源和提高运输设备或产品的效率,以降低其他搬运方式的限制和不足,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本机械手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由两个电磁阀控制的液压钢来实现机械手的上升下降运动及夹紧工件的动作,两个转速不同的电动机分别通过两线圈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从而实现小车的快进、慢进、快退、慢退的运动运动;其动作转换靠设置在各个不同部位的行程开关(SQ1---SQ9)产生的通断信号传输到PLC控制器,通过PLC内部程序输出不同的信号,从而驱动外部线圈来控制电动机或电磁阀产生不同的动作,可实现机械手的精确定位;其动作过程包括:下降、夹紧、上升、慢进、快进、慢进、延时、下降、放松、上升、慢退、快退、慢退;其操作方式包括:回原位、手动、单步、单周期、连续;来满足生产中的各种操作要求。

国内外机械工业、铁路部门中机搬运械手主要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热加工方面的应用热加工是高温、危险的笨重体力劳动,很久以来就要求实现自动化。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工人的人身安全,尤其对于大件、少量、低速和人力所不能胜任的作业就更需要采用机械手操作。

2.冷加工方面的应用冷加工方面机械手主要用于柴油机配件以及轴类、盘类和箱体类等零件单机加工时的上下料和刀具安装等。

进而在程序控制、数字控制等机床上应用,成为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近更在加工生产线、自动线上应用,成为机床、设备上下工序联接的重要于段。

3.拆修装方面拆修装是铁路工业系统繁重体力劳动较多的部门之一,促进了机械手的发展。

目前国内铁路工厂、机务段等部门,已采用机械手拆装三通阀、钩舌、分解制动缸、装卸轴箱、组装轮对、清除石棉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拆修装的效率。

近年还研制了一种客车车内喷漆通用机械手,可用以对客车内部进行连续喷漆,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喷漆的质量和效率。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在机械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工业机械手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专用机械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进入以通用机械手为标志的时代。

由于通用机械手的应用和发展,进而促进了智能机器人的研制。

智能机器人涉及的知识内容,不仅包括一般的机械、液压、气动等基础知识,而且还应用一些电子技术、电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无线电控制、仿生学和假肢工艺等,因此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新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发展这一新技术都很重视,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比较活跃,设计在不断地修改,品种在不断地增加,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

早在40年代,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发展,已出现了模拟关节式的第一代机械手。

50~60年代即制成了传送和装卸工件的通用机械手和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

这种机械手也称第二代机械手。

如尤尼曼特(Unimate)机械手即属于这种类型。

60~70年代,又相继把通用机械手用于汽车车身的点焊和冲压生产自动线上,亦即是第二代机械手这一新技术进入了应用阶段。

80-90年代,装配机械手处于鼎盛时期,尤其是日本。

90年代机械手在特殊用途上有较大的发展,除了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外,农、林、矿业、航天、海洋、文娱、体育、医疗、服务业、军事领域上有较大的应用。

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机械手技术也得到飞速的多元化发展。

总之,目前机械手的主要经历分为三代:第一代机械手主要是靠人工进行控制,控制方式为开环式,没有识别能力;改进的方向主要是将低成本和提高精度;第二代机械手设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第三代机械手能独立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一环。

1.2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第2章功能分析2.1设计任务功能分析2.1.1总功能提炼利用机械手做一些机械性枯燥无限重复的劳动,以及一些中型需要花费大量人力来搬运的动作,减轻人在工作中的工作疲劳程度,还可以代替人们做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劳动,人只需在一旁操作,见情人的劳动量。

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

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

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

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

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

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

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

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

2.1.2功能分解能够快速、平稳准确地夹起物料并完成搬运动作是物料搬运机械手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这要求具备较高的精度、一定的承载能力、足够的运行空间,当然灵活的自由度和一定动作运行平稳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物料搬运机械手进行设计时,必须先根据机械手所要完成的动作,选择合适的机械手结构,确定各个工作的时间分配及动作顺序,拟定机械手的工序,明确所要搬运的物料重量和尺寸以及搬运所要求满足的精度等等,进而确定对机械手运行控制的要求,在兼顾通用性和专用性的同时,尽量选用己经定型的标准组件,以实现机械手的模块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