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一: 1。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
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一同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际,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三人在虎牢关战败吕布。
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
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忙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
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大怒,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用火攻打得大败,不久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2。
张飞(?-221),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
五虎大将中第二位。
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
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
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齐迎战吕布。
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
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
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
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
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3。
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行第一位。
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
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
其后与张飞一齐追随刘备。
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
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
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回到刘备身边。
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
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
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
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
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
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
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正因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
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
5。
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双。
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
后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杀他,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第二日用弓箭时,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他的盔缨。
太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
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名将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
后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遂单枪匹马出战,在追击吴将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窝。
在张苞、关兴与刘备护送他回营救治的当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不治身亡。
6。
马超。
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后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
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
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
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
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
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
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
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7。
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
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向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8。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
之后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9。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
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之后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
之后,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
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
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
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
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10。
吕布 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
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
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
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
布亦父事董卓。
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
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
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
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
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
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
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
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
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11。
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
袁绍对郭嘉很敬重,给以很高的礼遇。
但郭嘉与袁绍相处数十天,发现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建功立业之主,便毅然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
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于郭嘉的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赞扬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12。
崔琰,字季珪,史书上称他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也就是清廉忠贞,正派儒雅,既有高风亮节,又有远见卓识,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据说连曹操看到他,也为他那一身正气而慑服(太祖亦敬惮焉)。
崔琰是一个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人。
曹操晚年,曾为立嗣问题苦恼,不知是立最年长的曹丕呢,还是立最有才的曹植。
于是便以信函密问百官,请他们陈述意见,密封以答。
惟独崔琰却露板(不封板牍)公开作答,说根据《春秋》之义,立子以长,何况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
我崔琰愿以死恪守正道。
曹操一看,大为惊异。
正因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
崔琰不举荐曹植而举荐曹丕,说明他确实是处以公心的,连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叹息,敬佩他的大公无私。
最后被曹操逼杀。
13。
荀彧(163~212)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
字文若。
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多智谋,举孝廉,拜县令。
汉末天下大乱,弃官归乡里,率宗族先投袁绍,后归曹操,任司马,被喻为张良。
曹操为兖州牧后,兴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谦,荀彧以州司马留守。
陈留太守张邈等反叛,各郡县响应者众。
荀彧率军坚守,与程昱一齐,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
建安元年(196),曹操谋迎汉献帝都许,部众犹豫,荀彧极力促成。
升侍中,守尚书令,深得曹操信任,军国大事皆与之筹划。
能知人举贤,屡荐贤士郭嘉等人,又策划东擒吕布,西抚韩遂、马腾。
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军粮将尽,欲退兵还许。
荀彧劝其坚持待机,用奇兵制胜。
曹操从其议,大败袁绍。
建安八年,曹操据荀彧前后功绩,上表封万岁亭侯。
后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锡,作为篡汉之阶,荀彧婉转劝阻,为操所忌,被迫饮药而死。
14。
孙权简介:(182-252)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
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
东吴之后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
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15。
甘宁,吴国大将。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
起初跟随刘表、黄祖。
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
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
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
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
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16。
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
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
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
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
因成功夺取荆州,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