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让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则要求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
创造力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那么教学改革的重点就理所应当的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充分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意义深远。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创设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更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了前辈们所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语文学科,我认为在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上,不可能有什么
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是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
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例如,在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碰壁’”这一节中,说到“我”以为伯父鲁迅先生的鼻子又扁又平是因为碰到了墙上的缘故。

对五年级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也只能理解成是天太黑了,看不见路,不小心碰到了墙上,撞扁了鼻子。

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再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一个答案就在他们心中成形了。

试想一下,当时的黑暗社会不就像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吗?让人觉得那么无助,那么压抑!教师可以在学生现有理解的基础之上,再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那么他们就很容易把“碰壁”的意思理解正确,并且会记得十分牢固。

其次,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创新的自信心
普希金说:“做勇敢的人吧,勇于扫视广阔的视野,创造性思想也就随之而来。

”也就是说创新来源于勇敢和自信,离开了勇敢和自信,创新只能是一纸空谈。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遇到过这样一个状况。

学生在学习《语文园地八》中的《趣联巧对》这一短文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就可以了。

正当我为即将结束本学期的教学任务而欣喜时,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我:“老师,我也能对像‘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煸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样的对联。

”我很惊讶,四年级的学生会吗?但我的疑惑也只是一闪而过,接着鼓励学生将他的对联说给大家
听。

他自豪地说:“话说说话,话随说,说停话止”。

毕竟只是四年级的学生,虽不能和“江南四大才子”媲美,但学生善于尝试、敢于表现、不怕失败的勇气值得学习,我大力的表扬了他,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其他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了,纷纷效仿,课堂气氛前所未有的活跃。

第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
创新意识大都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

但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有限,有时仅凭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找出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

此时,教师就应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从隐含疑点处质疑,对他们悉心点拨,从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句中两处用到“幸福”一词,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大都是一眼晃过,毫无所疑。

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质疑:句中的两个“幸福”是同一个意思吗?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深入探究。

第四,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教师应立足现有的情况,努力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习作中提到,在重庆市直辖十年以来,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后,再写一篇名为《十年后……》(可以是家乡、学校、人……)。

作为乡村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见识本来就少,让他们去写这样的一个作文,那完全就要靠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了,想象力好一点儿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会让人赏心悦目;而想象力差一点儿的学生,他们的作文也就显得索然无味了。

基于这种情况,教师有必要找些文字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过去十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作文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会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确立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泽民同志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语文学科成为一块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作者单位:重庆市武隆县沧沟乡中心小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