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答题技巧
1.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找主题(中心)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3.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叙述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怎样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叙述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
.....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要具体联系文中内容去写),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那个词或短语)。
★8、叙述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9.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动作和感情,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如冰心的《谈生命〉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如:《皇帝的新装》(4)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如《卖蟹》
(5)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白杨礼赞》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赏析句子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事物…特点,(或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或揭示…事物…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以上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开启下文(引出下文)(2)为下文作铺垫(3)承接上文(4)承上启下(过渡)
★13、一句(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1)结构作用:在开头: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在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2)在内容上的作用(结合具体内容)
★14、“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句子的特点(修辞、手法)
(2)位置结构上的作用,
(3)结合关键词语,表达情感的作用。
★15.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1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
1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20、描写(或抒情)方式:直接、间接(间接抒情显得含蓄委婉深沉等)
★21、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为下文…做铺垫;社会环境点示…背景,衬托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22、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开头段的作用
1、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2、如开篇没点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3、如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渲染气氛。
4、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结尾段的作用
①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②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③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
(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
(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内容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中心)、深化…主题。
(三)中间段的作用
比较短,有可能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注意要答出上下文的内容。
三、如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作用:对表现(主要物象的什么方面)…起衬托(或烘托、铺垫)作用。
如不一致,作用:对表现(主要物象的什么方面)…起反衬作用。
(四)修辞类
针对修辞手法的命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明确其用的修辞手法,并根据要求回答它的作用。
一般说来,不同的修辞手法有不同的作用,
(五)插入
• 插入传说、史实一般是为了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
如果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部分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六)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 此外,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七)、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三是引出话题的作用。
四是照应开头或结尾,或与之对比。
五是表达主旨,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