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库开题报告doc

数据库开题报告doc

数据库开题报告篇一: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开题报告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生:李清学号:09246XX6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数据库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存储、使用和管理数据 ,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

作为计算机软件的一个重要分支,数据库技术一直是倍受信息技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深入到了各个领域。

当前,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数据库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组成核心,更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撑技术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有关数据库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求在对现有相关理论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库发展进行综合论述,对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推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论文综述 1、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许多年以来在数据库技术领域很少有重大的技术创新能够引起人们对整个数据库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XX年DB2 9中推出的pureXML技术,对过去数十年来关系型数据库的最基本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了重大的创新,第一次让我们对数据库的历史,以及过去支撑其发展壮大的理论基础和外部挑战从新的角度进行审视。

今天我们很少去回顾数据库的历史,对于绝大多数IT技术人员,数据库等同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则和表紧密联系。

E-R模型几乎是我们描述世界的唯一方式,SQL语言是数据库信息访问处理的唯一手段。

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成为了一种宗教式的信仰,数据相关的所有理论问题似乎都已经解决。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产生转折,所有重大技术的产生及发展都有其生存的土壤。

40年前数据库的诞生并不是关系型数据库,第一代的数据库第一次实现了数据管理与应用逻辑的分离,采用层次结构来描述数据,是层次型数据库(IMS)。

第二代数据库奠基于上世纪70年代 E.F Codd博士提出的关系型理论以及SQL语言的发明。

实现了数据建模和数据操作处理的标准化,关系型数据库在其后的2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的演进主要集中在性能、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技术理念并没有大的变化。

与之相反,在过去的20多年里,IT产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一系列技术及理念的创新。

数据库所生存的外部土壤随着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下IT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协作的趋势,对信息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国内研究的综述:《移动数据库技术研究综述》《Web 数据库技术综述》《Web与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三、论文提纲(一)数据库技术概论1、数据库技术概念及类型2、数据库技术发展历程3、数据库技术应用(二)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1、发展现状概述2、Oracle概念及应用3、Access概念及应用4、SQL概念及应用5、DB2概念及应用6、发展现状总结(三)数据库技术发展的趋势1、下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流———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与关系数据库技术2、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3、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新方向————非结构化数据库4、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5、未来数据库技术及市场发展的两大方向———数据仓库和电子商务6、数据库技术的实践性发展———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四)当代与未来数据库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与数据仓库1、数据挖掘技术2、数据仓库技术3、知识发现技术4、小结5、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一)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结论(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篇二:图书馆图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题报告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题目:图书馆图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XX第1页共4页第2页共4页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篇三:开题报告王舒娴开题报告论数据库营销在DM广告中的应用一、选题的原因和意义此次我的论文选题是《论数据库营销在DM广告中的应用》。

无论是数据库营销还是DM广告,在中国引进和应用的时间都不长,各方面发展也不够成熟,但是我却看到了这种新兴的广告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所独具的优势和巨大的潜能。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想去尝试一个更具实际意义的论题。

在广告界,有许多已经被奉为经典的案例和理论固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但是我觉得紧跟时代脚步,在社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新兴广告形式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如何在摸索中前进。

在这个由大众传播时代向分众传播时代转变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已发现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已不能有效完成销售目的。

如何进行市场细分,有效地区分目标受众成为现今(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数据库开题报告)销售的趋势。

数据库营销也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而其分众媒体——DM广告则承载着精确销售的任务,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本文从数据库营销和DM广告自身的特点着手,寻找二者在营销层面上的结合点,并为数据库营销如何应用于DM 广告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和建议。

数据库营销是一种科学的营销模式,而其载体——DM广告在现今也已经逐渐在传达着一种极具影响的巨大力量,能够在传统的广告形式之外探索出更适应社会发展、更具力量的新兴广告形式,让企业更健康、更长足地发展是广告的魅力所在,也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目前广告界对于数据库营销和DM广告的研究多集中在阐释数据库对于DM广告的重要性以及分别分析数据库营销建立和DM广告的背景、优势、困境分析。

比如赵静的《DM 杂志研究》,李小鹤的《威臣公司直投(DM)广告杂志营销策划研究》,陈燕华的《分众传播时代的DM杂志分析》等论文都研究了在这个社会群体分众化,消费行为个性化,营销精细化的社会背景下的DM广告的发展历程,在探索DM这个以前不为人熟知的领域如何点石成金的神奇力量。

但是本文将两者相结合,并主要探索数据库在DM广告中如何应用的实际问题,提出步骤和方法。

三、论文主体内容和框架绪论正文:一、数据库营销及DM广告产生的背景(一)中国走入数据时代1.中国企业数据信息化的现状2.数据化时代对营销环境的影响(二)由“大众传播时代”走向“分众传播时代”(三)分销渠道在中国未来营销的变化趋势二、数据库营销应用于DM广告的实操策略(一)数据库营销的含义及特点(二)DM广告的含义及特点(三)二者在营销层面上的结合点1.DM广告本身是一对一营销,一对一营销的基础是数据库2.DM广告向数据库营销靠拢3.数据库营销的工具——DM广告(四)DM广告和数据库营销的策略与实施1.挖掘、分析、管理、更新数据是基础2.市场细分的重要性及难点3.数据库营销的目的是精确销售和长期销售4.对于营销渠道的设计5.评估营销效果三、DM广告的数据库营销困境及解决方案(一)DM广告的数据库营销困境1.受认可度低2.规范程度不够3.数据库建设不完善(二)解决方案1.进行客户关系管理,赢得认可2.进行企业结盟、媒体配合、连锁会员经营规范3.完善数据库建设、精确掌握客户四、结论四、论文完成进度安排2月25日—3月1日确认选题,下达任务书3月2日-3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3月16日-3月25日与指导老师多次沟通,确定论文框架开题报告3月26日-4月10日完成初稿,并接受指导老师指导4月11日-4月25日修改完稿件,并准备答辨材料五、论文所做的工作在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各个媒体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认真整理、理解了有关数据库营销和DM广告的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自己日常积累的案例,并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反复修正,以期完成论文。

六、主要参考文献[1] 杨谦.《数据库营销》. 湖南科技出版社, XX年5月[2] 费建平.《数据库营销方案设计》.人民邮电出版社,XX年1月[3] 罗茂初.《数据库营销》.经济管理出版社, XX年1月[4] 汤兵勇.《客户关系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1月[5] 余明阳、姜炜.《广告经典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XX年10月[6] 许以洪、李双玫.《市场营销学》.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8月[7] 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XX年8月[8] 屈云波、郑宏.《数据库营销》.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5月[9] 郭抒.《数据库直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XX年1月[10] 张治团.《数据库营销系统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四川大学硕士论文,XX年3月[11] 陈丽华.《浅论数据库营销及其营销策策略的实施》.天津财经学院硕士论文,XX年7月[12] 赵静.《DM杂志研究》.河南大学论文,XX年[13] 李晓鹤.《威臣公司直投(DM)广告杂志营销策划研究》.兰州大学论文,XX年[14] 陈燕华.《分众传播时代的DM杂志分析》.厦门大学论文,XX年[15] 郑承志.《数据库营销与直邮服务发展探讨》.《邮政研究》,XX年第25期[16] 陈乐天.《数据库营销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策略》.《商情》,XX年24期[17] 刘学理、全红.《数据库营销中消费者信任感的建立》.《商场现代化》,XX年7期[18] 钱峰.《基于战略视角的数据库营销探析》.《现代管理科学》,XX年6期[19] 于静霞.《浅谈DM广告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艺术研究》,XX年3期[20] 约翰·麦凯恩.《信息大师——客户关系管理的秘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XX年1月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21] Marianne Seller and Paul Gray rmationand Technology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22] Arthur M.Hughes ,McGraw-Hill .,19961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