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基础知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药剂学定义:药剂学(pharmacy、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制剂(preparations)根据标准(药典、部颁标准),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
药物制成制剂的必要性医疗预防、临床的要求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有重要作用1、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1)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2)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速效剂型:注射剂、舌下含片、吸入气雾剂长效制剂:植入剂、缓控释制剂(3)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2、为适应药物性质的需要3、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4、为运输、贮存、使用方便制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有效、安全、稳定、使用方便。
药物剂型(dosage forms)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剂型: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粉针剂、软膏剂、栓剂、膜剂、气雾剂。
制剂:注射用青霉素钠、地高辛片、阿莫西林胶囊、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牛黄解毒丸、银翘片。
剂型:某一品种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
制剂:某一剂型中含有不同的具体品种。
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形态分液体剂型—溶液剂、注射剂等固体剂型—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等气体剂型—气雾剂、吸入剂等2.按分散系统分(用物化的原理阐明制剂的特征)真溶液类—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胶体溶液类—胶浆剂、涂膜剂等乳浊液类—乳剂、静脉脂肪乳等混悬液类—混悬剂、合剂等气体分散体类—气雾剂等固体分散体类—散剂、片剂等3.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片剂、丸剂等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注射给药—静注、肌注、皮下等呼吸道给药—气雾剂等皮肤给药—外用溶液、软膏剂等粘膜给药—滴眼剂等、舌下片等4.按制法分浸出制剂:酒剂、合剂、糖浆剂、汤剂无菌制剂:注射剂、供眼科手术用的滴眼剂第二节药剂学的发展1.国外药剂学的发展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BC460-377)创立医药学盖伦Galen(AD129-199)奠定了欧洲药剂学的基础1847年,莫尔Mohr出版《药剂工艺学》第一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2.国内药剂学的发展古代成绩辉煌:商代已使用汤剂东汉张仲景记载10余种剂型唐代《新修本草》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剂型61种药剂学的任务研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积极研究和开发药用新辅料整理与开发中药剂型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第三节药典与药品标准一、概述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是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标准。
我国最早的药典唐显庆4年(公元659年)《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全国性药典。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版分一、二、三部一部收载中药材和中药成方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三部收载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由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组成中国药典的主要构成凡例(总说明)正文(主要内容)附录(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查方法)(制剂通则:剂型的概念、一般标准、常规检查方法等)三、其它国家药典美国药典(U.S.P)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第四节处方处方: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处方药、非处方药)处方分类法定处方协定处方医师处方生产处方1)法定处方:主要指药典、局(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
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制造或医师开写法定制剂时,均需遵照其规定。
2)协定处方:根据本医院或本地区需要制定,医院药剂科用于常用药物大量配置和贮存3)生产处方:大量生产制剂时所列制剂的质量规格、成分名称、数量及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规程性文件。
4)医师处方:医师为某一患者医疗或预防需要而写给药房(药店)的书面文件。
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
医师处方的结构处方前记处方头(以R或Rp起头,源于拉丁文Recipe,”取”,“取下列药品”)处方正文服用法(Signare(“Sig”))签名或盖章第五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实验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GU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本章重点掌握以下概念药剂学、剂型、制剂、药典、处方、GMP、GLP掌握药物剂型的分类掌握制剂的基本质量要求熟悉处方的种类及内容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及发展概况了解我国药典的大致发展状况与内容,外国常用药典第二章注射剂注射剂:概述溶剂热原制备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第一节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注射剂(inject)系指由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床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使用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分类(分散系统)溶液型注射剂混悬液型注射剂乳浊液型注射剂注射用灭菌粉末(粉针)特点1.起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4.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5.定向作用缺点:1.使用不便、注射疼痛2.价格贵给药途径静脉注射分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皮试脊椎腔注射质量要求无菌渗透压(血液)无热原pH(4-9)澄明度合格稳定性安全性降压物质(安全)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注射用溶剂:注射用水、注射用油、其它注射用溶剂注射用水原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1.符合蒸馏水的要求2.通过热原检查3.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新鲜的”注射用水原水处理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反渗透发原水→过滤→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床→去离子水离子交换法新树脂:处理、转型旧树脂(老化):再生---强酸、碱电渗析法化学纯度不如离子交换法,电阻率10万 •cm反渗透法USP:注射用水中国:原水处理二级反渗透装置:合格水蒸馏法制备——最经典的方法蒸馏水器(1)塔式蒸馏水器耗能大、效率低,少用(2)多效蒸馏水器高压蒸气加热耗量低,产量高,质量好注射用水的收集、保存1. 初馏液不要2. 质检合格后收集3. 防止微生物、微粒的再次污染4. 80°C以上密封保存5. 12内小时用完第三节热原热原概念:微生物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G- 杆菌(至热能力最强)组成:磷脂、脂多糖、蛋白质内毒素分子量10×105含有热原的输液进入体内后,有约30min的潜伏期,就使人体体温迅速上升,伴有寒颤、头痛、出汗、恶心呕吐;严重者体温达40度,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性质1.耐热性2.滤过性3.水溶性4.不挥发性5.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破坏污染途径溶剂主要途径蒸馏器、放置时间过长等原辅料用生物方法制造的药品如右旋糖酐、水解蛋白或抗生素等,营养性药物如葡萄糖,中药提取物,易污染,容器和设备制造过程及生产环境输液器除去方法1.除去药液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活性炭兼有助滤和脱色作用,0.1一0.5%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2.除去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玻璃器具,250℃30分钟以上酸碱法玻璃器具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处理3.除去溶剂中热原的方法蒸馏法反渗透法检查方法家兔法(药典)与人一致对热原的反应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第四节注射剂的制备容器和处理方法注射剂容器的种类和式样有颈安瓿粉末安瓿曲颈安瓿刻痕色点曲颈易折安瓿1、2、5、10、20ml等规格切割与圆口--安瓿自动割圆机安瓿的洗涤蒸瓶:灌水蒸煮洗涤方法:甩水洗涤法:三次,< 5ml加压喷射气水洗涤法(质量高)气---水---气---水(4-8次),大安瓿,最后一遍:滤过的注射用水干燥:120-140 °C灭菌:180 °C,90分钟无菌操作、低温灭菌的安瓿24小时内使用注射液的配制原辅料的质量要求与投料计算配制用具夹层配液锅并装配搅拌器配制方法1.稀配法原料质量好新鲜注射用水< 12h2.浓配法——质量较差的原料原料+50%溶剂------加活性碳,调pH,加热------放冷,滤过,加至足量,活性炭澄明度不佳时,一级针用炭,小剂量注射剂尽可能不使用,防止有效成分被吸附吸附:热原、色、药物助滤注射液的滤过粗滤精滤灌封—灌装与封口灌注药液剂量准确、药液不粘瓶增加装量封口拉封、顶封不漏气、颈端圆整光滑、无焦头、尖头、鼓泡封口手工灌封:单向活塞机械灌封:灌封机单火焰法:双火焰法通气问题N2CO2:不适合碱性药物,易爆处理通气------灌药------通气灭菌效果------药物稳定性F0>8批号、色泽、品种不同,不能一起灭菌配制---灭菌〈12h质量检查检漏污染、泄漏抽真空---颜料溶液装量质量检查澄明度微粒、炭黑、纤维素、真菌芽孢、白点、纤维、玻璃屑……质量检查无菌检查热原检查降压物质检查注射液的印字、包装品名、规格、批号、厂名等第五节输液—概述定义: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体积大于50mL。
分类1.电解质类输液:等渗氯化钠注射液2.营养类输液:葡萄糖注射液3.胶体类输液(血浆代用液):右旋糖酐4.药物输液:甲硝唑注射液质量要求与注射液基本一致。
由量大,无菌、无热原及澄明度更严格此外pH接近血浆的pH;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加有任何抑菌剂;不得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异性蛋白及降压物质车间要求洁净技术生产流程配制:1万级;滤过和灌封:100级输液瓶硬质中性玻璃、无毒聚氯乙烯等塑料洗涤酸洗、碱洗、水洗水→碱→水→酸→水洗→灭菌橡胶塞与隔离膜配制----与安瓿剂相似滤过装置、方法与安瓿剂相同加压过滤法效果较好灌封药液灌注、加膜、盖橡胶塞、轧铝盖灭菌配液——灭菌< 4小时。
1150C 30分钟。
F。
> 8分钟,12分钟。
质量检查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原检查、无菌检查、pH值及含量测定等质量检查澄明度检查、不溶性微粒检查、热原检查、无菌检查、pH值及含量测定等包装输液存在问题及解决热原反应生产及使用过程澄明度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工艺操作方面橡胶塞与输液容器质量原辅料质量第六节注射用无菌粉末定义:用无菌操作法将经过无菌精制的药物分(灌)装于无菌容器中,临用前再用灭菌的注射溶剂溶解或混悬而制成的剂型,简称粉针。
分类(生产工艺不同):(1)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2)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热比较敏感或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青霉素、辅酶A、胰蛋白酶)注射用无菌分装产品——将符合注射用要求的药物粉末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直接分装于洁净灭菌的小瓶或安瓿中,密封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