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概论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概论


21
1.4.5燃料分级——再燃

我国在元宝山发电厂600MW机组上完成直吹式制 粉系统的超细化煤粉再燃技术示范工程,脱硝效 率达到50%。 在宝钢发电厂350MW机组上完成 气体燃料作为再燃燃料的再燃技术示范工程。
22
23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水平浓淡燃烧与垂直空气 分级燃烧相结合的低NOx燃烧技术,降低NOx 排放显著,尤其对于大型锅炉低NOx燃烧改造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0




几乎各大公司都有自己品牌的低NOx燃烧器。包括直 流和旋流,基本上都是根据空气分级浓淡燃烧降低 NOx排放机理来实现的,可降低NOx30%~60%。 浓淡燃烧的基本思想是将一次风分成浓淡两股气流, 浓煤粉气流是富燃料燃烧,挥发分析出速度加快,造 成挥发分析出区缺氧,使己形成的NOx还原为氮分子。 淡煤粉气流为贫燃料燃烧,会生成一部分燃料型NOx, 但是由于温度不高,所占份额不多。 浓淡两股气流均偏离各自的燃烧最佳化学当量比,既 确保了燃烧初期的高温还原性火焰不过早与二次风接 触,使火焰内的NOx还原反应得以充分进行,同时挥 发分的快速着火,使火焰温度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又防止了不必要的燃烧推迟,从而保证煤粉颗粒的燃 尽。 比较典型的低NOx燃烧器有三菱公司的PM燃烧器, CE公司的WR燃烧器,FW公司的旋风分离式燃烧器 等。

14
1.4.1低氧燃烧


通过燃烧调整,减少氧气浓度,使燃烧过程在尽可能接近 理论空气量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可降低15%~20%的NOx 排放。 四角燃烧及墙式燃烧烟煤锅炉采用低氧燃烧技术,满负荷 时省煤器出口氧量由4%降为3%,NOx下降20%。 但是烟气中CO浓度和飞灰可燃物含量可能上升,燃烧经 济性下降。 此外,低氧浓度会使炉膛内的某些区域成为还原性气氛, 从而降低灰熔点引起炉壁结渣和腐蚀。 采用低氧燃烧技术需要运行经验,兼顾燃烧效率和NOx排 放两个因素,需综合考虑确定最佳氧量。
15
1.4.2空气分级燃烧


通过送风方式的控制,降低燃烧中心的氧气浓 度,抑制主燃烧区NOx的形成,燃料完全燃烧 所需要的其余空气由燃烧中心区域之外的其它 部位引入,使燃料燃尽。 在主燃烧区,由于风量减少,形成了相对低温, 贫氧而富燃料的区域,燃烧速度低,且燃料中 的氮大部分分解为HCN、HN、CN、CH等, 使NOx分解,抑制NOx生成。
19
1.4.4低NOx燃烧器

燃烧器是锅炉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 对锅炉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NOx的生成机理来看,占NOx绝 大部分的燃料型NOx的生成是在煤粉着火阶段 完成的。因此,通过对燃烧器进行特殊设计, 改变燃烧器内的风煤比,尽可能的降低着火区 氧的浓度和温度,可抑制燃烧初期NOx的生成。




氮氧化物,如N2O、NO、NO2、N2O3、N2O4和N2O5等,其中 NO和NO2所占比例最大,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电站氮氧 化物(NOx)指NO和NO2 ; NO在大气中可以氧化生成NO2; NOx还参与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光化学烟雾会使大气能见 度降低,对眼睛、喉咙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会产生头痛、呼 吸道疾病恶化,严重的会造成死亡;空气中允许的最高浓度 5mg/m3(以NO2计); 研究表明,HNO3对酸雨的贡献呈增长之势,降水中NO3— /SO42—比值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增加。
350
5
1.2脱硝政策法规(续)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
2010年1月27日环保部发布(环发[2010]10号),包括总则、防治技术路线、低 氮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新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监督管理等.



防治技术路线 2.1倡导合理使用燃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燃烧控制技术 和烟气脱硝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燃煤电厂氮氧化 物的排放。 2.2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因煤制宜 、因炉制宜,依据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及便于操作来确定。 2.3低氮燃烧技术应作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控制的首选技术。 当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达标或不满足总量 控制要求时,应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26
1.5.2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

选择性非催化氧化还原法工艺,也被称为热力 DeNOx工艺,最初由美国的Exxon公司发明并 于1974年在日本成功投入工业应用。
16
17
1.4.2空气分级燃烧 (续)



垂直分级常用的方法是将部分二次风移到燃烧器上部, 并拉开适当的距离,从而造成下部主燃烧区的过量空 气减少,提高煤粉浓度,使其处于缺氧燃烧状态,在 上部的二次风(OFA)的加入会进一步使燃料燃尽。 垂直空气分级可降低NOx30%。 水平空气分级,使部分二次风射流偏离炉膛,远离燃 烧中心,延迟煤与空气的混合,减少火焰中心氧量, 降低NOx生成,同时还可避免水冷壁附近形成还原性 气氛,减弱水冷壁的高温腐蚀。 空气分级减少了NOx的生成同时保证了锅炉的燃烧效 率,但是前提是必须合理设置分段风量的位置和分配 比例。如果风量分配不当,会增加锅炉的燃烧损失, 造成受热面结渣。
11
1.4低NOx燃烧技术

煤燃烧过程中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因素有:
(1)燃料、煤种特性,如煤的含氮量、挥发分含量、燃 料中固定碳/挥发分之比以及挥发分中含氢量与含氮量之 比; (2)锅炉燃烧温度、燃烧区域的温度峰值; (3)锅炉过量空气系数,影响反应区中氧、氮、一氧化 氮和烃根等的含量;可燃物在反应区中的停留时间。 (4)锅炉负荷,负荷增大,燃料量增大,燃烧温度增大, NOx生成量增加。
4
1.2脱硝政策法规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2003年12月23日发布 2004年1月1日执行,规定不同时段的火电厂NOx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2003年2月28日《排污费征收 使用管理条例》由第369号国务院令发布,自2003年7月1日 起实施。氮氧化物排污费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征收,标准 为0.63元/千克。
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原理与工艺 第三章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与设备

2
第一章 概论

1.1燃煤氮氧化物危害 1.2脱硝政策法规 1.3燃煤氮氧化物排放现状 1.4低NOx燃烧技术 1.5烟气脱硝技术
3
1.1燃煤氮氧化物危害

NOx的危害
12
NOx生成与还原途径
13
1.4低NOx燃烧技术(续)
针对NOx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与之对应的低NOx燃 烧技术原理为: 1.减少燃料周围的氧浓度。包括:降低炉内过剩空气 系数,以减少炉内空气总量;减少一次风量和减少挥 发分燃尽前燃料与二次风的掺混,以减少着火区氧浓 度,如空气分级,低NOx燃烧器。 2.在氧浓度较少的条件下,维持足够的停留时间,使 燃料中的氮不易生成NOx,而且使生成的NOx经过均 相或多相反应而被还原分解,如燃料分级(再燃), 低NOx燃烧器。 3.在过剩空气的条件下,降低温度峰值,以减少热力 型NOx的生成,如采用降低热风温度和烟气再循环等。

8
1.3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续)




我国燃煤电站锅炉的排放范围为600~1200 mg/Nm3 (固态排渣煤粉炉)、850~1150 mg/Nm3(液态排 渣煤粉炉)。 对于300 MW四角切圆的燃烧炉,NOx排放量为 610~830 mg/Nm3; 而旋流器墙式布置的锅炉,一般增大25%左右。 燃用烟煤的300 MW机组切圆燃烧锅炉采用低NOx措 施后,其NOx排放量较少,能在允许的标准范围内。 但燃用贫煤时NOx排放量普遍超标,燃用烟煤的旋流 燃烧器墙式锅炉也往往超标,W火焰锅炉大多超标。18源自 1.4.3烟气再循环

空气预热器抽取部分烟气,直接送入炉膛或者与一、 二次风混合后通过燃烧器进入炉膛,减少炉膛氧浓度, 降低燃烧温度,从而降低NOx排放; 技术的关键是烟气再循环率的选择和燃料种类的变化。 燃气锅炉上可取得50%的NOx降低效率,对于燃煤锅 炉,FGR降低NOx的效率小于20%。 烟气再循环率越高,降低NOx的效果越明显,但是再 循环率受到再循环风机出力的限制,且影响火焰稳定, 煤粉燃尽等,通常再循环率控制在20-30%。
25
1.5.1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NH3作为还原剂, “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 和H2O。 原理首先由Engelhard 公司发现并于1957年申请专利,后来日 本在本国环保政策的驱动下,成功研制出了现今被广泛使用的 V2O5/TiO2催化剂,并分别在1977年和1979年在燃油和燃煤锅 炉上成功投入商业运用。 SCR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多、最为成熟且最有成效的一种 烟气脱硝技术。SCR技术对锅炉烟气NOx控制效果十分显著, 占地面积小,技术成熟,易于操作,可作为我国燃煤电厂控制 NOx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SCR技术消耗NH3和催化剂, 也存在运行费用高、设备投资大的缺点。
1.3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
NOx生成途径主要有三种: ①“热力型”NOx(Thermal NOx),为燃烧用空气中 的N2在高温下氧化而产生的氮氧化物;低于1350℃几 乎不生成,1500 ℃少量生成,超过1500 ℃大量生成。 ②“快速型”NOx(Prompt NOx),为碳化氢燃料过浓 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锅炉燃烧生成量微不足道, 受压力影响较大。 ③“燃料型”NOx(Fuel NOx),为燃料中含有的氮的 化合物(如杂环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氧化而生成的 氮氧化物。 一般,当燃料中氮的含量超过0.1%时,所生成的NO 在烟气中的浓度将会超过260mg/Nm3,90%的NOx是 “燃料型”NOx,“燃料型”NOx是煤燃烧时产生 NOx的主要来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