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管理制度一、范围本制度包括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评审三个部分。
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规定了编写规则及管理要求、编制、审核、批准、实施、管理过程的控制,并提供了作业指导书出版格式及字体字号。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规定了施工过程中交底的范围、职责、内容、要求及工作程序。
作业指导书评审制度目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作业指导书对施工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国电榆次电厂2#机组的达标投产和创国家优质工程作好技术指导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榆次项目部。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电电源[2002]896 号电力建设工程系列标准电力建设工程系列标准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电力建设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Q/YS2.72-2005 文件编制规定国电榆次热电厂2 X330MW新建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汇编》三、术语和定义1.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以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规范、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2. 本标准采用国电电源[2002]896 号《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3. 作业指导书:指导施工过程如何运作的指导性、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
4. 施工方案:针对工程项目中的某一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或“四新”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内容等单独策划的一整套的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要求以及必要图纸等所编制的施工文件。
5. 重大施工项目:指重型或大型设备构件的运输吊装、汽机扣大盖、主蒸汽管道冲洗、锅炉水压试验、酸洗和烘煮炉、大型电气设备干燥、新型电气设备的安装、特高塔及大跨越架线施工、重大停电作业和不停电跨越架线、重大技术革新项目的试验或实施、新老厂系统的连接、新老系统的隔离、分部试运等。
四、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1. 职责1.1 工程科负责作业指导书归口管理,负责《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编制、修订及监督、检查。
1.2 项目部负责作业指导书具体实施与控制。
1.2.1 项目部工程科负责“作业指导书编审表”的编写;重大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的审核;一般项目作业指导书的审批,作业指导书及交底记录的编号、登记、归档,并对作业指导书的规范化负责;对作业过程实施监督;并负责作业指导书的会签,对作业指导书中的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点、数据及采用标准的正确性负责,对作业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进行监督。
1.2.2 专业工区负责组织作业指导书的编写、登记;对作业指导书的正确性、有效性负责,并保证其实施;作业指导书交底记录的填写。
1.2.3 项目部安监科负责作业指导书的会签。
对作业指导书中安全技术措施、文明施工措施的完整性、可靠性、可行性负责,对作业过程中安全进行监督。
1.2.4 专业工区专责工程师负责本专业作业指导书的审核。
1.2.5 总工程师负责对关键项目作业指导书的审批,并对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审核、会签的正确性、认真性、负责性作出评价。
1.2.6 项目部资料室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复制、分发、存档。
2. 工作程序2.1 作业指导书的一般要求2.1.1 严格遵守和贯彻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认真执行国家、部颁和电力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及规范。
2.1.2 采用符合要求的条文排列和书写格式。
2.1.3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2.1.4 编写内容的技术名称应与部颁各专业《电力建设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相一致,引用文件应为正式有效版本。
2.1.5 编写内容要按工序、工艺认真编写,力求文字简练,尽可能以示意图、方块图,流程图及表格等形式表达。
2.1.6 综合项目允许分册编写作业指导书,但必须保持编号的一致性。
2.1.7 作业指导书要A4 幅面,用激光打印机打印。
签名必须由本人亲笔签写,不得代签或打印。
2.2 作业指导书编审流程及要求2.2.1项目部工程科在工程开工前完成《作业指导书编审表》发到各专业工区。
222作业指导书由项目负责技术员在项目开工前一个月编制完成,通过MIS系统作业指导书审批流程,经专业工区专责工程师审核后交项目部工程科,项目部工程科专业人员按编制审批表的要求完成审批手续。
2.2.3各审核、会签部门审核、会签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2.2.4没有经过审核、会签、批准的作业指导书,不得交付实施。
2.2.5项目开工前三天内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交项目部工程科资料室。
2.2.6作业指导书审批程序完成后,由技术员用计算机打印一份,按审批程序经审核、会签、批准等相关人员签字后,交项目部工程科专业人员签发,由资料室工作人员复印下发有关部门及个人,原件由资料室存档。
2.3作业指导书编码办法2.3.1作业指导书编码由四组拼音或数字组成。
2.3.2编码形式及含义如下:YC + ZY XX + XX----------------- *顺序号--------------------------- *■专业代码----------------------------------- .作业指导书代码-------------------------------------------- *榆次工程代码a. 专业代码一一用专业前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组成:汽机专业用QJ ”表示锅炉专业用GL”表示热工专业用RG ”表示 焊接热处理专业用“HJ ”表示 机械化用JXH ”表示b. 顺序号——用各专业作业指导书编审表序号表示2.4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内容2.4.1 编制依据: 作业项目涉及到的设计图纸、 规范、 标准、制造厂资料(图纸), 施工组织总体设计,施工组织专业设计的有关部分、 2006 年版《工程建设 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有关部分和其它文件的有效版本等。
2.4.2 作业项目概况:作业项目简介包括设备系统参数、布置情况、特点、系统 流程,外形尺寸及重量、施工范围和工作量等。
2.4.3 作业必备条件:a. 施工人员配备及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要求。
b. 机具、工具、仪器、仪表(规格、数量、精度)配备。
c. 设备、材料、力能供应。
d. 施工场地,环境要求。
e. 上道工序确认要求。
f. 其它要求。
2.4.4 作业顺序、方法及要求:a.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作业工序的要求,绘制作业流程图。
b. 用文字叙述每道作业工序的特点、工艺要求、施工方法。
作业每一步需要 做的安装记录、需要测量的技术数据,及测量数据所用的仪器、仪表,并 注明规格、 精度。
必电气专业用DQ ”表示保温专业用BW ”表示土建专业用“J ”表示要时也可绘制示意图、表格,力求工序过程表达完整,施工步骤清晰。
c. 每道作业工序的检验要求及中间交接要求。
d. 质量记录的填写内容及书写要求。
2.4.5 重要及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
2.4.6 作业过程对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2.4.7 作业结束的检查验收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2.4.8 防止质量通病、创亮点(根据项目要求)实施措施。
2.4.9 强制性条文的具体内容。
2.4.10 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措施a. 根据作业的特点、施工场地、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的编写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b. 编制作业危险识别及风险控制表。
2.4.11 对环境因素的要求及措施a. 根据作业的特点、施工场地、环境等因素,有针对性的编写作业环境技术措施。
b. 编制作业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表。
2.4.12 文明施工的要求及措施。
2.4.13 附图、附表。
2.4.14 技术交底记录。
2.5 作业指导书的实施2.5.1 在开工前,由作业指导书编写人按审批的作业指导书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重要施工项目必须由项目部总(副)工程师主持并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参加,由工区专责工程师交底;全体是工人员必须认真听取技术交底,并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施工。
作业技术交底后,由交底人与参加交底的全体人员,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字,作为交底记录,由交底人交项目部资料室专业人员复印三份,交底人和工程科专业人员各一份、安全监察部门一份,交底记录原件交资料室存档。
2.5.2 作业指导书编审人员应深入现场,了解作业过程及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解决存在问题,保证施工处在受控状态。
2.5.3 为提高作业指导书的严肃性,严肃工艺纪律,凡要改变原作业指导书的作业方案,必须由原编写人员进行修改,并经原程序审批,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原施工方案。
2.5.4 各施工部门做好“作业指导书”及“交底记录”的登记存档工作,以备查证。
2.6 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质量要求为保证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质量,技术人员应根据作业指导书工序、工艺要求,认真编写;项目部工程科专业人员有权退回编写不合格的作业指导书;各部门会签人员应认真审阅作业指导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对由于作业指导书编写错误而出现的质量、安全事故,将按公司有关规定对编写人、审阅人进行处罚。
五、施工技术交底管理制度1. 技术、安全、环境交底分级:根据交底内容的不同,交底分为三级,即:项目部组织级、工区组织级和班组组织级。
2. 技术、安全、环境交底内容2.1 项目部组织级交底。
按照各专业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审计划》的划分原则,凡是重要施工项目,应由工程科专工组织项目部总工、安监、质检人员参加交底,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人负责对施工人员交底。
交底内容主要是施工项目的内容和质量标准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2.1.1 施工项目的内容和工程量。
2.1.2 工器具配备和作业环境情况。
2.1.3 施工图纸解释(包括设计变更和设备材料代用情况及要求)。
2.1.4 施工步骤、操作方法和采用新技术的操作要领。
2.1.5 作业作业工序的检验要求及中间交接要求。
2.1.6 质量记录的填写内容及书写要求。
2.1.7 作业过程对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作业结束的检查验收和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2.1.8 作业的安全要求及措施:其中包括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及控制对策、文明施工的要求及措施。
2.1.9 环境因素识别及控制措施。
2.1.10 设备、材料到货情况。
2.2 工区组织级交底。
按照各专业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审计划》的划分原则,凡是一般的施工项目,由工区专责组织工区安监、质检人员参加交底,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人负责对施工人员交底。
2.3 班组级技术交底。
在施工过程中,班组长或专职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已批准的施工组织专业设计和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相关内容等资料,根据施工情况,不受时间和交底形式的限制,对班组施工人员进行现场交底,交底内容可以记录在班组施工记录或者施工日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