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_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是高二下学期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第一课时。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标题揭示了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歌曲这一现代最为常见的音乐样式,回归于人类艺术的发展轨迹中,结合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进行学习,对于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起着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声乐体裁的内容之一,即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这是产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

所以,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聆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传达出的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来分辨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不同的艺术特色,并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

课堂中还会学唱一首群众歌曲,让学生再次体会群众歌曲的艺术特色,也能从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习目标】1、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感受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

2、探究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

3、通过聆听歌曲、学唱歌曲,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情感升华。

【教学重难点】探究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请同学为李清照的《一剪梅》配乐朗诵,体验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多媒体画面]《一剪梅》宋词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首唱起来的宋词呢?(欣赏)大家觉得这两种形式哪一种更能将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回答)所以说,诗歌朗诵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意,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的畅快淋漓。

其实,除了宋词可以入乐歌唱,我们中国古代很多作品都是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多媒体画面]歌曲的发展[教师语言过渡]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分辨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并且学会了区别的方法,我们也来学唱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打开自主学习材料文件夹中的音乐,戴上耳机,学唱歌曲[学生学唱、展示成果、激情唱响][教师语言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音乐与诗歌交融中的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同学们想一想,声乐体裁的划分是绝对的吗?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看看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多媒体画面]聆听歌曲[学生回答] 通俗歌曲、群众歌曲、创作歌曲[教师总结]声乐体裁的多种分类方式是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歌曲的原因。

所以,声乐体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而是相对的、多视角的。

[当堂练习](完成的同学提交上来)1.下列歌曲属于群众歌曲的是()A.《歌唱祖国》B.《问》C. 《教我如何不想他》D.《我爱你,中国》2.下列歌曲属于艺术歌曲的是()A.《游击队之歌》B.《国际歌》C.《喀秋莎》D.《鳟鱼》3.根据声乐作品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一般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艺术歌曲一般多是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试为下列歌曲分类(只写序号)①《花非花》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③《学习雷锋好榜样》④《菩提树》⑤《我们走在大路上》⑥《卖布谣》[个人评价](完成桌面上的个人评价表)请同学总结课堂收获,教师作补充。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课后艺术拓展]1.《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中“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谷建芬老师又为此写了一首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请同学们找来听一听、唱一唱。

2.预习《黄河大合唱》,查找《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资料(创作背景、词曲作者)《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声乐体裁的内容之一,即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这是产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根据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而区分的。

所以,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聆听音乐,启发学生感受音乐传达出的情感,通过合作探究来分辨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不同的艺术特色,并通过欣赏歌曲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

课堂中还会学唱一首群众歌曲,让学生再次体会群众歌曲的艺术特色,也能从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们经过高一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音乐鉴赏的水平,但是对音乐的表现要素,如旋律、节奏等的分析还不够准确,大多学生对通俗音乐以外的歌曲都不感兴趣,所以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一般积极性不高,教师要在这些方面起到主导的作用。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效果分析《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体验。

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1.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音乐课堂氛围,学生们积极、主动、愉快的融入到音乐中。

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使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2.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学目标的完成为核心的,这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以及最终立足点。

本节课设定了有效、可行的教学目标, 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了课堂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聆听,通过聆听音乐感悟音乐的内涵;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学唱歌曲时完全放给学生,同学们很积极地学唱歌曲,主动性增强。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材分析《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是高二下学期“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第一课时。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这一标题揭示了声乐作品是音乐与姊妹艺术诗歌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歌曲这一现代最为常见的音乐样式,回归于人类艺术的发展轨迹中,结合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之中进行学习,对于促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起着积极作用。

从古至今,音乐与诗歌这对姊妹艺术,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古代的诗歌和音乐都是相互渗透,春秋的《诗经》是可诵可吟的,汉代的乐府诗,宋词其实是宋代的民间小调,元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等等,都可以看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而现代的歌曲是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一种固定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样式,即为体裁,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是其中的两种形式。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测评练习[当堂练习]1.下列歌曲属于群众歌曲的是()A.《歌唱祖国》B.《问》C. 《教我如何不想他》D.《我爱你,中国》2.下列歌曲属于艺术歌曲的是()A.《游击队之歌》B.《国际歌》C.《喀秋莎》D.《鳟鱼》3.根据声乐作品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一般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易于上口,适于群众集体齐唱;艺术歌曲一般多是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试为下列歌曲分类(只写序号)①《花非花》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③《学习雷锋好榜样》④《菩提树》⑤《我们走在大路上》⑥《卖布谣》[个人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课后反思《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是高二下学期“音乐的体裁”第一课《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更直接、更形象的掌握本节课。

导入部分采用的是诗歌朗诵和演唱,对比得出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通过聆听感受两首中国歌曲,合作探究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拓展欣赏两首外国歌曲,巩固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特点。

通过教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体会群众歌曲的特点,感受群众歌曲的艺术特色。

最后通过欣赏同学们熟悉的通俗音乐,得出声乐体裁的划分是相对的、多视角的。

音乐网络课优点在于每位学生都能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如学唱歌曲部分,学生就可以自己带上耳机学唱歌曲,这也是现在学生们最常见、最喜欢的学唱歌曲的方法,并且配上视频伴奏,让学生更能过一把“歌星”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网络教室上课也避免了在教室上课播放音乐时影响其他老师讲课,学生也可以直接从网上搜集信息,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帮助。

但是,自己也感觉到在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方面,如歌曲的旋律、节奏等,学生们的表达还是不够准确,以后要加强对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其次,在学唱歌曲上,虽然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方式,自己听,自己学,自己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学生唱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如果在学唱歌曲上老师再适当的指导一下会更好。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课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说到: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本课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认真聆听音乐。

每一首歌曲都完整的聆听,运用适合学生听赏的音乐视频,增强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要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设计具有探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本课中,每位学生都能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如学唱歌曲部分,学生就可以自己带上耳机学唱歌曲,这也是现在学生们最常见、最喜欢的学唱歌曲的方法。

3.“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感受作品传达出来的情感;过程与方法:探究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不同艺术特色,理解声乐体裁划分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学唱歌曲,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得到情感升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