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之的用法PPT课件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8
(五)宾语前置标志。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9
(二)指示代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 事”、“那”、“那样”等。 1.渔为甚异之
2.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吾欲之南海,则何如?
.
4
二、作助词 (一)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做好这类题的方法是,删除法,把这个“之”字去掉,再
读几遍,你就会发现,句意前后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就可
断定这个“之”字在句中起到. 这个作用。
.
1
.
2
(一)动词,到……去 。
(二)助词。 1.助词, 的 2.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5.助词,无实义
(三)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2.指示代词,这,此
.
3
翻译 动词:去,往,到
例句: 1、(陈涉)辍耕之垄上。
.
10
巩固练习:
⒈与“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中的“之”字 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11
5
(二)助词“的” 格式:名词(或形容词)+之+名词。
1、于厅事之东北角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无实义。 一般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表示时间持续 的状态。
1.怅恨久之
2.公将鼓之
.
7
(四)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可不译。 格式:“中心词(名词)+之+定语+者” (“者”有时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