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2020.5【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答案】 (1).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 孟子 (3). 弦弦掩抑声声思 (4). 驿寄梅花 (5). 鱼传尺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辟”“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或古语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诗句的出处及诗句的含义;然后分析题目所给的语境,从内容、对象、感情色彩等角度分析诗句是否符合语境要求,哪些句子不符合语境。

A项,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语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B项,出自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意思是“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

这是对雨后荷池景色的描写,没有体现哲理。

此句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C项,出自《论语·子罕》,意思是“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D项,出自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思是“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诗句揭示了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新老事物的更替是自然伦理的道理。

符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的要求。

故选B。

3.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

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时要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按照内容划分层次,再对照选项表示的逻辑层次,选出最符合语句逻辑关系和表达先后顺序的选项。

这段话是关于“传言”的。

①是说我们应当对“传言”信息有明确的区分,是总的态度的概括;②是对“传言”的定义;③和④是针对②的信息是否被“证实”,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的补充,因此②③④属于一个层次;⑤针对的是②中的“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提出这种信息有可能被利用。

据此,这段话的逻辑顺序应是①是总领;②⑤是第二层次;③④是针对②的小层次。

符合这个逻辑层次的是C项。

故选C。

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陈嘉映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

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

热量是由分子的运动规定的,而不以我们的感觉为基准。

在日常话语中,地球是静止的,并以大地为参照规定了什么在动,什么静止不动。

而在科学话语里,这个参照系被废除了。

②自然概念以经验为基准,而经验是互相交织的,与此相应,自然概念是互相渗透的。

在我们的自然理解中,圆和圆满,正方和方正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何学的圆则通过定义和其他概念构成联系,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

③在一个领域中最初发现的那些重要事实,通常并不只是一些新事实而已,它们改变了我们对该领域的基本看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概念。

即使我们用既有的语词来描述它们,这些语词的意义也不得不悄然改变。

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事实,不仅是用我们既有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新事实,空气和重量这些概念本身也经历了细微的转变。

空气有了重量,不再是完全的无物、空无。

重量本来是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现在,这层约束被取消了,重量概念得到了自然的扩展,开始从感知向测量倾斜。

④有学者在对日常语汇和科学词汇做了系统研究之后,认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概念来自日常概念。

例如,“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大不相同,但“电子”一词前后的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由链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正当地谈论“电子”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或指称。

尽管摸索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连续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不可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⑤理由链也许可以解释那些来自日常语词的科学概念语词,如力、运动、惯性、时间、迁跃、细胞,但它无法解释那些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科学概念。

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

即使一个科学概念来自日常语词,这个语词的意义也可能变得面目皆非。

日心说的反对者中有人拒绝伽利略的邀请,拒绝从他的望远镜里看一看天空;有的人看了,但不承认他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

他们也许只是些老顽固,然而,用望远镜看还是看吗?我们多半会说:当然还是。

用射电望远镜看呢?当天文学家声称“看到了”银河系中实际存在的黑洞,他们是怎样“看”的呢?他们看到了一个黑黑的洞吗?在现代物理学中,“看”和“观察”这些语词的含义已经被更新了。

⑥像力矩、电解质这样的纯粹技术性术语,我们一望而知它们的意义是由某种特定的科学理论规定的。

我们也许不懂得这些语词,但它们并不造成混淆。

带来混淆的反倒是运动、加速度、动机这类语词,它们来自自然语言,同时又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

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

⑦关键的是,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是由科学理论规定的。

运动、力、空间、时间、质量、真空,这些词在科学中的用法与日常用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我们平常怎样使用这些词,对科学家没有多少约束。

(节选自《哲学·科学·常识》,有删改)4. 第②段加点词“洗净”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

5. 下列为第⑥段画线句提供的例证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日心说”出现,这种认识才得以改变。

B. 我们认为鲸鱼和海豚都是“鱼”,但在生物学的范畴内,它们都不属于鱼类。

C. 虽然所指称的对象相同,但是“水”属于日常概念,“H ₂O”属于科学概念。

D. 牛顿提出了“质量”的概念以区别于“重量”,但在普通人眼里两者是一回事。

6. 下列对文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从概念与日常经验的关系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B. 第③④段用事实与概念的更新,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C. 第⑤段从科学概念的来源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D. 第⑥段用普通人对概念的理解与使用,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7. 从上文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一项推断是( )。

A. 在感知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B. 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C. 即使与自然概念存在冲突,只要基于实证,科学概念就能得到公认。

D. 在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科学理论概念最终将逐步取代自然概念。

8. 以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答案】4. (几何学里圆的概念)彻底去除了圆在自然概念中所包含的感性成分 5. B 6. A 7.C8. 对“日常语汇”“科学术语”“科学理论”等概念运用准确。

多用限制、修饰语,如“来自日常语汇的”“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都”“或多或少的”等,使表意更严密。

表达上逻辑清晰,说明了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科学与日常生活领域用法的差异及其原因。

【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这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

结合原文“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可知,此处的“洗净”是“彻底去除”的意思;再结合“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洗净”是指完全去除“圆在自然概念中所包含的感性成分”。

【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第⑥段画线句是“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外行,也就是一般人理解的概念的含义与科学家理解的概念的含义不同。

A项,同属于人对宇宙的认识,只是处于不同阶段,不能做画线句的例证;B项,“我们”属于“外行”,我们认为鲸鱼和海豚都是“鱼”;但生物学认为鱼类的生殖方式是卵生,鱼会产卵,而鲸鱼和海豚属于胎生,是哺乳动物,而且鱼类是用鳃呼吸,而海豚鲸鱼是用肺呼吸。

可见“我们”认为的“鱼”和科学家认为的“鱼”含义不同。

可以做画线句的例证。

C项,只是对“水”的不同叫法,没有涉及到意义不同,不能做画线句的例证;D项,“重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是同一概念含义不同,不能做画线句的例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