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调度自动化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四、现代电力系统的结构
尽管电网的大小和结构组成各不相同,但它们 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
1、由运行电压基本恒定的三相交流系统组成。 发电机和输电设施采用三相装置;工业负荷总是三 相;单相家用和商用负荷在各相之间等量分配,以 便有效地形成平衡的三相系统。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研究相变储热系统,提出与风电场和电网运行方式相配 合的大容量储热的调度策略。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课题三:基于大规模风/光电/高载能并网的荷-网源协调控制关键技术
研究高载能负荷运行特性、高载能负荷响应控制模型和以 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的荷-网-源协调控制方法。
研发大规模风/光电、高载能负荷和常规电源协调控制
原动机将一次能源(煤、水、核等)转换为机
械能,然后由同步发电机发电转换为电能。 3、将电力远距离输送到广大区域的电力用户。
需经由运行于不同电压水平的子系统组成的输配 电系统。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实际上,通常将电网分成以下子系统:
1)输电系统 2)次输电系统 3)配电系统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5、极端外部灾害下的调度防御技术研究
研究外部灾害信息的接入、建模、可视化展现、分析、 仿真、预警和协调防御方法。通过预测信息,可以提前感 知外部灾害信息,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电网故障提前做出预 案,增强智能电网抗击外部灾害风险的能力。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国家电网公司列重大专项:
包括: 针对电网具有自组织临界性的特点,研究大规模新能源
发电集中接入的复杂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的涌现机制和其临界 点附近的动态演化;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寻找发生灾变的临界点运行区域和薄 弱环节,研究不同拓扑结构特性以及网络规模对薄弱环节或 关键元件的影响。
连锁故障风险量化评价指标和基于风险的连锁故障预防和 校正控制策略。等等…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6、大电网预警与安全防御研究
包括: 大电网含新能源并网方式下的有功、无功电压智能预警
控制技术 基于WAMS的低频振荡预警和阻尼控制技术 在线智能辅助决策及预防控制技术 输电网的多重故障及不同厂站同时故障、相继故障安全
防御控制技术。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7、大电网连锁故障预测及自愈技术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8、开展非线性控制技术研究
可控串补、可控电抗、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统 一潮流控制器 、故障电流限制器
在互联系统内部关键点加装必要的动态无功补偿设备, 提高这些关键点的电压支撑,改善电网的动态特性;在重 要联络线加装统一潮流控制器 ,可调节输电网的潮流分 配;为有效控制短路电流,加装故障电流限制器可实现即 限制短路电流又不增加线损的目的。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2012年国家科技部所列重大科技项目其中一个 方向就是:大规模集中接入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 在该方向中列了4个课题:
课题一: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课题二:间歇式能源发电多时空尺度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课题三: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接入技术研究与开发 课题三:间歇式电源并网规划与随机全过程分析技术研究与开发
6、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的复杂电网的建 模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分析需要亟待解决的重 要问题
1)各种类型风电机组的静、动态建模 2)大规模风电集群静、动态聚合建模 3)储能设备的建模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7、大规模电网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 问题
1)各种发电、变电、用电等设备的统一建模 2)各地区、省、区域电网运行数据的集中采集、 处理、分析和存储; 3)数据的分层下送和上传交互 4)电网事故状态下的分析和处理 5)物联网的数据交互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邻电网的互联通常在输电系统的水平上实现。 整个电力系统由多个发电电源和几层输电网络组 成。它们提供的高度结构冗余使系统能够承受非正 常的偶然故障而不致影响对用户的供电。
4、研究电网侧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关 键技术
随着风光电的的迅速发展,电网对风光电的接纳能力受 到限制,部分风光电投运后不能并网送出。2013弃风/弃光 电量达到15%以上。
2014年国家科技部列重大科技项目以寻求解决的途径。主 要列了3个课题: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课题一:消纳风电的热-电联合优化规划及运行控制技术 研究储热式电采暖、热负荷特性与风电消纳的关联关系, 实现城市供热系统、风电消纳与热负荷互动的联合优化运行 控制。 课题二:大容量储热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
5、现代电网可以在各地区之间互供电力、互通有无、互 为备用
6、现代电网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有利于改善电能的 质量。
7、现代电网可以更大范围内进行水火电厂联合经济调 度。
8、现代电网可以接纳大规模风、光电等新能源。 9、现代电网实现了在线监测和远方控制。 10、现代电网可以采用非线性的控制技术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电网调度自动化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现代电网的优势和问题 (一)现代电网的优势
1、现代电网的各个区域电网间具有较强的联系 2、现代电网可以安装大容量、高效能的机组(火、 水、核电机组) 3、现代电网可以节省全网的装机容量 4、现代电网可以实现自动发电控制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应进行的主要工作 1、大电网低频振荡抑制及在线智能控制技 术
研究大型互联电网低频振荡的典型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分析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励磁系统、调速器对互联电网低 频振荡的影响,研究在线智能控制技术。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2、基于轨迹研究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以上公式为单机对无穷大系统公式,对现代电力系 统,必须对多关键点电压进行控制(AVC)。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在重要联络线实现柔性控制(FACTS) 也是改善联络线的动态特性,抑制低频振荡,提高稳定运行 水平的重要手段。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9、 电力大数据及其应用技术
3、研究大规模集中接入和分布式新能源接入 控制技术
风电场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大量风电接入 电网对电网的运行调度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风电具有反 调峰特性;光伏发电输出功率随日照情况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需要抓紧研究可再生能源数据采集和监控技术、适应新能源 特性的联络线功率控制技术、无功电压控制技术、发电预测 模型和方法。
研究电网大数据体系架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存储、 处理及可视化技术;研究大数据用于输变电设备负载能力动 态评估、故障预测、状态评价和运行风险评估技术;开发跨 平台数据获取/转换装置和融合电网、设备和环境信息综合 分析系统;研究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综合建模方法及其交互影 响机理、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配电网开放式通信体系和网 络安全技术等。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功率(MW)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负荷曲线 风电功率曲线 等效负荷曲线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104112120128136144 时间(h)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下图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管理方式:
a、输电系统由国家、区域、省电力公司调管 输电系统连接系统中主要的发电厂和主要的负荷中心。
它形成整个系统的骨干并运行于系统的最高电压水平(通 常为220KV及以上)。发电机的电压通常在10.5—35KV范 围内,经过升压达到输电电压水平后,电力被传送到输电 系统枢纽变电站,在此再经过降压达到次输电水平(通常 为69--138KV)。发电和输电子系统经常被称为主电力系 统。主电力系统一般由国家、区域和省电网公司调管。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b、次输电系统由地区供电(电力)公司调 管
次输电系统将电力从输电变电站输往配电变电 站。通常大的工业用户直接由次输电系统供电。次 输电系统由地区供电(电力)公司调管。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c、配电系统由县电力公司、城区分公司 调管
配电系统相当于将电力送往用户的传输过程的 最后一级。一次配电电压通常在3.0—60KV之间,较 小的工业用户通过这一电压等级的主馈线供电。二 次配电馈线从120—240V相电压向民用和商业用户供 电。配电系统在农村由县电力公司调管,在城市则 由地区供电公司的城区分公司调管。
相量测量单元(PMU)技术的应用为基于轨迹研 究电力系统稳定性提供了技术支持。PMU为电力系统 提供了同时在时间和空间的2维坐标下实时研究和观 察动态行为的条件,如何充分利用PMU数据的动态特 性,快速、有效地对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行实时预测和 控制,提高大电网动态稳定水平,是电力系统面临 的重要课题。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10、研究和应用调度自动化技术,提高电网调度 自动化水平
交直流特高压的投运使我国电网成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 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运行特性最复杂的电网。 电网规模扩大,电网运行工况和潮流多变,安全稳定特性更 加复杂;电网交直流混联,大电源影响增强,新能源大规模 接入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使电网调度运行控制难度加大,必 须提高电网的在线控制能力。因此,需要研究电网调度自动 化的暂态、动态控制技术,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
第一章 现代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国家电网公司对“新能源发电及源网协调 研究领域”也列了重大专项,包括:
大规模风电并网调度运行支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新能源发电接纳能力评估分析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及调度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工 程示范 源-网-荷互动环境下电网稳定分析方法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