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第1、2节练习
1.下列何种技术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A .基因工程技术
B .诱变育种技术
C .杂交育种技术
D .组织培养技术
2.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番茄果肉细胞中含有人奶蛋白。
以下有关该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启动子、终止子
B .用同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 ,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 分子
C .番茄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 .启动子对于目的基因在番茄的叶肉细胞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3.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 、b 、c ),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的细菌的外源基因 细菌在含青霉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
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①
能生长 能生长 ②
能生长 不能生长 ③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 .①是c ;②是b ;③是a
B .①是a 和b ;②是a ;③是b
C .①是a 和b ;②是b ;③是a
D .①是c ;②是a ;③是b
4.在DNA 测序工作中,需要将某些限制性内切酶的限制位点在 DNA 上定位,使其成为 DNA 分子中的物理参照点。
这项工作叫做“限制酶图谱的构建”。
假设有以下一项实验:用限制酶 HindⅢ,BamHⅠ和二者的混合物分别降解一个 4kb (1kb 即1千个碱基对)大小的线性DNA 分子,降解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降解产物分开,如下图所示。
据此分析,这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在该DNA 分子上的限制位点数目是以下哪一组?
2 代表的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1 2 c b
A.HindⅢ1个,BamHⅠ2个 B.HindⅢ2个,BamHⅠ3个
C.HindⅢ2个,BamHⅠ1个 D.HindⅢ和BamHⅠ各有2个
5.面甲图中DNA决定某一多肽链中的酪氨酸和丙氨酸过程示意图,乙图示样品 DNA经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可以获取大量DNA克隆分子。
分析回答:
(1)甲图中含有种核苷酸;丙氨酸的遗传密码子是。
该图表示了DNA 中遗传信息的过程。
(2)有一种贫血症是血红蛋白分子的一条多肽链上,一个酪氨酸被一个苯丙氨酸所替代造成的。
此种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即发生了改变。
(3)乙图的“PCR”与人体内的DNA复制相比有何特殊之处? 。
(4)现在要通过“PCR”得到甲图中DNA片段的1024个克隆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请指出PCR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
②。
③。
6.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确定细菌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控制的抗菌素的类
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要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
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可用作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水,恒温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3个含培养基的培养皿,分别编号为1、2、3号,用三支注射器分别向3个培养基中注入1ml无菌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均匀分布之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预期:。
5.(1)8 GCC 转录和翻译 (2)基因突变 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结构)
(3)离体条件,需要高温,高温酶 (4)3069
(5)PCR技术以DNA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转录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RNA;
PCR技术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二者反应时的催化酶不同(或其它合理答案)
6: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在酒精灯旁用接种环挑取等量菌种,分别培养在三个不同的培养基上,置于恒温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①1号培养基内细菌正常生长,2、3号内的细菌死亡,说明细菌无抗青霉素基因,无抗四环素基因;
②1、2号培养基内细菌正常生长,3号培养基内细菌死亡,说明细菌有抗
青霉素基因,无抗四环素基因;
③1、3号培养基内细菌正常生长,2号培养基内细菌死亡,说明细菌质粒
无抗青霉素基因,有抗四环素基因;④1、2、3号培养基内细菌都正常生长,
说明细菌质粒既有抗青霉素基因,又有抗四环素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