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轨迹控制基础知识

钻井轨迹控制基础知识


软地层
硬地层
硬地层
软地层
35
(3)地层可钻性的横向变化 垂直于钻头轴线方向上可钻性的变化。 如:在钻头的一侧下面钻遇溶洞或较疏松的地层,而另
一侧则钻遇较致密的地层。
36
2、钻具因素
主要原因是钻具的倾斜和弯曲。 引起钻头倾斜,在井底形成不对称切削。 使钻头受侧向力的作用,产生侧向切削。 “底部钻具组合”( Bottom Hole Assembly ),简称BHA 。 导致钻具倾斜和弯曲的原因: 钻具和井眼之间有一定间隙。 钻压的作用,钻柱受压靠近井壁或发生弯曲。
第五章
井眼轨道设计 与轨迹控制
1
薄油层开发
油层薄,中靶难
需要有合适的角度,才 能达到矢量入靶
角度偏大
角度偏小
2
薄油层开发
井眼轨迹在油层最佳位置穿行难
层薄,地层倾角变化,有时上翘或下倾
精确控制几千米远的钻头走向难度大
3
4
概述:
井眼轨道: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直井轨道:过井口的铅垂线。 定向井轨道: 二维定向井:过井口和目标点的铅垂面上的曲线。 三维定向井:具有不同曲率的空间曲线。 轨道设计:定向井、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井等。 井眼轨迹:一口井实际钻成后的井眼轴线形状。 轨迹控制: 直井防斜打直。 特殊工艺井控制井斜和方位,使轨道与轨迹相一 致。
注意:公式中的 Δα和
Δφ 的 单 位,求三角函
数时用(°),其它 情况下用弧度。
29
30
(3)曲率半径法
美国人也曾提出了以圆柱螺旋线为模型的测段参数计算方 法,称之为曲率半径法。其计算结果与圆柱螺旋线法相同。只
是计算公式的表达形式不同。
曲率半径法测段计算公式:
Dm (sin i sin i 1 ) Dm (cos i 1 cos i ) L p Dm (cos i 1 cos i )(sini sin i 1 ) N Dm (cos i 1 cos i )(cosi 1 cosi ) E D
其中:
2 fD 1 24 2 2 fH 1 24
注意:以上二式中的Δ α 和Δ φ 的单位为弧度。
测段计算公式与平均角法公式的形式相似,只是在平均角法公 式的基础上乘以校正系数fD和fH,因而称之为校正平均角法。
32
第三节
井斜的危害:
直井防斜技术
1、在地质勘探方面:造成地质资料失真;打乱合理的地 下井网和开发方案。
2
180
i i 1 180时,
i i i 1 360
c
i i 1
2
180
25
三.轨迹计算方法
1、计算顺序:计算的目的是算出每个测点的坐标值。 从第1个测段开始,逐段向下进行; 算出每个测段的坐标增量;累加求得测点的坐标值。 第0测点的坐标值,D0=Dm0 , Lp0=0, N0=0, E0=0 。 2、计算内容: 测点:五个直角坐标值( D , Lp ,N , E , V ), 两个极坐标值( S ,θ) 。 测段:四个坐标增量( ΔD,ΔLp,ΔN,ΔE ), 井眼曲率Kc 。
假设测段为两 段等长度的折 线,其方向分 别与上、下测 点方向一致。
平均角法
假设测段为直 线,其方向为 上、下测点方 向的“和方向 ”。
圆柱螺线法
假设测段为圆 柱螺线,螺线 在两端点处与 上、下两测点 方向相切。
最小曲率法
假设测段为平 面圆弧,圆弧 在两端处与上 、下测点方向 相切。 27
4、计算方法 (1)平均角法: 假设测段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方 向是上下二测点处井眼方向的“和 方向”(矢量和)。 测段计算公式:
(4) 井斜方位角φ : 井斜方位角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象限角:指井斜方位线与 正北方位线或与正南方位 线之间的夹角。 象限角的变化范围: 0~90之间。 磁偏角: 磁北方位与正北方位 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校正: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东磁偏角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西磁偏角
15
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由基本参数计算得到的参数。 (1) 垂直深度D(垂深):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 面的距离。垂深增量称为垂增(Δ D)。 (2) 水平投影长度Lp(水平长度、平长): 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即井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水平长度的增量称为平增(Δ L)。 (3) 水平位移S(平移):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铅垂 线的距离(或:在水平投影面上,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 距离)。 平移方位线:在水平投影面上,井口至轨迹上某点的连 线。 我国将完钻时的水平位移称为闭合距。
作图简便。
20
21
三.井眼轨迹的图示法
1.水平投影图 投影面:水平面 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N坐标轴、E坐标轴。 表达的参数:N坐标值、E坐标值、水平位移S、 水平长度Lp、闭合距、井斜方位角φ、 平移方位角θ、闭合方位角。 2.垂直剖面图 垂直剖面:过井眼轴线上各点垂线组成的柱面展开图。 坐标系:原点(井口)、横坐标(水平长度)、 纵坐标(垂深) 表达的参数:垂深D、水平长度Lp、井深Dm、井斜角α 。
5
二维
三维
6
概述:
直井用途:油田开发和勘探。有井斜限制要求。 定向井用途: 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 高山,湖泊,沼泽,河流,沟壑,海洋,农田或重要的 建筑物等。 2.地下地质条件的要求 断层遮挡油藏、薄油层、倾角较大的地层钻进等。 3.处理井下事故的特殊手段 井下落物侧钻、打救援井等。 4.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手段 钻穿多套油气层、老井侧钻等。
0测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24
4.若αi= 0,则计算第i 测段时,φ i= φ
i-1;计算第
i+1测段时,φ i=φ i+1 。
5.在一个测段内,井斜方位角变化的绝对值不得超 过180°。
i i 1 180时,
i i i 1 360
c
i i 1
22
第二节
一.测斜方法
轨迹测量及计算
目的:掌握井眼轨迹参数的测量、计算、轨迹绘图方法。
1、测斜仪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 单点式、多点式、随钻测量(有线、无线)。 按工作原理分: 磁性测斜仪(罗盘)、陀螺测斜仪(高速陀螺空间指向 恒定)。 2、测量内容 井深Dm、井斜角α 、方位角φ 。
23
二.对测斜计算数据的规定
钻具本身弯曲;转盘安装不平、井架安装不正等。
3、井眼扩大
钻头在井眼内左右移动,靠向一侧,钻头轴线与井眼 轴线不重合,导致井斜。
37
38
二.满眼钻具组合控制井斜
由钻具引起井斜的原因可归结为: ①.钻头对井底的不对称切削; ②.钻头轴线相对于井眼轴线发生倾斜; ③.钻头上的侧向力导致对井底的侧向切削。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让钻具填满井眼,即: 满眼钻具组合。 基本原理: 增大下部钻具组合的尺寸和刚度,近似“填满井眼 ”,防止钻柱弯曲和倾斜。 方法: 在下部钻具适当位置上安装3~4个扶正器。 扶正器尺寸:Δd=dh-ds=1.0 ~2.0 mm
以字母Dm表示,单位为米(m)。 井深增量(井段):下测点井深与上测点井深之差。
以ΔDm表示。
12
(2) 井斜角(α): 指井眼方向线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 井眼方向线: 过井眼轴线上某测点作 井眼轴线的切线,该切线向 井眼前进方向延伸的部分称 为井眼方向线。 井斜角增量( Δα ): 下测点井斜角与上测点 井斜角之差。
30 平均曲率: K c Dm
狗腿角(γ )的计算: Lubinski公式:
cos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B A )
钻井行业标准计算公式:
2 2 sin 2 c c A B
2
γ——该测段的狗腿角,(°); Kc——该测段的平均井眼曲率,(°)/30m ; αc——该测段的平均井斜角,(°)。
16
17
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4) 平移方位角θ :
平移方位线所在的方位角。
(5) N坐标和E坐标:
南北坐标轴,以正北方向为正; 东西坐标轴,以正东方向为正。
(6) 视平移V:
水平位移在 设计方位线上的 投影长度。
18
(7) 井眼曲率K(“狗腿严重度”、“全角变化率”): 指井眼轨迹曲线的曲率。
沉积岩特性:垂直层面方向的可钻性高,平行层面方向
的可钻性低。 钻头总是有向着容易钻进的方向前进的趋势。地层 倾角小于 45°时,钻头偏向垂直地层层面的方向。地层 倾角超过 60°时,钻头沿着平行地层层面方向下滑,地 层倾角在45°~60°之间时,井斜方向属不稳定状态。
34
一.井斜的原因
1、地质因素 (2)地层可钻性的纵向变化 地层倾斜且软硬交错,钻头偏向垂直地层层面方向。
7
地面环境条件限制
8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
9
处理井下事故
10
11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目的:掌握有关参数的概念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一.轨迹的基本参数
测量方法:非连续测量,间断测量。“测段”,“测点”。 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 (1) 井深(或称为斜深、测深)
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
注意:圆柱螺旋线法 和曲率半径法的公式 ,在分母位置上都有 Δα和Δφ(单位为弧度 )。这两个增量中任 一个或同时为零时, 都需要另选公式计算 。
31
(4)校正平均角法 我国钻井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的方法(校正平均角法): 测段计算公式: D f D Dm c o cs
L p f D Dm s i c n N f H Dm s i c nc o c s E f H Dm s i c ns i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