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心:北大继续教育学院分数: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业论文论文题目《钱钟书的幽默艺术》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年级大一专业层次汉语言文学学号学生姓名2015年12 月 5日【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抗战初期人们对婚姻、爱情、社会人生的看法。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在《围城》中,钱钟书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游戏式的心态在嘻笑中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
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论述钱钟书先生对幽默艺术的施展和运用,揭示钱先生的行文风格和艺术手法。
【关键词】:钱钟书《围城》幽默艺术分析钱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幽默艺术大师,他把看做幽默是一种心态,认为幽默不能加以提倡,他在《论幽默》这篇文章中说道:“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
这种机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髅的露齿,算不得活人灵动的姿态。
”并且引用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作机械式。
”钱先生不提倡幽默,然而在长篇小说《围城》中,钱先生在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处处践行着幽默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残酷的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和想要报国却无以为报的尴尬境地。
揭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学无所成而又极度虚荣的病态心理。
嘲讽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劣根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中国和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前途的关注和担忧。
钱先生在《围城》中表现的幽默艺术在以下七个方面都有所体现:一:精妙的比喻亚里士多德说过,比喻在诗的语言中最为重要,而且比喻“不能从旁人学得,所以是天才的标记。
罗璧《识遗》卷七叹《庄子》:“文章一事数喻为难,独庄子百变不穷”,这句话是对《庄子》的赞誉,恰好可以用在钱先生身上,钱先生博依繁喻,如四面围攻,八音交响,此起彼伏。
例如:在《围城》中,钱先生描写方鸿渐对苏文纨的轻吻:“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来表现这个分量很轻的吻。
从这三个喻体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可以看出方鸿渐对苏文纨不是真心喜爱,而是敬而远之。
钱先生在《管锥编》中说:“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著也。
”形容“吻”而用了“抹一抹”“碰一碰”,喻体用了清朝官场、西洋法庭、西藏活佛、罗马教皇四个极其庄严而容不得亵渎的对象来形容苏文纨在方鸿渐心目中的位置。
钱先生一事三喻,驰骋才华,纵极描摹刻划之功,比喻手法贴而不粘,点到为止,正如释典中说的“到岸舍筏”。
起到了使人闻见亲切,不觉繁琐的效果。
又比如,在形容孙太太红肿的眼睛时说道:“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把眼睛比作“花瓣”,泪水比作“露水”,并且“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随手加上一个小小的比喻,孙太太当时的模样立即明朗鲜活起来了,这个比喻简直就是“画龙点睛”之笔。
作品中像这样的比喻,像繁星一样,多不胜数,我这里只拈出两条,以资说明钱先生的幽默艺术,从这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钱先生善于突破常规思维模式,他的幽默机智而含蓄,俏皮而精致,是一种学者式的幽默。
二:奇特的想象当鲍小姐要方鸿渐对她表白时,方鸿渐说了一句轻佻的话:“你嘴凑上来,我对你说,这话就一直钻到你心里,省得走远路,拐了弯从耳朵里进去。
”这是一句情人之间窃窃私语,用了如此风趣的表达,把声音拟人化,却又完全与意境融合无间,简直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典范。
想招情人靠近自己,却以不愿声音走远路为由头,以方便“声音”直接“钻进心里”为目的,表现出方鸿渐这个志大才疏的留学生那油腔滑调的一面。
三:丰富的典故当方鸿渐准备买假文凭以欺骗父亲时,作者写道:“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可是--记着,方鸿渐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
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哄骗。
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
”方鸿渐要买假文凭,而内心有成骗子的感觉,但随即作者连用了“柏拉图”“孔子”“孟子”三个典故,把方鸿渐的欺骗感消除了。
钱先生这样大材小用,为了一个小由头而大动干戈,给人一种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显然是故意为之,但若是没有这些典故,则读者会误认为方鸿渐这个主人翁毫无道德感,而从一个留学生变成一个骗子,这种的转变来得太过于突兀,恐怕会对主人公丰富的形象有损。
于是,作者信手捏来几个典故,为方鸿渐买假文凭一事搭桥铺路,把危机平稳过度,这一转转得极为巧妙,不惜连用三个圣人撒谎骗人的例子,显示方鸿渐要拿假文凭骗人这一令人不耻的行为是有理论依据的,为自己开脱。
既显示了作者的博闻广识,活用典故,又表现了作者风趣幽默的行文风格。
四:夸张的描写通过阅读《围城》,发觉钱先生似乎很喜欢用“恨不能”这个句式,这个句式里前面表示事态,后面表示夸大的修辞。
钱先生用起这个句式真是得心应手,快人肺腑,而且屡试不爽,效果拔萃。
例如:“辛楣听苏小姐护惜鸿渐,恨不得鸿渐杯里的酒滴滴都化成火油。
”“方鸿渐恨不得把苏小姐瘦身体里每根骨头都捏为石灰粉。
”“鸿渐不肯说,他愈起疑心,只恨不能采取特务机关的有效刑罚来逼口供。
”“鸿渐恨不能告诉她,话用嘴说就够了,小心别把身体一扭两段。
”“他想这请客日子拣得不安全,恨不能用吸墨水纸压干了天空淡淡的水云。
”“鸿渐看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头似的拔出来,好让下面的话松动。
”“范小姐虽然斯文,精致得恨不能吃肉都吐渣。
”《文心雕龙•夸饰》云:“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钱先生用夸饰之语用得贴切,正是辞无害义的例证。
很多作家对于夸张这种修辞十分谨慎,因为夸张会显得词义浮躁,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夸过其理,名实两乖,正是夸饰这种修辞手法的弊端。
而钱先生用起夸饰的手法,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很能把握夸张的度,夸大不失分寸,又能恰当的切合文意,使文章增辉添锦。
五:高明的讽刺有人说过“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
钱先生在《围城》中大范围的讽刺各国人民的特点,令人大开眼界,从别的作家作品里,你绝对看不到这样一种讽刺,而在钱先生笔下,你会看到,各国人民光鲜的外表下隐藏的缺陷,在钱先生面前像谎言一样,遮也遮不住,只能等着被揭穿。
例如:讽刺法国人:法国人在国际上的绰号是“虾蟆”,真正名副其实,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
讽刺安南:至于那安南巡捕更可笑了。
东方民族没有像安南人地样形状委琐不配穿制服的。
日本人只是腿太短,不宜挂指挥刀。
安南人鸠形鹄面,皮焦齿黑,天生的鸦片鬼相,手里的警棍,更像一支鸦片枪。
讽刺法国公使:俾斯麦曾说过,法国公使大使的特点,就是一句外国话不会讲;这几位警察并不懂德文,居然传情达意,引得犹太女人格格地笑。
讽刺英国:中国人取的外国名字,使他常想起英国的猪和牛,它的肉一上菜单就换了法国名称。
讽刺爱尔兰人:他住的那间公寓房间现在租给一个爱尔兰人,具有爱尔兰人的不负责、爱尔兰人的急智、还有爱尔兰人的穷。
相传爱尔人的不动产(Irishfortune)是奶和屁股。
讽刺葡萄牙人:“葡萄牙人的血”这句话等于日本人说有本位文化,或私行改编外国剧本的作者声明他改本“有著作权,不许翻译”。
讽刺美欧:美国人办交涉请吃饭,一坐下去,菜还没上,就开门见山谈正经;欧洲人吃饭时只谈不相干的废话,到吃完饭喝咖啡,才言归正传。
钱先生能够这样大范围出手,挥毫洒墨,涉及者广,无论起居服食、好尚禁忌、朝野习俗,都拿来做下笔的材料,寻常琐屑,以供采风论世。
体现了钱先生不拘一格使用文学材料,经过钱先生的陶冶,融入文章,便自然而然显示出一种机智风趣的风格了。
六:贴切的用意钱先生下笔精准,用词贴切,这是出了名的,不遑多言,可是钱先生连用意也如此精准恰当,锱称丈量,毫厘不差,实在让人废书而叹,用《管锥编•全后汉文卷九二》里面的一句话形容就是:用意如萤焰蜂针。
例如:鸿渐饿得睡不熟,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才领略出法国人所谓“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还不够亲切;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长得像失眠的夜,都比不上因没有面包吃而失的夜那样漫漫难度。
先说“长得像没有面包吃的日子”这句谚语不够亲切,接着又比附一句“长得像失眠的夜”,以加强用意,最后把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变成“没有面包吃而失的夜”,这样一来,时间的长,时间的难熬,以及这难熬的长夜给人的痛苦就全表达出来了。
意蕴之外,给人以幽默诙谐的效果,又让人佩服其用意之精确。
再比如: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这句话把“女孩子”分裂成为“女人”和“孩子”两词,并分别解释了“算不得孩子”和“说不上女人”的这两种现实状况,以达到赞扬唐晓芙是一个“真正的女孩子”的效果。
看似拐弯抹角,却正中文意。
这种给词语正本清源,扫除障碍,以厘清读者耳目的手段,正是钱先生所擅长的。
七:风趣的理论钱先生在《围城》中有意无意提出了了许多发人深省的理论,这些理论大多立意奇特,讽刺无端,然而却深中现实,令人捧腹之余陷入思考。
例如: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
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
心理。
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港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这一段从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这一滑稽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谈起,然后阐述其背后的理论根据,原来是需要“外国招牌”。
怕读者不太理解,又随手附上一个“换外汇”的比喻,使人读罢不禁哑然失笑。
钱钟书善于在描述中加入个人独到的见解,使读者从作家的评论中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由于文字之妙与文思之精密不可分,钱先生深邃的思想凭借妙趣横生的语言传达出来,使我们得到了智慧的启发和美文的享受。
钱先生的语言深得“文字游戏三昧”,而非词浮意浅的游戏文字。
他幽默的段子,叫人忍俊不禁;讽刺的语言,令人拍案叫绝;而那揭示人生哲理的理论,又令人深思。
钱先生在《论幽默》一文中提到: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
钱先生从不以“幽默”自我标榜,然而他的文章却把幽默艺术运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我等后辈望尘莫及。
《围城》一书还有很多中幽默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待发掘,本文只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七个方面,自知能力有限,管中窥豹,失之于片面,而《围城》中更有价值的幽默艺术,还有待继续我们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