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及启示

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及启示

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及启发
近十年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进展趋势,一个是经济全球化,另一个是跨国公司并购。

尤其是近几年,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以及国际市场的新格局,跨国公司已把并购活动迅速从国内扩展至国外。

跨国公司为了执行全球经营战略,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跨国并购已明显超过了跨国创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企业并购浪潮。

这一新趋势正在并将深刻阻碍各国经济。

一、全球企业并购的新趋势
一般而言,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独立经济实体资格的行为。

然而,这一经济学的解释并未全面反映出企业并购的本质。

简单地讲,企
业并购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立足于提高经济效率,通过企业变更和终止的方式,实现企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企业并购是正常的经济活动,只只是近年来企业并购日益加剧,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考虑。

企业间之因此会产生并购与被并购现象,其深层次缘故在于市场。

换言之,企业的并购行为缘故和目的都在于改变和理顺市场供需关系的秩序,实现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获得最大利润。

19世纪90年代,欧美大陆突然出现的企业并购热潮使曾让企业家们寝食难安的生产过剩心病一夜之间得以化解。

同样的情况又出现在百年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政府、企业和市场应接不暇,信息失灵,直接导致生产过剩。

不管是汽车业、石油业乃至银行业,普遍存在着生产或服务能力过剩的严峻问题。

据可能,全球汽车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辆。

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就必须结盟开发市场,以重组削减成本,从而提
高效率。

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石油公司在合并后节约成本10亿美元,而戴姆勒――奔驰与克菜斯勒跨国“婚姻”的合并,可能几年内将制造利润25亿美元。

再者,国际竞争加剧是推动并购浪潮的关键因素。

由于因特网正在打破所有商品的传统销售方式,许多老牌公司都担心自己的处境。

老总们普遍认为,只有在本行业中排名前3名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而兼并和收购是推动公司成长的最快途径。

英美石油公司合并,埃克森与美军公司合并,就在全球石油业领域形成了它们与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三强鼎立竞争态势。

最后,技术进步加快也是企业并购的缘故之一。

企业要想维持和提高核心技术能力,必须大量增加研发费用,但产品的寿命却在缩短,为此,企业要想扩大规模,分摊庞大的技术成本,就必须把企业并购视为增强竞争力,扩展自身实力的必定选择。

据统计,微软公司为了保持技术优势,1999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企业收购者,至少进行了45项并购交易,交易总额超过130
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位居第二,并购交易35项,交易总额达50亿美元。

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浪潮愈演愈烈,似成狂潮,一浪高过一浪,且呈现跨国并购的新趋势(跨国并购的产生与跨国公司密不可分,在迄今为止的跨国并购中,90%的交易是由跨国公司进行的)。

特不是自1998年后,跨国公司跨国并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和新动向。

(一)强强联合高潮迭起,跨国并购的规模巨大,涉及范围广泛。

1997年全球宣布的企业并购交易总额达1.5万亿美元,1998年达到2.5万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3.4万亿美元。

跨国公司强强并购几乎涉及所有重要行业,并购数额也不断创下最
新记录。

例如,1998年5月7日,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购买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价值约为393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这家公司,组成“戴姆勒一克莱斯勒”股份公司,奔驰和克莱斯勒将分不持有其中57%、43%的股份。

这一并购行为涉及的市场交易金额高达920亿美元。

合并后的新公司成为拥有全球雇员42万,年销售额达1330亿美元的汽车帝国,占据世界汽车工业第三把交椅。

《南德意志报》评论讲,这次合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股“射流”,它讲明谁要成为世界经济中的大角色,谁就再也不能依靠出口,必须走强强联合之路,才能抵御世界市场的风险。

1999年,先后出现了美国福特收购瑞士沃尔沃,法国雷诺汽车收购日本日产汽车等巨型并购案。

新千年伊始,全球又出现好几宗巨型并购交易实。

l月11日,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使网络与传统媒体两种大众传播方式走到一起,这种结合是新技术融合的结果,即多媒体技术把网络、印刷、电视、广播和娱乐结合起来。

2月初,伦敦又传
来消息。

刚刚与美国在线完成合并的华纳公司将和英国老牌公司百代(EMI)合并,价值200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音像公司。

l月21日,世界知名企业美国宝洁公司与两大药业巨头美国家庭产品和华钠兰伯特进行谈判,协商三家公司的合并大业。

假如三家合并成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和最大的药品公司之一。

汽车业并购交易也接连而出,3月27日,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以21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三菱汽车公司34%的股权,德国大众以32亿德国马克收购了瑞典闻名载重汽车“斯堪尼亚”18.7%的股票,获得34%的股权。

专家可能在以后10年里,世界汽车市场将是5家至6家汽车巨头的寡头垄断局面。

另外,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重要行业,包括钢铁、能源、航空、银行、保险、超市、电信、医药甚至大众传媒。

(二)出现了全球性跨国公司并购浪潮。

闻名国际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认为,1998年往常的企业并购浪潮,严格地讲只能称为美国企业的并购浪潮,因为在此之前,欧洲和亚洲等地区差不多上都未卷入。

自1998年之后,企业跨国共购浪潮几乎席卷了欧亚拉美各洲。

据1998年7月份《亚洲兼并和收购杂志》统计,1998年上半年,欧美企业收购亚洲企业案件急剧增加,交易额比1997年同期增加5倍以上,仅收购日本和韩国的企业、银行的金额就达74亿美元,1999年10月,中国香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出售英国电讯Orange44.l%的股权,此举不仅使和记黄埔获得1130亿港元的巨额收益,而且成为市值7000亿港元的德国最大移动电话公司受内斯曼的单一股东,取得了德国和意大利的电讯市场。

此交易成为全球有史以来的第22大合并收购,是香港公司前所未有的国际并购交易。

在2000年2月7日,沃达丰收购曼内斯曼时,和记黄埔又赚了一大笔。

(三)同行业横向并购多,跨行业并购少,恶意并购将呈上升趋势。

目前跨国公司跨国并购的动机是寻求战略性资产,强强之间的横向并购明显具有从对方获得某些自身不具备的优势以削减成本、创新技术、保持现有市场份额、进入新市场、构筑跨国公司自身的全球一体化经营网络的战略动机。

近年来全球贸易壁垒迅速下降,西方国家亦顺应潮流,逐步放松了对企业并购的限制。

如美联储放松了对银行参与证券业务的限制,日本的金融大改革放宽了居民到海外投资的限制,欧洲各国也将放松对股票回购的限制。

宽松的政策增加了赢利的可能性,公司纷纷以并购活动扩大投资和开拓市场,但同时随着金融全球化制度保障的建立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放松管制的浪潮,跨国恶意并购也将逐渐增加。

例如,1999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