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光谱遥感实验指导书

高光谱遥感实验指导书

2、 安装仪器开始测试 (1)对准标准板,读取数据为 Vs 。 (2)移开标准板对准地物,读取数据 Vg 。 (3)重复步骤(1)(2), 测量 5‐9 次, 记录数据, 计算平均值。 (4)更换目标,做好信息记录, 重复(1)‐(3)步骤。 (5)整理数据,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反射率 ρg(λ) , 标准板的反射率
2
b) 去噪前后,同一像素的(或同一区域的平均)光谱的信噪比值
3
实验二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
实验目的
大气的影响对高光谱遥感而言比多光谱遥感更重要,尤其是陆地 高光谱遥感,消除大气的影响而获得接近地面测量的光谱数据,对于 准确识别地物、属性估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气校正的目的是 消除大气和光照等因素对地物反射的影响,获得地物反射率和辐射率、 地表温度等真实物理模型参数,用来消除大气中水蒸气、氧气、二氧 化碳、甲烷和臭氧对地物反射的影响,消除大气分子和气溶胶散射的 影响。
Purpose Utilities ‐> Dark Subtract,启动模块。选择待校正的图像, 选择Band Minimum 选项,即每个波段的最小值将被自动选为暗目 标的反射率。处理后保存结果即可。 2、ENVI FLAASH
a) 简介:ENVI 的高精度大气校正工具包,其最新扩展模块FLAASH 2.0 专门对波谱数据进行快速大气校正分析。FLAASH可以处理任何高 光谱数据、卫星数据和航空数据(860nm/1135nm),这些数据是由 HyMAP、AVIRIS、CASI、HYDICE、HYPERION(EO‐1)AISA、HARP、DAIS、 Probe‐1、TRWIS‐3、SINDRI、MIVIS、 OrbView‐4、NEMO 等传感器获 得的。FLAASH还可以校正垂直成像数据和侧视成像数据。FLAASH 是 目前精度最高的大气辐射校正模型,使用了 MODTRAN 4 辐射传输模 型的代码,基于像素级的校正,校正由于漫反射引起的连带效应,包 含卷云和不透明云层的分类图,可调整由于人为抑止而导致的波谱平 滑。FLAASH 可对Landsat, SPOT,AVHRR, ASTER, MODIS, MERIS, AATSR, IRS 等多光谱、高光谱数据、航空影像及自定义格式的高光谱影像进 行快速大气校气校正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选择水体作为暗 目标。
实验内容
1、 MNF变换 cup95eff.int是本次实验使用AVIRIS的高光谱影像,已经经过消
光和大气校正。在ENVI中打开该影像,按照下列步骤进行MNF变换处 理:
(1) 从 ENVI 的主菜单按照下列之一的方式打开 MNF 的对话框
a) Transform → MNF Rotation → Forward MNF → Estimate Noise Statistics From Data
2) 海洋光学 USB4000‐VIS‐NIR
光谱范围: 350 – 1000 nm 内置存储器 : -
通道数 : 线阵列探测器: 3648 Si,350-1000nm 光谱分辨率(FWHM): 1.5nm, 350 – 1000 nm 最小积分时间: 3.8 毫秒
8
实验步骤
1、 测量目标和条件的选择 (1) 环境: 无严重大气污染,光照稳定,无卷云或浓积云, 风
7
实验采用垂直测量方法,计算公式为:
ߩሺߣሻ

ܸሺߣሻ ܸ௦ሺߣሻ

ߩ௦ሺߣሻ
式中,ρ(λ)为被测物体的反射率,ρs(λ)为标准版的反射率,V(λ),
Vs(λ)分别为测量物体和标准版的仪器测量值。
2、 几种便携式地物光谱仪
1) SVC 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的基本参数
光谱范围: 350 – 2500 nm 内置存储器 : 500 scans(扫)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一般大气校正方法,理解大气传输过程中 散射、吸收和折射作用的影响机理和校正的原理,掌握大气校正的一 般方法和处理过程。
实验内容
1、使用黑暗目标法分别对TM和AVIR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 2、使用FLAASH模块对AVIR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
预备知识
1、黑暗目标消减法(Dark Object Substraction,DOS) a) 基本原理:寻找影像中的最暗的目标区域,假设该区域的光
0.76-0.90
1.55-1.75
分辨率(米) 30 30 30
30
30
主要作用 用于水体穿透,分辨土壤植被 分辨植被 处于叶绿素吸收区域, 用于观测道 路/裸露土壤/植被种类效果很好 用于估算生物数量, 尽管这个波段 可以从植被中区分出水体,分辨潮 湿土壤,但是对于道路辨认效果不 如 TM3 用于分辨道路/裸露土壤/水, 它还 能在不同植被之间有好的对比度, 并且有较好的穿透大气、云雾的能 力。
0.702-1.048
c) Hyperion
指标 波长范围 光谱分辨率
430-2400 10nm
波段 Band 1-5 Band 6-15 Band 16-25 Band 26-36 Band 37-184 Band 185-242
紫外 蓝光 绿光 红光 近红外 中红外
波长(微米) 0.356-0.396 0.406-0.498 0.508-0.600 0.609-0.691 0.702-1.992 2.002-2.577
谱反射率为0,而实际获得的反射率是由于大气影响或程辐射的结果, 并且其它区域受到相同的影响。那么,可以通过从每个像元的反射率
4
扣除掉黑暗目标的反射率就可以达到大气校正的目的。通常情况下, 我们一般选择水体作为暗目标。
b) ENVI 中DOS 的操作 i. ENVI 中DOS 被称为Dark Subtract ii. 依次选择菜单 Basic Tool ‐> Preprocessing ‐> General
I
实验一 高光谱遥感数据获取
实验目的
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具有较高的光谱分辨率,每个波段的范围小 (窄波段),通常具有数十个至 200 多个窄波段。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利用 ENVI、Erdas 等软件观察 TM、AVIRIS 和 Hyperion 等遥感数据或 者实验室使用 Headwall 高光谱相机拍摄的高光谱图像数据,认识高 光谱数据的图谱合一的特点。
报告内容
1、 分别使用 AVIRIS 和 Hyperion 数据,如何针对植被、水体等 不同地物进行假彩色合成选择合适的波段? 2、 分别从 ETM+,AVIRIS 和 Hyperion 数据中分别选取 5 种不 同的地物,提取曲线。从光谱剖面曲线上,比较分析多光谱数据 和高光谱数据的各自特点。 3、 信噪比计算,对 Headwall 拍摄的数据,采用 MNF 去噪后, 实现以下计算和比较分析: a) 去噪前后,各波段图像的信噪比值
b) Spectral → MNF Rotation → Forward MNF → Estimate Noise Statistics From Data
(2) 选择 cup95eff.int 文件,默认 Spatial Subsetting, Spectral Subsetting, 和 Masking,然后点击 OK,打开 Forward MNF Transform Parameters 的对话框;
5
b) ENVI 中的FLAASH 的操作 请参见附件《ENVI FLAASH使用手册》
报告内容
1、一些基本的概念: a) 大气散射 b) 大气吸收和地面遥感可以利用的主要大气窗口 c) 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而在太阳升起和落下时天空会呈
现红色或橘红色 d) 为什么需要进行大气校正
2、对比分析 DOS 和 FLAASH 的处理结果,注意典型地物的校正效 果。从大气传输过程简要分析一下 FLAASH 的关键参数设置对结果 的影响。
1、 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光纤光谱仪是现代主流的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基本工作原理是光 源发光通过光纤传导入采样探头,光线照射于物体表面后,反射光再 经探头导入与光谱仪相连的光纤束,被测光由接头入射到光谱仪内。 光谱仪内的分光结构至关重要。入射光经反射准直镜准直,平面反射 式光栅分光后,将入射光分成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的单色光,再由成 像物镜聚焦后,投射到CCD阵列的光敏面上进行检测。典型的光纤光 谱仪的构造如下图。
实验内容
1、 合成真彩色和假彩色的影像 2、 提取同类或异类地物(物体)的光谱曲线
预备知识
1、 遥感数据的基本参数
a) ETM
波段 Band 1 蓝绿波段 Band 2 绿色波段
Band 3 红色波段
Band 4
近红外
Band 5
中红外
波长(微米) 0.45-0.52 0.52-0.60 0.63-0.69
力小于 3 级,避开阴影和强反射体的影响(测量者不穿白色服 装)。 (2) 时间: 地方时 9: 30‐14: 30 。 (3) 取样: 选择物体自然状态的表面作为观测面,取样面积大 于地物自然表面起伏和不均匀的尺度,被测目标面要充满视 场。 (4) 标准板: 标准板表面与被测地物的宏观表面相平行, 与观 测仪器等距,并充满仪器视场,保证板面清洁。
1
Band 6 Band 7
热红外 中红外
10.40-12.50 2.09-2.35
Band 8
全色
0.52-0.90
b) AVIRIS
指标 波长范围 光谱分辨率
Fwmh
400-2500nm 10nm 10nm
60
感应发出热辐射的目标。
对于岩壤。
通道数 : 1024 线阵列探测器: (1) 512 Si,350-1000nm
(2) 256 InGaAs,1000-1850nm (3) 256 扩展的 InGaAs ,1850-2500nm 光谱分辨率(FWHM): ≦3.5nm, 350 – 1000 nm ≦8.5nm 1000 – 1850 nm ≦6.5nm, 1850 – 2500 nm 最小积分时间: 1 毫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