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掌握信息分析的概念、特点、功能和作用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了解信息分析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掌握信息分析发展的总体趋势。
熟悉信息分析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信息分析与预测概念1、何谓信息分析与预测它是指以社会用户的特定需求为依托,以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评价、分析、综合等系列化加工过程,形成新的、增值的信息产品,最终为不同层次的科学决策服务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智能活动。
二、信息分析的特点1、从众多的信息中捕捉或提炼有针对性的、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
2、从表层信息中发现相关的隐性信息。
3、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中推论出未来的信息。
4、从部分信息推知整体信息。
5、揭示相关信息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三、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类型1、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情报学、档案学)»综和情报研究专题情报研究技术经济情报研究市场情报研究管理情报研究政策情报研究2、按领域划分政治信息分析经济信息分析社会信息分析科学技术信息分析军事信息分析四、信息分析的功能和作用1、四项基本功能_整理功能一一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的目的预测功能一一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反馈功能一一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2、信息分析的作用(1、在科学管理中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决策服务)(2、在研究开发中担负助手作用(为R&D服务)(3、在市场开拓中起保障和导向作用(为市场开拓服务)五、现代信息分析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2、现代社会大生产带来的变革3、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
(1、情报源从单一文本型向以网上资源为代表的多类型转变(2、情报处理从手工化”向自动化”转变(3、情报积累从资料卡片”向数据库”转变(4、情报分析思维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六、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总体发展趋势(一)总体发展方向服务目的上:从为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服务转向为决策服务服务内容上:从单纯科技领域转向科技、经济、社会等广泛领域服务方式上:从无偿服务转向以有偿为主流的服务方式研究方法上:从单纯定性转向定性和定向相结合,从单层次、单目标转向多层次、多目标的多因素的综合研究(二)具体发展点1、结合知识管理思想,建立新的信息分析工作模式,开发信息研究的知识管理系统2、知识挖掘3、技术手段现代化七、信息分析人员的基本素质六大基本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研究主题领域的专业知识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能力驾驭材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八、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面临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2.选题缺乏针对性,主观意向多3.成果中论证性和分析性较多,前瞻性、针对性研究较少4.忽略整体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宏观布局,缺乏全方位的思维和意识(实例)5.观念亟待更新,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经营观念薄弱6.分析研究环境相对闭塞,信息分析涉及的主题领域较窄7.信息分析人员的知识面较窄,高级分析与预测的人才缺乏(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九、信息分析与预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预防类信息分析:通过对健康信息分析,像疾病基本信息和疾病进展信息、个人风险因素信息、诊断信息等,达到预防生理和心理疾病,提高人体自身素质的目的。
2、治疗类信息分析:通过对治疗方案信息分析,为临床医生和病人提供决策支持,治疗疾病。
3、预测类信息分析:像生物信息学、基因治疗等通过大量的生物分子预测疾病的发病机制信息,对人类基因的分析,分析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可能发展的疾病。
第二部分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第一节课题选择与课题计划重点:信息分析课题计划的制定。
一、选题的意义1.是课题成败的关键2.是分析与预测水平的标志3.是自我设计的历程二、课题的来源(一)、选题的方式1、主动选题——信息部门和研究人员自己确定的课题。
特点:2、被动选题——各级领导部门根据某一时期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和生产需要直接向信息研究机构下达的调研任务,或发布的招标课题。
特点:(二)、主要来源1、主动选题⑴ 扫描积累⑵课题转移2、被动选题⑴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⑵ 其他单位委托(如企业的市场调研)⑶ 招标课题三、选题的原则1、政策性原则2、必要性原则3、可能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第二节课题计划课题计划是行动的指南,是保证课题按质按时完成的前提,是对课题任务全面而系统的筹划和安排。
课题计划包括的具体内容:1、课题目的2、调查大纲( 1)调查方式( 2)调查范围—内容范围、时间范围、地域范围( 3)调查的步骤和调查的深度3、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4、产品形式5、组织与分工6、完成的时间和实施的步骤实例:国内诊断试剂市场调查计划书第二节信息搜集教学要求:1、掌握信息源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掌握信息搜集的途径和信息搜集的原则。
3、熟悉文献调查和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
4、学会设计问卷调查。
重点:信息搜集的途径和信息搜集的原则。
设计问卷调查表。
一、信息源(一)信息源的概念人类借以获得信息的来源,即一切产生和传递各种信息实体的个人、机构和物化着信息的载体(图书、期刊、产品样本、磁盘等),主要包括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两大类。
(二)文献信息源根据发售途径和获取的难易度分:1、白色文献2、黑色文献3、灰色文献(三)几种重要的文献信息源1、正式出版物(1)科技期刊(2)科技报告(3)专利资料(4)手册(5)标准文献(6)图书(7)政府出版物(8)组织机构指南2、非正式出版物(1)产品资料(2)产品说明书(3)会议文献(4)学位论文(5)其他(四)数据库1、书目数据库2、全文数据库3、指南数据库4、数值数据库5、图象数据库(五)非文献信息源以非记录形式存在的信息。
主要是指实物信息和口头信息1.实物信息:特点:成熟性综合性商品性隐秘性保护性2.口头信息:优点:传递信息快内容新一种双向交流含有文献中难于获得的信息缺点:瞬时信息,不便于搜集、保存和积累传递过程容易失真传播范围小(一)基本方式文献调查社会调查(二)影响收集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三)信息搜集的原则1•全面性2•系统性3•针对性4.新颖性5•可靠性6.科学性7.计划性(四)信息的积累1.信息积累的类型按时间按保管形式2.积累信息的原则一分散与集中管理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积累信息的载体三、文献调查常用的文献调查方法(一)系统检索法1、顺查法优点:缺点2、倒查法(二)追溯法优点:缺点:注意:(三)浏览法四、社会调查以信息搜集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调查、访问调查、函询调查、样品搜集、会议调查等。
特点是:1)针对性强,互动性好2)直观性强,原始数据多3)内容新,速度快4)形式多样,渠道广泛主要方法:观察法(observation research是指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而获得信息的调查方法。
实验调查法(experiment research是从影响调查对象的若干因素中选出一个或几个因素作为实验因素,在其余诸因素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了解实验因素的变化对调查对象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深度访谈法(depth interview)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方法。
小组(焦点)访谈法(FocusGroup Interview)是一种定性调研的方法,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以无结构的自然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就某一主题进行深入交谈的调查方法。
最常用的形式:问卷调查:运用问卷系统地记录被调查者有关信息,如事实、意见和态度等,是获取原始资料最流行的方式之一。
问卷调查一一是将设计好的、采用统一格式并有明确调查内容与要求的调查表或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对象,由被调查对象自己来完成问题的答案。
问卷(questionnaire ------ 是将设计好的、采用统一格式并有明确调查内容与要求的调查表或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对象,由被调查对象自己来完成问题的答案。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问卷一一由为了达到调研目的和收集必要数据而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所组成。
1、提供必要的信息2、一份完整的调查表,一般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信息一一姓名、性别、职业、民族等。
行为信息一一被调查者在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服务、购物等具体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行为信息。
态度信息一一对人或事件的意见、评价、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3、问卷的提问方式(1)开放式:优点和缺点(2)封闭式:优点和缺点(3)事实性提问(4)意见性提冋4、提问的措词与排列(1)用词准确,含义清楚(2)避免难理解的专业术语(3)提出的每个问题其答案的设计要基本体现中性的原则(4)避免双重提问和假设性提问(5)问题的顺序应从一般到特殊,开放式提问不宜放再前面5、被调查者6、编辑和数据的处理(二)评估问卷1、评估的目的:(1)确保合适的问题流程(2)获取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理解情况(3)获取提供多余项目的机会2、、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所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否提供了调研目标所3、回答问卷时间不宜太长。
4、通过预调查检查问卷。
第四节信息整理、评价与分析教学要求:1、掌握信息整理的过程。
2、熟悉信息评价的标准。
重点:信息整理的过程。
一、信息整理信息整理是使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整理——形式整理内容整理(一)信息的形式整理凭借某一外在依据,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是一种对信息的初级组织。
1、按载体或信息的类型分类整理2、按使用方向分类整理—围绕正在进行的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搜集整理;对跟踪课题的日常信息的搜集整理。
3.按内容线索或部分要点分类整理,如政策类、研究类、技术类等,每一类下还可以具体再分。
二)信息的内容整理1、阅读—是处理文字、数据和图形信号以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分为几个阶段:①浏览,快速扫描文献信息材料以发现有价值信息的方法。
②泛读,是一种慢速扫描文献信息材料以确定材料重点的方法。
③精读,是一种有选择的重点阅读信息的方法。
2、收听或观摩—针对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3、信息内容的揭示① 揭示信息最常用的方式报道式:节段式:提要式:②注意的问题:、信息价值评价信息价值评价——筛选有用的信息。
一)可靠性——主要是判断信息的准确度,看其是否真实、科学、完整。
1.文献信息看引文 看内容 看被引用率 看实践 看题目2. 实物信息看设计者 看关键技术看生产机构 看实践效果看商标3. 口头信息看场合看内容看听众反映二)先进性 先进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过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矢量合成的结果来衡量。
三) 适用性 ——是指原始信息对于信息接受者可资利用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