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北省内城商行的问题和对策刘畅(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通过分析了湖北省内各主要城商行发展的现状和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Abstract: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in suppor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each major city in Hubei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lack of firm,address these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some constructive response.关键词:风险控制授信管理盈利模式Key words:risk control credit management profit model作者简介:刘畅,男,汉族,1981年出生,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银行管理,金融创新与监管,货币政策调控【中图分类号】F8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1-0063-03一、湖北省内城商行的现状和问题对于湖北省内城商行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并不能面面俱到,只能选取相对有代表性的几家城商行进行了走访和资料搜集,包括汉口银行、黄石银行、孝感市商业银行、宜昌市商业银行、荆州市商业银行和襄樊市商业银行。
同时,笔者选取了若干重要的指标分别对这几家城商行进行考察,例如,经营模式的选择、资本管理情况、风险内控情况、业务设计情况、人力资源和分支机构管理情况。
(一)经营模式的选择随着合作、重组、并购的频繁开展,城商行近年来依次走出了股权重组、业务合作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股权合作这三条路径。
其中,前者的典型形式是以推倒重来的方式重组省内城商行,将法人层级做高,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以及吉林银行。
河北城商行合作组织属第二种模式,第三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今年3月成立的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
纵观以上提到的六家能内城商行,基本上都是属于股权重组的模式,实际上省内的城商行几乎都是由城市信用合作社股权重组或者财政、地方主要骨干企业出资组建。
隐藏在经营模式选择背后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却更加值得人们关注,更令人们疑虑重重,那就是地方政府对城商行改革重组的介入方式。
由于各地城商行多由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控股,地方政府对城商行的发展往往具有强势话语权,造成了现实中诸多城商行成为当地“第二财政”,进而包袱累累。
因此,在这轮城商行改革进程中,如何做强城商行而又不至于让行政之手过度介入,成了探寻和选择不同模式的一个关键。
而徽商银行模式之所以惹来争议,与当地政府强势推动不无关系。
(二)资本管理这六家城商行的资本情况不一而同,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以汉口银行情况最为良好,2009年以来,汉口银行各项业务实现快速增长,至上半年末,汉口银行资产总额564.75亿元,其中贷款266.93亿元;负债总额529.77亿元,其中存款446.53亿元;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4.01亿元,净利润3.35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04%,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25%,拨备覆盖率为113.38%,不良贷款率为1.90%。
然而,相比较全国城商行中的领头军而言,如北京银行,其资产总额截至2009年9月末,达到5017亿元,资本充足率14.52%,年化资本收益率(ROE)16.67%,不良贷款率1.01%,拨备覆盖率达212.45%,汉口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进一步提高资产总额,降低不良贷款率。
第二梯队包括黄石银行、宜昌市商业银行和荆州市商业银行,其资产总额分别为60亿、93亿和70亿元,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和不良贷款率情况都要稍逊于汉口银行,第三梯队则为孝感市商业银行和襄樊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26和19.37亿元,其它指标情况情况也是令人忧虑,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风险抵御能力还很弱。
(三)风险内控由于信贷风险还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和基于国际间对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的普遍认识,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风险划分的原理,将银行风险划分为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
对于本文中提到的六家城商行而言,虽然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广义上说是包括了上述各种风险,但在现实中,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当前信贷风险的影响最大,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大部分的风险都来自其中,而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不良贷款率的居高。
我国正处于完善建立市场经济的历史性阶段,法制建设、企业的市场化正在不断的进行之中。
信贷风险的成因既有其一般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特征,又表现出了在我国当前特有的经济条件下的不同特征。
纵观这六家城商行,其风险内控都还处在较为初期的阶段,也就是说其内控机制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
1.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
近年来,省内城商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
但是,大部分城商行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2.缺乏有效的信贷评估和检测机制对城商行的贷款进行有效的贷款决策及贷后检测防范信贷风险的很重要的一种途径,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
从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财政金融经济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账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环节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
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
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
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3.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长期以来,城商行,甚至于很多股份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
(四)业务设计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按其服务对象分为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
批发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转账汇兑等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其特点是规模大,业务集中。
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针对个人不同的金融需求,利用自身的信用和信誉优势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上,连同我们的调查说明,省内各城商行的基本路线是对的,例如武汉汉正街日均客流量达20万人次,长期以来一直是武汉中小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
在对汉正街市场深入分析后,汉口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信息:市场的经营业态与以前相比日新月异,传统“小商小贩”、“小作坊”的零散经营方式逐步被规模化的经营业态所取代,各类中小经营户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抱团发展”,形成集合优势,纷纷组建成立商业民间自律组织—————商会,并以此作为经营发展的基础和平台,以求“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同发展”。
商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年来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目前在汉正街市场总商会辖下登记造册的商会组织共有19家,其中有15个基层商会,3个联谊会,1个异地商会,会员计1200多人,涵盖了汉正街市场内各主要专业市场、各地域经营者,成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骨干经营力量。
汉口银行的“会商银”九通旺业贷款,就是根据商会经济特点设计出的,依托商会平台能解决中小商户的担保抵押瓶颈。
(五)人力资源和分支机构管理城商行因为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区域优势,发展态势总体良好。
但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城商行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l)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省内的城商行多由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基于原有的信用社从业人员。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金融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业务操作技能,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商行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人员素质不仅影响了现有业务的高效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业务创新,从而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现代商业银行特别强调人才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人才培训也向来是商业银行发展和成功的一条光明大道。
外资银行历来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把培训当作是一种对员工的福利。
如香港汇丰银行仅香港地区每年花在员工培训的开支就达9000亿港币,其培训体系也是相当完善的,对培训的巨大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已使该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处于令人瞩目的地位,他们在市场份额占用率上均已超过对手而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