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目录摘要 (2)1. 中国与东盟的建交情况 (2)1.1东盟的定义 (2)1.2我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形成 (2)1.3中国与东盟的主要合作方式 (3)1.4我国与东盟六代表国的贸易关系形成情况 (4)1.4.1中国—新加坡 (4)1.4.2中国—马来西亚 (4)1.4.3中国—印尼 (4)1.4.4中国—越南 (5)1.4.5中国—泰国 (5)1.4.6中国—菲律宾 (5)2. 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现状 (5)2.1总量与增速的平稳性 (5)2.2结构及优化的渐进性 (6)2.3横比与亚太区域发展的协整性 (7)2.4六代表国具体情况 (8)2.4.1我国与新家坡贸易现状 (8)2.4.2我国与马来西亚贸易现状 (8)2.4.3我国与印尼贸易现状 (9)2.4.4我国与越南贸易现状 (9)2.4.5我国与泰国贸易现状 (10)2.4.6我国与菲律宾贸易现状 (10)3.中国与东盟贸易存在的问题 (10)3.1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面临着不平衡性和不确定性风险 (10)3.2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面临着农产品贸易摩擦与冲突 (11)3.3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面临着敏感商品和大宗商品贸易摩擦风险 (11)3.4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面临来自区域内部与外部的非贸易和非经济因素的干预。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受到区域外部力量的影响和制约。

(12)3.5政治安全问题的影响 (12)3.6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 (13)4.解决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对策 (13)4.1加速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13)4.2积极促进双边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14)4.3完善双边金融体系 (14)4.4扩大双边相互投资 (14)4.5加快双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合作 (15)4.6加强内外协调与监管,规范双边贸易秩序 (15)4.7合理解决政治安全问题 (15)5.结语 (15)5.1政治关系全面提升 (15)5.2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16)5.3安全合作不断加强 (16)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问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出于打破资源配置和市场的地域局限性,实现资源和产品的互相补充以及提高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需要,世界上地域相邻的国家或地区纷纷组建区域一体化组织。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今天表现的同益明显,区域集团内部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已达到50%以上。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盟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的最成功的地区化进程之一,但很多研究认为,东盟的成功在于政治合作而非经济合作。

本文针对中国与东盟贸易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区域贸易的角度探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发展的途径,阐明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与所存在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中国与整个东盟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同时,本文选取东盟十国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和菲律宾六国作为代表性国家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贸易关系、现状、问题、对策1.中国与东盟的建交情况1.1东盟的定义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东盟追求的宗旨是:本着平等合作的精神,通过共同努力来加速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地区间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援助,同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保持紧密和有益的合作。

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

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

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1.2我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形成东盟于1967年成立,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而且是中国的近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由于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十分缓慢。

冷战结束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东盟自身的发展壮大,促使双边经济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同东盟进行正式接触,此后,双边贸易额迅速攀升,从1991以来,以年均约20%的速度递增,2002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并且多年来,东盟一直保持着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7年,东盟超过中国香港跃居成为中国第4大贸易伙伴。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更是不断充实和发展,具有坚实的区域联盟发展的基础。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达成协议。

次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标志着人口总数超过17亿、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美元的大型贸易区的诞生。

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巴厘岛峰会上发表联合宣言,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为双方的谈判建立起了政治上的保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在《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2005年7月,双方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已开始启动。

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六国将于2010年建成自贸区,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这四个东盟新成员则可多享受五年的过渡期。

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双方的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10+3(东盟与中目韩)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以及APEC、WTO等区域和多边经济领域进行着密切的协调与配合。

中国还承诺将加大对“东盟一体化倡议”的投入,支持包括东盟东部增长区、越老柬增长三角等在内的各项次区域合作。

中国一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在已然形成的基础上,正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方向往纵深推进,以适应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1.3中国与东盟的主要合作方式东盟是中国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合作对象。

一是东盟作为中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组织,在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与中国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并在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双方在国际合作组织中的合作日益密切,随着APEC、ARF以及ASEM 等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双方的合作向更加宽广的领域发展。

基于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文化习俗、历史传统及社会发展程度,中国与东盟在亚太经济合作、亚太安全合作以及亚欧合作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利益吻合越来越明显,共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三是东盟在中国的大国外交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中国与东盟各国都有各自的大国外交战略,这是客观现实。

而中国与东盟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恰恰可以为各自的大国外交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多年以来,维护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维护中美日三大国之间特别是中美两国之间稳定、积极的关系,符合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

这些将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深厚的动力。

1.4我国与东盟六代表国的贸易关系形成情况1.4.1中国—新加坡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

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

1980年6月14日,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关于互设商务代表处协议在北京签字,次年9月两国商务代表处正式开馆。

中国和新加坡自1990年10月3日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果显著,经贸发展很快。

200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新加坡进行友好访问。

2005年10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7年11月,温家宝总理对新加坡进行正式访问。

2006年,中新两国贸易额达40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中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新加坡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海外劳务市场和第四大工程承包市场,对华贸易和投资均占东盟国家首位。

中国是新加坡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马来西亚。

两国间主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无锡工业园、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等。

新加坡与山东、四川、湖北、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省市分别建有经贸合作机制。

1.4.2中国—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地区中部,南临新加坡、北接泰国,并与印度尼西亚接壤,扼制马六甲海峡等重要通道,交通条件优越,有东盟大市场通道的区位优势。

马来西亚自然资源异常丰富,盛产橡胶、锡、棕油和胡椒等农副产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非常丰富,是个美丽富饶的热带国家。

马中两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地理位置邻近,产品丰富多样,且经济都保持强劲增长,是理想的贸易伙伴。

自197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以来,两国在外交、文化和经贸关系方面都显得非常成功,而两国政府近年来的频频互访更加强了两国的贸易合作关系。

从两国商品贸易逐渐多元化以及贸易总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来看,中马商品贸易发展的潜力极高,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构建进程的加快更为双方贸易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

1.4.3中国—印尼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尼,地区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在政治上、经济上均被视为东南亚地区的一大龙头。

同时,作为二十国集团(G20)成员的印尼,其国际地位也与日俱增。

所以,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1950年4月13日,印度尼西亚同中国建交。

1967年10月30日中断外交关系,1990年8月8日,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近年来,双方高层互动频繁,两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政治、安全、经济、教育、投资以及能源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

1994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印尼进行国事访问。

1999年12月,印尼总统瓦希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0年5月,中国与印尼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方向的联合声明》。

此外,中国与印尼同意将2010年确定为“中印尼友好年”。

2010年1月,双方签署两国关于落实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