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做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定。
2006年,一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滚滚大潮,在神州大地澎湃展开。
阿荣旗旗委、旗政府运筹帷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展现了新面貌、新民风、新民俗。
2012年,阿荣旗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迫切愿望,旗委、旗政府科学决策,启动实施了新农村示范工程,4月1日下发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4月5日召开了全旗农村工作既新农村建设再动员大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此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高点破题、全新开篇。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些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磅礴动力,花放千村,果结万家。
新阿荣,新战略,新跨越。
新农村,新成效。
在山环水映间,在旖旎风光的簇拥下,阿荣旗干部群众正在万众一心,谱写着一曲曲更加辉煌的乐章。
【推出片名】接力奋力奏新歌(暂定)——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走笔离开喧嚣的都市,我们走进阿荣旗那吉镇的那吉村。
这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农舍,沧海桑田,五千年以农立国的黑土地,发生了空前的巨变。
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温室大棚排列有序,高标准的休闲农业,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构织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全面科学统筹村屯规划,积极扶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加大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建设力度,改善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强化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延伸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村级干部和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2012年,“统、扶、建、改、配、延、提、管”八大工程掀开了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旗委书记潘金生、政府旗长冯方祥明确要求,将新村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推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结合,多措并举,创新推进,务求实效。
“总规专规”舞龙头,阿荣旗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龙头引领,遵循的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安排各村的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服务区和景观区空间布局,突出乡村田园特色,融入现代气息,做到规划有特色、建设有层次、村庄有新貌,努力打造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新型村庄。
在新农村建设中,阿荣旗以为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地域为背景,探索以“城镇-集镇-中心村”为柜架的农民住宅集聚新平台,努力实现三个集中: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中心镇集中、向中心村新建区集中。
从2012年开始,围绕村屯建设规划,在50个样板村中,重点选取16个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
制定出台了《阿荣旗2012年新农村示范村房屋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实施方案,由旗委、旗政府把关定向,特邀专家悉心指导,各村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每个村规划一个重点自然屯,每村一个规划蓝本,每户一张施工图纸,依托自然环境,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村落,力促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如果仅是为一个村庄换上一件或古典或现代的时尚外衣,只是将一间间民居化妆打扮,阿荣旗的农村确实会变得很漂亮。
可如果仅满足于此,不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发展产业,找到致富的门路,那我们的新农村,说到底只能是一个空壳。
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他们都在为着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而努力。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位于阿伦河西岸,距阿荣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不足10公里。
全村有246户824人,该村结合实际,以农业为基础,以柞蚕业、蔬菜、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010年借助那吉镇大西扩战略契机,阿荣旗将松塔沟村定位为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0栋标准化暖棚拔地而起。
针对市场需求,这些标准化暖棚以香瓜种植为主,以蔬菜、菌类、花卉为辅,采取现代化栽植技术,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让松塔沟村成为阿荣旗名副其实的现代设施农业典范,引领全旗乃至全市农民成为现代新型农民。
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全旗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新思路,研究制定了《阿荣旗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实施意见》、《阿荣旗十大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和《阿荣旗“十二五”时期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乳、肉、米、豆、薯、鹅、蚕、瓜、果、药”十大富民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培植特色产业上,阿荣旗各乡镇坚持立足本地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注重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精品农业,促进农民快速增收。
复兴镇靠山村利用本地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引导村民加工手工粉条粉丝。
因为有特色,这个村的粉条粉丝不仅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而且还远销到俄罗斯和韩国。
全村目前有家庭作坊51户,年加工粉条粉丝100多万斤,创收200多万元。
音河乡以种植白瓜籽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白瓜籽之乡”,2011年全乡种植白瓜籽12万亩,收获白瓜籽10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1亿元。
霍尔奇镇扶持农民利用荒山栽植沙果树,现已有果林2.1万亩,年产红沙果3000余万公斤,培育成了北方优质红沙果生产基地,全镇农民通过沙果产业年创收500余万元。
【同期声】村党支部书记阿荣旗还另僻蹊径,走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企共建新农村的新机制。
后山根村位于霍尔奇镇北部,有4个村民小组,共445户。
如今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新农村移民公寓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村子里,这里已经变成了集“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恬静雅致的居民区”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农村,一派诗情画意的和谐美景。
后山根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专业合作社。
该村成立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将全村集中连片的263户农民的15700亩土地,全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种植,经营中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全部实现现代化耕作方式,实现了‘农民种地不下田,项目支撑先得钱,打工还能挣份钱,秋后又能分到钱’的新型模式。
近年来,阿荣旗按照“创新体制、扎根三农、开放办社”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三条交通动脉为主干,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
在省际大通道两侧,建设了马铃薯、柞蚕、白瓜籽、奶牛、畜禽、农机服务等18个专业合作社;在301国道两侧,建设了食用菌、肉牛、大鹅、沙果、农机服务、油葵、奶牛、生猪等19个专业合作社;在111国道两侧,建设了甜菜、奶牛、大豆、白瓜籽、大扁杏、农机服务等27个专业合作社。
截至今年7月末,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8家,入社成员10630户,出资总额69416万元,带动农户54512户,助农增收9180万元。
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
近年来,阿荣旗旗委、旗政府从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制定出台了《阿荣旗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2010年,查巴奇乡猎民村流转土地5100亩,涉及农户30户,土地流转当年群众就增收200多万元,看到甜头的猎民村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
2011年,猎民村土地实现了全村15551亩土地全部流转。
向阳峪镇与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万寿菊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万亩万寿菊“互包式、零风险”的土地流转协议,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每亩土地支付流转费333元,同时农民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在自家的耕地里打工,年底按菊花产量每公斤0.5元计算酬劳,每亩可得劳务收入1250元,农民在每亩耕里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583元。
新发乡大有庄村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流转了15000亩耕地,农民每亩耕地得到租金360元,同时到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以赚到1万多元的工资。
通过土地流转,为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提供了必要保障。
目前,阿荣旗已规范流转土地200万亩,土地流转真正成为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
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同期声】乡镇党委书记万丈高楼平地起,道路建设、村容整治、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一个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阿荣大地的人民们深深懂得,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正在埋头苦干,他们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深信不疑。
要致富,先修路,在老百姓那里,早已耳熟能详。
在各级领导心中,更成了一种责任。
修路,既是修筑通往一个个林荫深处的封闭山村的路,更是修筑一条条通向幽深心灵梦想的幸福之路。
在阿荣旗的新农村建设中,修路,早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其中,凝聚了各地干部群众的无数心血。
以前亚东镇艳阳村农产品无人上门收购,只能靠肩担手提,畜驮人抬才能换回钱。
村子里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小机动车辆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卖农产品省力又省事,而且价格卖的比以前还要高。
如今的阿荣旗,在交通方面,不仅有绥满高速公路和省际大通道贯穿境内,还开通了301国道和111国道,更有阿扎铁路使阿荣旗人民近百年来的建设铁路的梦想得以实现。
目前,全旗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总投资8.8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408.7公里。
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65.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奋斗目标。
可以说,一个四通八达,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阿荣旗封闭落后的历史已经结束。
阿荣旗,正像一轮开上康庄大道的火车,一路向前,畅通无阻,光芒无限。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也就更看重住宅的环境了。
都希望自己的房屋宽敞漂亮,自己居住的村庄绿树掩映,清溪流淌。
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村容村貌的整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阿荣旗以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发展为重点,从治理农村“脏、乱、差、散”等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为整治内容,以交通沿线、中心村、旅游重点、经济条件好和产业发展强劲的村屯为重点,突出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村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