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
(见农业部《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我国种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方案内容由6个不同阶段组成,即:调查阶段、强化免疫控制、检疫淘汰、全部或部分清群、监测认证阶段和维持阶段。
种猪场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分阶段逐步实施。
一、材料准备
疫苗:使用国家批准的基因缺失疫苗。
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伪狂犬病全病毒抗体或gB抗体试剂盒、区分免疫猪和感染猪的抗体鉴别检测试剂盒。
试剂盒必须获得国家相关批准文号。
待净化猪群的确定:应选择健康、生产成绩稳定的种猪群开展伪狂犬病的净化。
在初次开展本病净化的大型种猪场中,可先选定500-1000头母猪群开展净化,逐步推进。
二、净化方案
1、调查阶段
如果种猪群母猪大于500头,按照种母猪群数量的10%、种公猪全群采血。
分离血清,用gE-ELISA检测,根据野毒抗体阳性率高低,确定种猪群(种母猪和种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状态。
如果母猪数量小于500头,可一次采集全部种猪的样品,检测gE抗体,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进入何种净化阶段。
1.1如果所抽检样品全部为gE抗体阴性,则种猪群全群逐头检测,如所有血清样品均为阴性,可确认种猪群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阴性,直接进入“监测与认证”阶段;
1.2如果血清样品的gE抗体阳性率低于10%,可进入“检测淘汰”—“监测与认证维持”的净化方案;
1.3如果gE抗体阳性率在10%-20%,可实行“强化免疫控制”—“检测淘汰”—“监测与认证维持”的净化方案;
1.4如果gE抗体阳性率大于30%,则实行“全群或部分清群”措施,暂不考
虑实施净化;
1.5在全部种猪群gE抗体阴性时,可直接进入“监测与认证维持”阶段。
2.强化免疫控制阶段
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该猪群,同时采取生物安全和灭鼠等综合措施,达到控制的目的。
2.1免疫程序的制定
2.1.1种母猪(种公猪)
每年普免3-4次。
或者母猪配种前和产前4周分别免疫一次。
普免时,避免在分娩前7天内接种疫苗,以减少接种应激对分娩的影响,但可于母猪分娩后补免。
公猪每年3次免疫,采用集中普免的方式。
2.1.2仔猪
分别测定仔猪在50日龄、60日龄和70日龄时的伪狂犬病抗体(gB抗体或全病毒抗体),每个阶段抽样30份,样品来自10窝猪,每窝3头,确保采样的均衡性。
根据抗体水平确定仔猪的免疫日龄。
猪场可根据产房小猪和保育猪是否出现伪狂犬病(如腹泻、神经症状等),使用出生猪滴鼻免疫的方式,克服母源抗体干扰,并以提高局部的黏膜免疫力。
2.2实验室评估
仔猪免疫后3周,检测30份血清gB或全病毒抗体和gE抗体。
当gE抗体阴性时,如果85%的样品为gB抗体或全病毒抗体阳性,即可认为群体免疫合格。
2.3 临床评估
主要考察猪群的生长成绩。
母猪无繁殖障碍,哺乳仔猪无尖叫、腹泻和转圈,最后死亡等现象;保育猪无神经症状,育肥猪无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
2.4配套的生物安全措施
2.4.1如需引种,只能引进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的后备种猪;
2.4.2对进出猪场的车辆和外来人员进行消毒;
2.4.3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和流产死胎等;
2.4.4定期灭鼠。
3、检测淘汰阶段
3.1种猪群
当种母(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阳性率在10%以下时,对种猪群实行逐头采样检测,如少数样品呈gE抗体阳性,可于当天或第二天对同一样品再复查,如仍为阳性,直接淘汰该野毒感染猪;对可疑样品,可重新检测,以排除操作误差,如认为可疑,则在10~14天后再采血,重新检测,判定结果,如认为可疑,可判为阴性。
妊娠母猪和空怀母猪如为gE抗体阳性,不作种用;gE抗体阳性的公猪直接淘汰。
3.2后备种猪的检测
对拟选留的后备种猪,可分别在5月龄、进入后备舍或配种前一个月检测gE抗体,如均为阴性,即可作为种猪使用;如任一次检测结果为野毒抗体阳性,淘汰处理,不作为种猪使用。
4.全部(部分)清群
如果种母猪(种公猪)的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在30%以上,直接全群淘汰,重新引种;或者该猪群不能作为种猪群使用,通过加强免疫接种,使伪狂犬病稳定,作为商品猪场的繁殖猪群,根据自然淘汰和更新,最终全部淘汰该猪群。
实施部分清群时,可用阴性后备种猪替换原有gE抗体阳性猪,最终实现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
5.监测与认证
5.1伪狂犬病稳定猪场
完成“检测淘汰”阶段1年后,在育肥猪群中设立不免疫的育肥哨兵猪(要求是野毒抗体和免疫抗体均阴性)。
育肥哨兵猪的数量为每个生产线30头猪,分散在不同的猪栏。
1个月后检测,应该为野毒抗体阴性。
一年后,设立非免疫母猪哨兵猪(野毒抗体和免疫抗体均阴性),占母猪数量2%-3%,或最低为10头母猪。
也可固定一定数量的非免疫母猪哨兵猪,循环使用。
不免疫哨兵母猪分别在猪群的配种前,怀孕后40-50天,80-90天,产后2周分别检测野毒抗体,其后代于3-4周龄检测,均应该为野毒抗体阴性。
此阶段,全群公猪和母猪野毒抗体阴性;疑似病例为伪狂犬病病原阴性;生产成绩正常稳定。
猪群进入稳定和维持阶段。
观察1年。
5.2伪狂犬病净化猪场
在“稳定阶段”后,在1年内监测全群种猪,生产成绩正常,所有种猪的野毒抗体均为阴性,即可认为是伪狂犬病阴性猪群,达到净化阶段,即为“无伪狂犬病”猪群。
6.维持阶段
伪狂犬病阴性猪场(如已经达到净化阶段的猪场,可以直接进入此阶段)每隔1年,对阴性种猪群,按10%比例随机抽样,监测“无伪狂犬病”猪群的维持的状况。
同时,只能引入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阴性后种猪或(和)伪狂犬病毒阴性的精液。
如在维持阶段检出野毒阳性抗体,但生产成绩稳定,则重新设立哨兵猪,进入“监测认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