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炉布料技术的研究

高炉布料技术的研究

高炉布料技术的研究
2014-01-15 08:39 来源:中国联合钢铁网
高炉布料技术实质是高炉操作的上部调剂,是改变煤气流分布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炼铁燃料比和提高高炉炉身寿命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内容包括:批重、装料顺序、料线和设备选择。

1、批重
批重与炉容、炉喉直径、冶炼强度有关。

喷煤后,批重要调整,但要保持焦批不动。

1.1、矿批重
每座高炉均有一个临界批重值,随着矿石批重的加大,要加大中心,这样炉料分布趋向均匀;料批小于临界批重值时,矿石布不到中心,随着矿石批重加大,对边缘加重的作用不明显;矿批重过大,出现边缘和中心均有加重的现象。

炉料质量,特别是透气性,影响料批重。

当前,我国高炉推广使用大矿批、正分装技术,可以提高煤气利用率,有降低燃料比的效果。

专家们提出的合理矿批重,见表1。

表1:不同炉容高炉的合理矿批重
高炉容积m3炉喉直径
m
平均矿层厚度
m
合理批重
t
临界矿层厚度
m
临界矿批
t
450 4.4 0.45-0.55 13.0-15.9 0.60 17.3
488-500 4.6 0.45-0.55 14.2-17.4 0.60 18.9
530-600 4.8 0.45-0.55 15.5-18.9 0.60 20.6
750 5.2 0.45-0.55 18.1-22.2 0.60 24.2
1080 5.8 0.45-0.55 22.6-27.6 0.60 30.1
1260 6.2 0.45-0.55 24.2-29.5 0.60 32.2
1350 6.5 0.45-0.55 28.4-34.7 0.60 37.8
1530 6.9 0.50-0.60 35.5-42.6 0.65 46.2
1780 7.4 0.50-0.60 40.8-49.0 0.65 53.0
2200 7.9 0.50-0.60 46.5-55.8 0.65 60.5
2580 8.3 0.50-0.60 51.4-61.7 0.65 66.8
3200 8.9 0.50-0.60 59.0-70.9 0.65 76.8
4050-4350 9,8 0,55-0.65 78.8-93.1 0.70 100.3
5150-5500 10.6 0,55-0.65 92.2-108.9 0.70 117.3
1.2、焦批重
希望焦批厚度在400mm以上,调整负荷时,不要改变焦批,可以调整矿批,保持焦炭的透气窗作用,使煤气流稳定,有利于生产。

2、装料顺序
指矿石、焦炭装入高炉的顺序。

先装矿石,后装焦炭称为正装;反之,称为倒装。

将矿石、焦炭一同装入高炉叫同装。

正装上料,会使矿石分布在边缘较多,有压制边缘煤气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煤气利用率,减少煤气对炉墙的冲刷,可提高高炉寿命。

倒装是起疏松边缘煤气流的作用,可降低压差,但煤气利用率不好。

同装一般是小料批作业用。

不同料速、不同炉料粒度对炉料在炉喉形成的堆角有差别。

一般焦炭的堆角小于大块矿
石的堆角。

大块矿形成的料面比较均匀。

采用炉顶摄像技术,在开炉时测量料面,可指导高炉生产时的装料制度。

3、料线
料线越深,炉料堆角越靠近边缘,边缘分布的炉料越多。

无料钟是用布料档位来调整堆尖。

正常生产时一般料线在1.5-2.0m。

高炉生产不允许在低料线情况下长期作业。

出现低料线时,要严格按特殊炉况进行处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否则,损失更大。

4、无料钟设备布料特征
使用无料钟设备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脚踏平台,即为一个平台和漏斗组成。

控制平台大小,可调整中心的焦炭、矿石量。

平台小、漏斗大,则料面不稳定;平台大、漏斗小,则中心气流受控制。

粒度大的炉料易滚向中心,小粒度的炉料易在布料的堆尖周围。

无料钟设备布料一般设置8-12环布料(不是按炉喉半径等分环数,而是按圆周面积分档位),每个环设一个不同的角位,由外环逐步向里环进行,其倾角由里向外逐渐加大。

无料钟设备布料的基本要求:
①焦炭平台一般控制在炉喉半径的三分之一,最大不超过一半;确定后,一般不做调整。

②矿石布在焦炭平台边缘附近为宜。

③漏斗内可用少量焦炭来稳定中心气流(即中心加焦)。

5、调整装料制度的原则
为实现高炉生产稳定顺行,调整装料制度不能频繁、大动。

工长不能随意调整装料制度,要经过集体研究决定。

不随意临时加焦炭,避免炉温剧烈波动。

高炉操作调整的原则:
①尽早发现、掌握炉况波动的原因、性质,幅度,对症下药;
②早动、少动、要调整影响小的因素;
③要掌握各因素变量对高炉生产影响的时间,如喷煤在3-4h,焦炭在一个冶炼周期,风量在1.5-2h;
高炉操作调整的顺序:湿度-喷煤量-风温-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

炉况波动大而发现晚,要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注意不要激化煤气量与透气性的矛盾,以保持高炉稳定顺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