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

浅谈广州市白云区城中村的交通改造规划作者:邓志荣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由于整个同德围只有西湾路和西槎路贯穿南北,被视为一座围城。

同德围饱受“围城”之困,居民对城中村改造的呼声日切,作为同德围5个村落之一的田心村,是首个提出城中村改造的村落,本文根据田心村改造范围所在地区的交通承载力状况,对研究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交通影响的程度,提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交通改善建议,以支撑城市整体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交通;规划;Abstract: Since the whole Tongde Wai only West Bay Road and West hew road runs through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t can be regarded as a besieged. Tongde Wai suffered "siege" of the storm, residents call on reconstruction villages cut.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of Tian Xin Cun transformation range area traffic,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operation condition range of traffic system, an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impact degree,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raffic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nd, supporting the whole city use and traffic system.Keywords: Village in city traffic;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田心村是同德围的5个村落之一,位于白云区南部,西临西槎路,北靠环城高速,东面和南面两面环涌,东边隔涌为京广铁路。

项目改造范围内总面积为15.84公顷,现状用地以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为主,另有部分二类居住用地和仓库用地。

房屋建筑密度较高,相互之间间隙较小,建筑高度不高,多为五至七层。

根据田心村所处交通区位及改造开发可能影响的范围,将增槎路-环市路-广园西路-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成的区域作为项目的研究区域,将石井河-新市涌-环城高速公路所围合的范围作为重点研究范围。

如图1图1项目研究范围1.2 项目的现状周边用地组成比较混乱,项目以西及西南象限主要为各类工业用地,有少量居住和商业用地;西北象限主要为二类居住用地。

以北基本为村镇居住用地和村镇企业用地;以东和以南为河涌,涌东边为京广铁路及铁路货场用地,涌南边为二类工业用地。

如图2图2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现状2.交通项目的存在的问题2.1建筑布局混乱,质量较低,配套不足,人居环境较差田心村改造范围内大部分为集体用地,另有两小块国有用地,村域内多为村民住宅和工业厂房。

村民住宅与工业厂房建筑新旧混杂,布局零乱,建筑密度大,间距不能满足要求,存在社会治安、消防等安全隐患,公共配套不足,水、电、煤气、通讯等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人居环境较差。

2.2对外联系通道匮乏,路网结构不完善,出行不便受河涌分隔,地区对外衔接不方便,且地区对外联系通道匮乏,区域内能够承担对外联系功能的道路只有南北向的西槎路和东西向的北环高速,而北环高速基本属于过境道路,与西槎路交通转换非常不便,不承担对该地区的对外联系功能整个地区对外联系交通都依靠西槎路-西湾路来实现。

地块内部道路匮乏,支路和次干道建设严重滞后,且路况条件较差,只有同康路为新建道路,路况较好,其它道路属于村镇道路,道路宽度不连续,道路线形差,且多为断头路,道路网络系统功能不完善,存在结构性问题,交通微循环能力不足。

2.3地区公交网络覆盖较强,但使用率较低地区现状共有5处公交总站,3组对外公交停靠站、2条内部公交环线以及若干内部公交停靠站,公交网络对地区的覆盖较强,总体服务水平良好。

但是现状居民大多采用步行方式接驳对外公交停靠站,对内部公交环线的使用率较低。

2.4道路货车比例偏高,客货车干扰非常严重同德围地区现状分布有大量的货运市场和仓储用地,小商铺、小作坊、小货场众多,货运需求庞大,导致货车遍布于整个路网,货车比例偏高,道路上客货混杂严重。

与广州城区内中部过江桥大货车所占比例5%相比,西槎路上货车比例接近20%,货运交通给整个地区的客运交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2.5现状交通运作不容乐观道路运作方面,由于交通供给不够,地区路网晚高峰呈现全面饱和态势,主要路段和节点延误较大,车行速度极其缓慢,路段服务水平较低,交通干道西槎路饱和度达到0.9,与之相连的西湾路饱和度达到0.99,道路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3.改善交通的有效措施3.1改善思路(1)确立并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考虑改造地块处于交通敏感区,为尽量减少改造地块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必须将公共交通作为未来社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才能缓解社区改造开发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设置“轨道接驳环线”,充分利用周边公交设施,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快速公交服务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共换乘中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2)提高慢行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公交+慢行”的出行模式结合滨水条件,将慢行系统网络化,构建低碳慢行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建设完善的慢行设施(步行过街设施+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增加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立B+R(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方式,提高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及服务水平。

(3)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建议打通同康路至同德涌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对西槎路交通流量进行分流,提高西槎路服务水平,也完善了地块对外通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和同康路过新市涌的两条桥梁;改造方案实施时,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优化道路横断面设置,适当分隔地区干道主线交通与社区出入交通,适当分离慢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提高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效率。

(4)优化出租车停靠规划设置,降低路边停靠对道路交通的不利影响改造地块内部配建地下停车库实现部分互相连通,以尽量减少车辆在内部道路上的行驶,降低区内道路的交通压力;优化出租车停靠泊位的设置,减少出租车停靠对主线交通的不利影响;严禁改造区域内所有道路及周边干道路边停车,建议取消现状田心西路、荔德路和友谊路的路边停车。

(5)交通组织优化合理采取“禁左”、“右进右出”等手段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提高道路设施使用效率;通过改造地块出入口合理设置和交通组织,合理利用周边干道疏解交通,尽量降低改造地块的开发对周边路网的交通影响。

3.2公共交通改善(1)增设“轨道接驳环线”,构建公交、轨道一体化的快速服务系统规划中的地铁同德围站位于改造范围以外,实际距离田心村改造范围边界约620米。

现状社区内部设置有一条服务社区的公共中小巴环线(731路),在田心西路总站与同德乡之间运营,对于田心村内部公交出行产生了重要作用。

图3田心村内部公交线路鉴于此,建议在田心村改造后,设置一条轨道同德围站接驳环线,首末站位于社区东北部,面积为2000㎡,线路总长2.8km,共设置6个站点,采用载客量约40人的中巴运行,晚高峰发车间隔为3分钟,把田心村重要的居住点、商业、小学、幼儿园与轨道站串联起来,提高地铁站点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

图4轨道接驳环线示意图(2)设置公共换乘中心,形成“干线公交+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快速公交系统完善公交设施,在改造区域内设公交总站,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与效率。

田心村改造规划居住人口0.94万人,根据现状摸查,经过田心村的公交线路有3条,建议增加约3000 m2的公交站场用地。

建议结合新增的轨道接驳环线设置2000 m2的公交首末站;共计2座公交首末站,总用地规模需要5000㎡。

结合商业建筑首层架空设置不小于5000m2的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其中包括公交站场用地、慢行设施用地以及出租车停靠用地。

如图5图5立体公共换乘中心布局规划图通过对公共交通的优化改善,田心村的公交站场用地面积为5000㎡,基本满足需求规模,同时大幅度提高了轨道交通对田心村的服务水平,有力支撑了田心村打造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目标。

3.3慢行交通改善为了提高改造地块产生吸引客流利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除提供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强化改造地块与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等步行衔接的便捷性与舒适性。

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改善与优化,倡导低碳、绿色发展理念,以田心村水网、水体优势,重点打造亲水慢行系统为特色的绿色交通示范区。

(1)慢行系统网络化对于田心村而言,建议结合右侧同德涌水体特点,重点打造滨水休闲人行道的亲水慢行系统,打造滨水绿色的慢行系统设施,为市民提供惬意的亲水休闲空间。

结合滨水休闲的人行步道和改造地块内部道路的人行道以及优美的慢行空间,构建成田心村绿色、低碳、滨水的慢行系统网络,创造了良好的步行环境,提升了步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2)增加自行车停放点为提倡非机动车出行,以建立低碳慢行交通区,宜适度提高改造地块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非机动车停车指标,建议在规定配建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20%,以满足改造地块范围内的非机动车出行需求。

为增强改造地块客流去往公交站点及轨道交通站点的便捷性,建议在研究范围内新增两个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如图6,具体建议方案如下:1)建议在改造地块范围内部结合公共换乘中心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田心村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2)建议在轨道交通同德围站东北角设置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同德围站,规模设为150个停车位。

图6田心村慢行交通改善示意图3.4道路交通改善根据旧村改造方案的交通评估结果,田心村改造给周边道路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鉴于改造地块周边道路网基本成熟,新建或改建道路难度大,在此情况下,适当提出道路交通改善建议,从而提高道路交通运作效率。

(1)优化道路网络,完善对外通道打通同康路至右侧规划高架路辅道;改造方案实施时,须落实规划一路过新市涌的桥梁;须按改造规划方案落实范围内所有路网方案。

如图7图7道路交通改善建议示意图(2)东部高架路衔接内部道路实施建议由于同德围地区东部高架路近期将要动工实施,且东部高架路进田心村匝道接的是现状荔德路,建议先控制现状荔德路路由以保证东部高架路的顺利实施,必须待田心村改造规划稳定且东环路和同康路延长线已通车后,可考虑按规划方案落实田心村内部路网,实现规划路网与东部高架路的对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