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指引(初稿)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违反《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即为专利侵权行为。
第一章案件受理2.1.1受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因请求人请求而启动。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对请求人的请求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立案审查应当在自接受当事人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
2.1.2当事人2.1.2.1请求人请求人应当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1)专利权人是指该专利权的合法所有人。
(2)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权的合法继承人。
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提出请求;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提出请求;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普通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不能单独提出请求。
2.1.2.2被请求人被请求人应当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2.1.2.3共同请求人或被请求人专利侵权纠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共同参加案件的处理:(1)涉案专利权有2个以上专利权人的,全体共有专利权人为共同请求人,部分共有专利权人明确表示放弃有关实体权利的除外。
(2)被请求人为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为共同被请求人(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1.3立案审查2.1.3.1受理审查内容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2)有明确的被请求人(3)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
(4)有证据证明被请求人涉嫌实施了专利侵权行为。
(5)属于受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管辖范围和受理事项。
(6)当事人任何一方均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并且双方没有仲裁约定。
立案后发现请求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撤销立案通知书,并通知不予立案。
2.1.3.1.1请求人的资格请求人的资格审查,适用2.1.2.1的有关规定。
2.1.3.1.2本国请求人请求人是个人的,应当要求其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并与原件进行核对。
请求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书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
请求书的附件中应当包括以下材料,并将其作为请求书的附件:(1)加盖本单位公章的法人证书复印件或者有效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2.1.3.1.3外国或者港澳台请求人请求人是外国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交所在国公证机关的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请求人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2.1.3.1.4本国申请人与外国或者港澳台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请求人本国申请人与外国或者港澳台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本国请求人适用2.1.3.1.2的规定,外国或者港澳台请求人适用。
2.1.3.1.5请求人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请求人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出示专利实施许可合同正本,并提交复印件。
2.1.3.2明确的被请求人被请求人的资格审查,适用2.1.2.2被请求人的有关规定。
明确的被请求人一般指有确定的被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有确切的住址或者地址。
2.1.3.3请求书请求人应当提供请求书正本一份并按照被请求人的数量提供相应请求书副本。
请求书应当记载以下内容:(1)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其他事项,委托代理人的,代理人的姓名和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
(2)被请求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经营者的姓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及其他事项。
(3)请求事项、理由和侵权事实,其中,侵权理由如:侵权分析对比;侵权事实,应当说明侵权的基本情况,如: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购买被控侵权产品时间、地点以及过程等。
(4)附证据材料清单。
(5)请求人的签章。
(6)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请求人提出的请求事项,不得超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法定职权范围。
2.1.3.4授权委托书请求人可以委托1至2人作为代理人,委托他人作为代理人时,必须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载委托事项和权限。
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请求、进行和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授权委托书记载的委托权限为特别授权的,应当要求请求人明确特别授权的具体事务。
未明确委托权限的,应当对其能够代理的和不能代理的行为予以明确。
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形成的授权委托书,应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办理公证、认证或其他证明手续。
授权委托书为外文的,应当附中文译本。
中文译本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翻译机构翻译,由翻译人员签名并加盖翻译机构公章。
未提供中文译本的,退回其授权委托书并通知其在指定期限内将中文译本和授权委托书原件一并提交。
2.1.3.5专利证明文件2.1.3.5.1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专利证书、专利公告文本(公告页、附图、权利要求书、说明书等)复印件,并提供专利证书原件以供核对。
2.1.3.5.2专利法律状态证明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出具专利登记簿副本的原件,或者专利证书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等能够证明涉案专利有效存在的证明。
2.1.3.5.3专利权评价报告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在2009年10月1日之前的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专利侵权纠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实用新型专利检索报告,作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
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在2009年10月1日之后(含该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涉及专利侵权纠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出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
2.1.3.6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是指请求人提交的能够证明被请求人实施侵权行为的相关物证、书证等证据。
请求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应当是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交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经受理该案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权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供该产品是新产品的证据。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程序中,只有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第一,依照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应当是新产品,所述“新产品”是在专利申请日以前在我国未曾出现过的产品;第二,被请求人制造的产品与采用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相同。
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被控侵权产品的实物及相关购物凭证的公证文书,因特殊情况无法获得发票的,应当要求请求人提交购物收据。
宣传画册、网站资料等形成证据链的,可以作为证明侵权产品的证据。
2.1.3.7.1实施专利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2.1.3.7.1.1公证文书执法人员对请求人提交的公证文书,只做形式上的审查。
如果公证文书在形式上存在严重缺陷,例如缺少公证人员签章,执法人员可以要求其补正。
2.1.3.7.1.2域外证据(1)请求人提交外文证据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交中文译本;未提交中文译本的,该外文证据视为未提交。
请求人可以仅提交外文证据的部分中文译本;该外文证据中没有提交中文译本的部分,不作为证据使用。
(2)域外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2.1.3.7.1.3港澳台证据请求人提供的证据是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形成的,执法人员应当要求其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2.1.3.7.2相关证据材料的审查2.1.3.7.2.1证据材料提交时间执法人员应当要求请求人在提交请求书的同时提交有关证据材料。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要求其在举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提出延期提交证据材料的请求,并说明原因。
对于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案件合议组提出意见,经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
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2.1.3.7.2.2外文证据的初步审查执法人员在接收当事人提交的外文证据时,应当审查其是否提供中文译本;未提供中文译本的,退回其外文证据并通知其在指定期限内将中文译本和外文证据原件一并提交。
中文译本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翻译机构翻译,由翻译人员签名并加盖翻译机构公章。
2.1.3.7.3证据材料的签收(1)执法人员在接收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后,应当审查其是否是原件;不是原件的,应当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对后,在复印件上加盖“核对无误”公章,并由核对人签章。
(2)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应当对证据材料进行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
(3)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时,执法人员应当填写《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并由当事人签名确认。
《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二联,第一联附卷,第二联交当事人。
2.1.4立案步骤2.1.4.1接收材料,出具清单执法人员接收请求人或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后,根据2.1.3的规定进行初步审查。
符合受理要求的,由执法人员对有关复印件与原件进行核对,加盖“核对无误”公章并签名。
将提交文件的名称、份数、页数、原件或者复印件、收件时间以及提交证据材料情况填写《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二份,由请求人或其代理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2.1.4.2审查与报批请求人提交证据材料完毕后,执法人员应当根据2.1.3的要求进行立案审核,提出是否立案的意见,并填写《立案审批表》,经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
2.1.4.2.1批准立案执法人员认为符合立案要求的,提出立案的意见或者建议报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
办案处(科)室负责人经审查认为可以立案的,应当指定3名或3名以上单数执法人员作为案件合议组成员,包括合议组组长一名和合议组成员若干,报局领导审批。
经局领导批准,同意予以立案的,案件合议组组长应当负责对案件编写案号,制作《受理通知书》、《答辩通知书》等文书。
2.1.4.2.2不予立案执法人员认为不符合立案要求的,提出不予立案的意见或者建议报办案处(科)室负责人审定后,报局领导审批。
局领导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的,执法人员应当制作和报批《不予受理通知书》,在收到请求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请求人。
《不予受理通知书》应当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并应告知当事人如不服本通知,可以在60日内向有行政复议权的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3个月内向有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就请求处理的事项另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