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电视节目编辑:电视节目的编辑是根据节目的要求,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最佳的剪接点(编辑点)进行组合、排列,包括对声音(同期声、解说词、音乐、效果声等)进行设计和处理,以彻底地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
2、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要目的,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
3、特写聚焦法:镜头对准被摄体,将变焦推至特写,再旋转聚焦环,在寻像器中观察,使景物清晰,这样在拍摄进程中物体基本一致保持清晰。
4、景别: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5、线条透视规律:A.远近不同,景物形状大小不同。
(近大远小);
B.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相互平行的线条,在视点上看过去,向中间主点聚集,越远越靠拢,越远越集中,最后成为一点。
(近分远合);
C.近处的物体轮廓线条清晰,特征明显;越远越模糊甚至无法看清.(近清晰,远模糊)。
6、电子编辑:是电视镜头组接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用两台编辑录像机进行有选择的复制方法,一台重放素材带,将选好的素材镜头顺序录制到录像机内的磁带上并保证连接点准确和稳定。
7、蒙太奇:对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按一定的思维逻辑和顺序,将一个个零散镜头组接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节目。
8、镜头:电视摄像机从开始拍摄到停止拍摄期间所取得的连贯片段。
9、轴线规律:在拍摄时为了保证在一组相互连接的镜头中的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就是摄像时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律。
10、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解释并画图)在轴线一侧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位置构成一个底边与轴线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机位可以设置在三个顶端上,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三角形机位布局。
简答题
1、简述电子编辑的流程。
(一)编辑系统的连接
(二)编辑系统的调整
(三)确定编辑形式
(四)编辑入点和编辑出点的确定
(五)预演
(六)开始编辑
(七)重演
2.简述蒙太奇的作用。
(一)结构作用
(二)创造思想
(三)创造时空
(四)创造运动,创造节奏
3、电子编辑的优点是什么?
(一)不损伤磁带,同一素材能多次使用。
(二)能随意录抹,可反复修改。
(三)能准确迅速的找到合适的编辑点,且保持编辑点前后信号相位的连续。
(四)声音与图像可以完全吻合,并能分别修改。
(五)编辑精度高,可实现编辑的自动化。
4、电视摄像构图的特点是什么?
(一)影视构图的时值性
时值性取决于下列因素:画面内容的繁简、信息量大小、含义深浅、表现手法、观众的接受水平。
(二)叙事性
(三)构图的对位与呼应
(四)画面表现的运动性
1、运动拍摄法表现运动的对象
2、运动拍摄法表现静止的对象
3、静止拍摄法拍摄运动的对象
4、静止拍摄法表现静止的对象
(五)处理的多变性
1、客观视点
2、主观视点
3、主客合一视点
4、主客互换视点
(六)声画结合
5、简述主体的直接表现方法。
(1)使主体在画面上占有较大面积,或安排在画面最近处,使观众一目了然。
(2)把主体放在观众视线最集中的画面部位加以表现。
6、简述组合编辑的步骤。
(1)编辑方式选择
(2)放像机找入点
(3)放像机入点储存
(4)录像机找入点
(5)录像机入点储存
(6)编辑预演
(7)编辑点帧间修正
(8)执行编辑
(9)终止编辑
7、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的区别是什么。
(1)组合编辑为总消磁头工作,每个出点后有一个三角形空白区,因而不能用来修改已经编辑好的节目带;插入编辑总消磁头不工作,旋转消磁头工作不存在空白区,可以修改图像或声音。
(2)组合编辑同时记录视频、音频和CTL信号;插入编辑可以根据需要只更换视频或某一声道音频,或同时更换视音频。
(3)组合编辑方式下,控制磁头处于记录状态;插入编辑方式下,控制磁头处于重放状态。
9、处理加工信息的电视媒介技术是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依赖之一,我们把它分为媒介硬技术与媒介软技术两部分。
请简述主要的媒介硬技术与媒介软技术。
媒介硬技术:摄像机、照明器材、固定设备、话筒、调音台、录音机。
媒介软技术:1、摄像技术
2、录音技术
3、照明技术
4、编辑技术
10、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在摄像时要进行手动光圈调节。
简述当景物亮度不足或过亮、景物亮度不均匀或反差过大、运动镜头景物亮度显著变化三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手动光圈调节?
1、当景物亮度不足或特别亮时,先使用自动光圈方式。
光圈将以景物的平均亮度值测试,并停在一相应的光圈值位置上,然后将光圈方式选择按钮键拨到手动位置,在改变半档或一档光圈实际使用。
2、当景物亮度不均匀或亮度反差很大时,先用自动光圈方式,在同一焦距下分别测的景物亮部与暗部的光圈值。
然后由拍摄者决定,是通过照明来改善景物的亮度比,还是对景物的亮度或暗部进行取舍。
如果选择后者,就要用手动光圈。
这时,把光圈选择按钮由自动拨到手动,调整光圈,同时观察寻像器上的画面效果,知道自己需要特别表现的部分景物得到很好表现为止。
3、运用技巧性镜头时,如果景物亮度显著地变化就需要手动光圈。
第一种处理方法是以自动光圈方式拍摄测出起幅的光圈值与落幅的光圈值,再取两者的中间值,然后采用手动光圈拍摄。
第二种处理方法是以落幅画面的光圈值为准,以保证落幅的质量。
因为一个镜头的连续画面中,落幅画面常常是这个镜头所表现内容的重心,对他的画面质量要求较高。
论述题
1、后期编辑时为了保持视觉连贯,不要产生视觉跳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一、合乎逻辑:1、符合生活逻辑
2、体现时间上的连贯
3、表现空间的连贯
4、表现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保持视觉连贯,不要产生视觉跳动
1、相邻镜头主体形象相似
2、景别变化要遵循循序渐进
3、同机位景别的镜头不能相接
4、遵循画面中位置匹配的原则
5、视线方向的匹配
6、主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保持一致
7、遵守动接感、静接静的原则
8、镜头的组接要注意影色彩的统一
2、前期拍摄时如何处理好画面结构要素中主体、陪体、环境等因素?
一、主体及其处理:1、主体:是电视画面表现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
2、主体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以近景、特写等近距离景别拍摄,让主体在画面中位于视觉中心并占有较大面积,以突出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和主导地位。
间接表现:是以较大景别将主体处于环境的衬托和气氛的渲染之中加以突出表现。
二、陪体1、陪体是用于烘托、补充、说明主体的结构对象,与主题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特定的表现情节。
2、陪体有直接表现和间接表现
直接表现:指陪体形象的全部或部分直接出现在画面上、帮助说明和衬托主体间接表现:指陪体并不能直接表现在画面上,而是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与画面主体保持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以引发观众的联想、丰富画面表达的内涵,加深画面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
三、环境1、环境使用与表现主体所处于的场地、位置、时间、季节、气氛等时空、意境方面的构图对象,对主体情节起烘托渲染作用,加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
2、环境包括前景和背景
前景:位于主体之前出现的对象称为前景。
作用有:(1)增强空间透视
(2)美化平衡画面
(3)增加动感
(4)说明主体和主题思想
背景:位于主体之后出现的对象称为背景。
作用有:(1)交代环境的特点
(2)衬托突出主体
(3)表现空间深度
(4)显示主体运动
背景的处理原则:1、注意使背景与主体形成影调、色彩的对比
2、利用各种手段简化背景
3、注意选择有特色的背景来说明和烘托主体
四、画面空间:指电视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它同样是构成电视画面的组成要素,
是一种特殊的构图对象。
画面空白部分的处理:1、人物视线方向或建筑物朝向方向的前方,留出空白
2、运动物体前方留出空白
3、主体周围留出空白,突出主体
4、动态画面中,应注意重头上空白
61、电视用来传播信息的符号是声音和图像,用德弗勒发展的信息传播模式看,电视传播的全过程相应地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的环节.请填写下图空白方框。
7、下面是一个摄像机的镜头,请在方框中标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