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一)填空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3、集中性和指向性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的稳定性。
5.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感觉的规律表现: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8、在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它是以差别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_反比_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二)单项选择题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C)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D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B)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9.上完语文课很快转移到数学课中,这体现了(C)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0.12岁以上的少年的注意力的可以连续集中( C )分钟左右。
A.20B.25C.30D.4011.初二到高二时的注意转移发展的特征是( D )。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下降D.停滞1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 A )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是红色的,很香,这样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好漂亮,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15.喝了中药后再来喝开水,觉得开水比往常的甜,这是( B )的心理现象。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A )的作用。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 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1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C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8.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20.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 B )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2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C )A. 识记保持、回忆、遗忘;B. 再现再认、回忆、遗忘;C. 识记、保持、再现回忆D. 保持、再认、遗忘、回忆2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D)A. 语义记忆;B. 短时记忆;C. 情节记忆;D. 感觉记忆2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C )组块A. 5±2;B. 6±2;C. 7±2;D. 8±2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C )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25.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比中间部分容易记住,原因是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只是受到( A )影响。
A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C 干扰抑制D 双重抑制2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D )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27. 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B )A. 意义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情景记忆28.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B)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29. 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A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29. 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B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31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D)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32、(三)多项选择题1、注意是指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BD )A 选择性B 集中性C 判断性D 指向性2、注意的特性是(ABCD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2、注意的功能是(ACD )A.选择功能B.迁移功能C.保持功能D.调节功能2、注意的种类是(ACD )A.无意注意B.集中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3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AC )A.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熟练的,或只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是熟练的;B. 同进进行的活动只能有二种且熟练。
C.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D.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不一定有密切联系。
4、感觉的规律有(ABCD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相互作用D.联觉5、知觉的特征是(ABCD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6. 记忆具有(ABCD )四个环节A. 识记;B. 再认;C. 保持D. 回忆7 遗忘是指(BC )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8. 遗忘理论包括(ABCD )A. 衰退理论;B. 干扰理论;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9. 记忆的系统有(ACD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10. 记忆的品质包括(ABCD )A. 记忆的敏捷性;B. 记忆的持久性;C. 记忆的准确性;D. 记忆的准备性(四)判断题1.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心理过程的而存在。
(×)2、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
(√)3、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4、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5、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和成人一样的。
(×)6、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转移能力越强,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难。
(×)7、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等因素影响的。
(√)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 长时记忆里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干扰新信息的学习。
(×)11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12、12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五)名词解释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注意转移、感觉、知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六)简答题1.简述注意的品质。
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3.简述感觉的规律。
感觉的规律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4.什么是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5.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答: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是通过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进行的。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6.简述知觉特征7.简述中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有哪些?9、如何增强记忆力?10、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1、简述科学的记忆方法。
(七)案例分析案例一、一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满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1、请你判断,教师如此布置教室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2、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如何布置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为什么?答: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略案例二、.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其原因是:发生了时间错觉(1)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
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
(2)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
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
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
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案例三、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