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丙环唑对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丙环唑对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白粉病
药效分析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明确该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每亩用量、对小麦安全性以及使用方法。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作物品种:扬麦158。

2.2 环境条件
试验在藻溪镇九里村大畈小麦田里,前茬作物为水稻;土质为黄泥砂田,PH 值为6.8。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25%丙环唑EC(浙江禾本农药化学有限公司)
3.1.2 对照药剂
25%敌力脱EC(先正达公司)
3.1.3 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3.2 小区安排(略)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18m2。

重复次数:四次重复。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对植株叶片均匀喷雾。

3.3.2 施药器械
施药采用PB—16手动喷雾器。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试验施药时,植株上已有明显白粉病病斑,4月6日第一次喷药,隔7天施第二次药。

3.3.4 使用容量
亩用药液量为50Kg。

3.3.5 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作物未施用过其它药剂。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略)
4.1.2 土壤资料
土质为黄泥砂田,PH值为6.8,有机质含量1.9%。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4月6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一次药后7天、第二次药后10天分别调查防治效果。

整个试验期间共计调查3次。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17980.1-17980.53—2000。

每小区对角线固定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0.25 m2植株,每株自上而下调查全部叶片病情。

病情分级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GB/17980.1~17980.53—2000。

计算公式如下:
∑(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叶数×9
CK
0×PT1
防治效果(%)=〔1-〕×100
CK
1
×PT0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 ——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 ——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 ——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该药剂对小麦无药害。

4.4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5 对其它生物影响
4.5.1 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未见该药剂对其它病虫害有何影响。

4.5.2 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未见该药剂对其它非靶标生物不良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表2 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结果
5.1小麦白粉病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白粉病在25ml/667m2、35ml/667m2和45ml/667m2的处理浓度下,经一次用药的防效分别为4
6.9%、62.8%和74.2%,对照药剂25%敌力脱EC在35ml/667m2的防效为6
7.1%;25%丙环唑EC在25ml/667m2、35ml/667m2和45ml/667m2的处理浓度下,经二次用药的防效分别为5
8.3%、72.4%和84.6%,对照25%敌力脱EC的防效为74.2%;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白粉病在35ml/667m2的防效与对照药剂25%敌力脱EC在35ml/667m2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见表2)。

5.2 25%丙环唑EC对小麦白粉病有较理想防治效果,田间使用浓度建议: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推荐用量为35-45ml/667m2,对植株叶面均匀喷雾,隔7天施一次药,连喷2次,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5.3在整个试验期间经多次观察,试验药剂25%丙环唑EC各处理试验小区小麦植株生长正常,没有发现药害现象;试验地中能观察到其它生物的正常活动。

因此,该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使用安全。

附原始统计分析表25%丙环唑EC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