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报审表编号:轨道交通通用表-045重庆西部国际会展中心边坡防护施工方案拟制:审核:审批: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施工原则 (1)三、工程概况 (2)四、施工方案 (2)4.1总体方案 (2)4.2施工方法 (2)4.2.1石质边坡处理 (2)4.2.2土质边坡的处理 (3)五、施工工艺 (5)5.1钢筋混凝土框格 (5)5.2锚杆施工工艺 (5)5.3挂网工艺 (6)5.4喷射砼工艺 (6)5.5浆砌工程 (7)六、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8)七、安全及环保措施 (9)边坡防护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重庆轻轨建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稿)。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
3、《***轨道交通建设》环保的相关要求。
4、我国现行的轻轨工程设计、施工规范、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5、《***设计施工图》;6、国家、铁道部及***的适用于本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规则、规定、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等。
7、***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管理办法、标准及关于本项目的有关管理办法、标准、通知、会议纪要等文件。
二、施工原则1、尽量减小施工范围,减少对耕田、植被的破坏,保持原有的水系畅通。
2、结合道路周边居住群众的生活,方便当地生活,尽量减少对当地人民生活造成阻碍和不便。
3、保证道路畅通,确保行人、车辆安全通行;4、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弃渣及时清运。
5、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6、保护周边环境。
7、优化细化方案,可操作性强,经济可行。
根据以上布置原则,结合我部现场考察得到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工区的地理环境和周边情况,边坡处理将尽量与原有生态环境、生活、生产设施相适应、协调。
三、工程概况***(),本施工段工程起于K8+765.800(),止于K11+945(),全长3179.2m。
本标段位于***,从南到北工程量依次是:双线区间隧道373.074m(K8+765.800至K9+138.874)、80m连续钢构大桥172m,(K9+138.874至K9+310.874)、会展中心站区间隧道1614.886m (K9+310.874至K10+925.760,其中约1231m为单洞双线隧道,约383m为单洞单线隧道)、会展中心站282m(K10+925.760至K11+207.76)、会展中心站至会展北站区间737.24m临时的施工出碴支洞共计971.835m。
全线沿途主要是村庄,由于新会展中心建设,大部分房屋已经拆迁。
地形多为山坡和农田。
我工区修建便道共计9条,其中新修便道7条为新修便道,2条为既有便道改造。
四、施工方案4.1总体方案根据当地地质水文资料,结合设计情况和现场实际,对便道施工或场地平整开挖出来的石质边坡以及便道和施工场地填方的土质边坡分开进行处理。
对挖方形成的石质边坡采用锚网喷支防护,对填方形成的土质边坡采用混凝土框格骨架内网喷防护。
4.2施工方法4.2.1石质边坡处理对于开挖的石质边坡进行刷坡处理,刷坡的坡度不大于1:0.5,刷坡表面平顺,危石清除干净。
垂直坡面搭设3m长ф25的砂浆锚杆,间距1.5m*1.5m,20cm*20cm的ф8圆钢钢筋网片,喷20cm厚的C25混凝土进行防护,每5米设置一道变形缝。
每2.5米设置一根ф50的PVC排水管。
施工处理方案及支护参数见《石质边坡处理断面图》。
石质边坡处理断面图4.2.2土质边坡的处理对于便道施工、场地平整时填方形成的土质边坡采用混凝土框格骨架内网喷防护的形式进行处理。
处理的施工步骤是:截水沟→表面修整→混凝土框格防护→网喷支护。
①截水沟截水沟:在边坡的顶部设置截水沟,截水沟采用浆砌片石,水沟净空尺寸为:上断面口宽60cm,底部宽35cm,高40cm,浆砌厚度为30cm。
利用截水沟将地面水排除至施工区外,避免水流入边坡内。
②表面修整:对边坡表面进行修整,刷坡坡度不大于1:1,对边坡较高时每10m设置一个平台,平台的宽度为2m。
修整主要采用人工修整,从上往下进行。
修整过程中将表面进行拍实,然后施做工程防护及网喷混凝土。
③台阶平台喷射20cm厚的C25砼,以防止雨水下渗。
坡面设置喷射混凝土框架网格,形成防护骨架。
网格横梁为0.5m*0.5m,每2m 设置一道,网格竖梁为0.4*0.3m,每2m设置一道。
在框架网格的交点位置设置5m的Φ25砂浆锚杆。
框格之间部分采用网喷混凝土封闭,喷混凝土厚度为20cm,钢筋网为φ8钢筋,网格尺寸为0.2*0.2m。
相关参数见《土质边坡防护图》。
④网喷支护在喷射砼框格内采用网喷支护形式,钢筋网为φ8钢筋,网格20cm*20cm,C25喷射混凝土厚20cm。
在喷射砼框架时将钢筋网嵌入喷射砼隔挡和横梁内。
11土质边坡混凝土格构防护立面图土质边坡处理纵断面图土质边坡混凝土格构防护纵断面图五、施工工艺5.1喷射钢筋混凝土框格(1)框格基础开挖框格基础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尺寸不小于框格横梁和纵梁的结构尺寸。
(2)钢筋绑扎每个框格梁采用4根Φ22的主筋和φ8@0.3的箍筋。
钢筋采用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D,钢筋接头按照规范要求错开。
(3)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喷C25砼厚20cm。
5.2锚杆施工工艺(1)锚杆杆体及制作锚杆根据不同地段,采用32MnSi螺纹钢制成长度及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锚杆杆孔、孔深严格控制,一般大于设计锚固深度20cm。
(3)用高压风清除残留物,准备灌浆,砂浆一般用425水泥,细砂及FDN-5高效减水剂配制。
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机械拌合砂浆,保证其强度。
水泥∶砂=1∶4,掺入3%的减水剂5.3挂网工艺(1)钢筋网的材料采用φ8焊接成网格。
单层单片长1米。
搭接长度不小于1个网格。
(2)钢筋网铺设,在浆砌片石时将钢筋网嵌入片石内。
有锚杆时先将锚杆上的砂浆等杂物清除,将预制好的钢筋网片四个角固定在锚杆上,用焊条焊牢,使其在喷射砼时不晃动。
在钢筋网与坡面之间用砼块垫起,保持约5cm间隙,起保护层的作用。
5.4喷射砼工艺(1)采用湿喷工艺,以减少粉尘和回弹,其工艺流程为:(2)砼料的原料及配合比水泥:选用425号硅酸盐水泥砂:采用坚硬中粗砂,细度模量>2.5,含水率控制在2~7%。
石子:采用坚硬8~10mm碎石,最大不超过15mm,须设砂石集料风雨棚,控制含水率。
液态速凝剂:分期分批进货,保持新鲜。
外加剂:适量减水剂、助泵剂。
水泥∶砂∶石子一般为1∶2∶2~1∶2∶3水灰比0.4~0.6,坍落度8~12cm,初凝时间>5分钟,终凝时间<10分钟。
(3)喷射砼操作应先冲洗岩面使之润湿干净,并埋设砼厚度控制标志。
(4)喷射时喷咀流束应先作小圆圈慢慢移动并垂直工作面,保持喷嘴距岩面约1米左右,并且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使喷层表面略具光泽度,避免砼流失和大块坍落。
5.5浆砌工程(1)石料所选料场的岩石性质和开采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和有关部门书面批准。
石料标号必须符合图纸规定,应采用石质坚固、结构密实、色泽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的硬质石料。
石料不带有妨碍砂浆正常粘结的泥土、油渍或其它有碍砌体施工质量的物质。
片石: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卵形和薄片状者不得使用,用作镶面的片石要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加以修整,片石标号不小于25Mpa。
块石:其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行,厚度不小于20cm,宽度约厚度1.0~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倍,石料的尖锐边角要凿去。
用作镶面的块石,要有一个平面,并由外露面四周向内修凿至少7cm的凹槽,表面凿出的凹槽深度不大于2cm,角隅石或其它特殊的镶面石,根据需要修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块石标号不小于25Mpa。
石料在使用前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或其它有害物质清洗干净。
砌筑之前,将基础夯实平整,达到设计要求方可砌筑。
砌体外露面,由坡口至坡顶镶面的块石,选用较大、平整并略加修整。
护面墙的坡脚按图纸要求的深度嵌入基槽,凡坡脚与混凝土或砌石基础相接时,将相接的基面打毛并坐以砂浆。
护面墙砌体较长时要分段砌筑,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六、质量控制、保证措施:1、清除刷坡和松土危石时,特别要将树根、草皮除净及凹陷处填实,避免这些地方渗水。
2、钢筋网及锚杆不得外露,特别喷层周边与未防护坡面的衔接应作封闭处理,预防水从缝隙渗入。
3、锚杆、钢筋网应按设计深度施工并加工,且须两者焊接牢固。
4、应设置喷层厚度控制标志,严格控制其厚度,并须要求喷咀距岩面1米左右施工。
5、作好实验设计及现场取样,严格控制其强度。
6、墙直,曲线段圆顺,砌筑面平整美观。
7、砌体坚实牢固,缝隙间砂浆饱满。
8、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责任制,使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认真审核施工图纸,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掌握施工标准,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和工艺要求。
9、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严格监督下进行,质检工程师有质检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现象要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
10、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先班组、施工队自检,然后由公司复检,合格后及时让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施工。
11、加强工程试验,建立台帐和施工记录,严把材料关,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场。
12、施工所用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验。
确保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
13、坚持“三级测量”复检制,各测量桩点,要认真保护,施工中有可能损毁的重要桩点应加强保护,做好护桩,施工测量放线要反复校核。
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中线水平及结构物位置正确。
七、安全及环保措施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和交通部颁布的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2、建立完善的生产安全条例及工地安全检测,特别是高空作业的安全绳安全帽等物件须配齐。
3、加强日常的安全专职巡检,及安全监督。
4、制定创优规划,按规范施工,实行层层负责制,建立质量卡、管理卡。
5、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及法律条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振动、噪音对环境的污染及危害。
6、边坡弃碴要按设计弃土石,防止土石流失污染农田或河流。
7、采用有效的除尘,静音设备,使其达到国家有关文件指标。
8、加强施工场地用电管理,线路架高应合理、标准,保证绝缘良好,各种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均设置漏电保护器,确保用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