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止咳糖浆工艺规程3

小儿止咳糖浆工艺规程3

陕西德福康制药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标准操作规程—工艺规程小儿止咳糖浆工艺规程文件编号:SOP-FM401-00第1页共15 页批准人日期QA审核日期审核人日期执行日期分发号起草人日期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分发部门质保部、质控部、生产部、设备部、生产车间1.目的:规范小儿止咳糖浆生产工艺管理,确保产成品质量稳定。

2.范围:小儿止咳糖浆生产全过程的各个工序。

3.职责:小儿止咳糖浆前提取车间主任、小儿止咳糖浆制剂车间主任主管、各操作工执行、QA监督。

4.内容:4.1产品名称:中文名称:小儿止咳糖浆汉语拼音名:Xiao,er Zhike Tangjiang4.2产品概述:4.2.1功能与主治:祛痰、镇咳药。

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咳嗽。

4.2.2规格:60ml/瓶;100ml/瓶;120ml/瓶。

4.2.3用法用量:口服,3-4次/日;2-5岁一次5ml;5岁以上一次5-10ml;2岁以下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4.2.4性状:本品为红棕色的半透明黏稠液体;味甜。

4.2.5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4.2.6产品代码:C0964.2.7 有效期:24个月4.2.8包装形式:100ml×1瓶/小盒×10小盒/中盒×10中盒/1箱。

4.3产品处方:4.3.1工艺处方(规格:每瓶装100ml原辅料名称标准每1000ml中用量备注甘草流浸膏中国药典150ml桔梗流浸膏中国药典30ml橙皮酊中国药典20ml氯化铵中国药典10g蔗糖中国药典650g苯甲酸钠中国药典2g4.3.2批生产处方(20000瓶)原辅料名称标准每20000瓶中用量备注甘草流浸膏中国药典30万ml桔梗流浸膏中国药典6万ml橙皮酊中国药典4万ml氯化铵中国药典2万g蔗糖中国药典1300kg苯甲酸钠中国药典4000g4.4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4.5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10261204.6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D 级小儿止咳糖浆剂工艺流程图 一般级别4.7.制剂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4.7.1.工艺条件:洁净区操作间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洁净级别D 级。

4.7.2操作过程桔梗流浸膏甘草流浸膏蔗糖、注射水制 备过 滤配 料 二次过滤 包 装 灌 装半成品 辅料氯化铵陈皮酊糖浆瓶、糖浆盖4.7.2.1生产前的检查与确认:4.7.2.1.1检查确认生产场所是否还留存有前批生产的产品或物料,生产场所是否已清洁,并取得“清场合格证”。

4.7.2.1.2检查确认生产现场的机器设备和器具是否挂上“已清洁”状态标示牌。

4.7.2.1.3检查确认所使用的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

是否有相关质检报告单,合格品才能使用。

4.7.2.1.4.检查确认与生产品种相适应的批生产指令、相应配套文件及有关记录是否已准备齐全。

4.7.2.1.5.检查确认生产场所的温度与湿度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室内温度应控制到18~26℃;湿度应控制到45~65%。

4.7.2.1.6.称量前,称量器必须每次校零,并定期专人校验,做好记录。

4.7.2.1.7.检查仪器仪表均已校验并在校期内。

4.7.2.2工艺用水4.7.2.2.1、配料用注射水。

4.7.2.2.2、注射水贮存不得超过24h。

可采用121℃,30分钟灭菌程序处理系统。

4.7.2.2.3、注射水各项下检查应符合规定。

4.7.2.3配制工序的管理4.7.2.3.1、称量管理4.7.2.3.1.1只有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放行的原辅材料,方可配料使用。

称量前应核对原辅料品名、批号、生产厂、规格等,应与检验报告单相符。

4.7.2.3.1.2以原料检验报告单作为计算依据,原料的使用量要根据原料的实际含量、干燥失重进行换算,按处方量的100%投料。

计算好原辅料的用量和所需配制的体积,并有双人复核。

核对配料工艺指令中投料量是否正确,如有误与工艺员联系进行纠正。

g/L * 配制体积(L)原辅料(㎏)=含量(%)*(1-水分%)*10004.7.2.3.1.3原辅料在送入洁净区之前应去除外包装,用丝光毛巾蘸75%乙醇溶液清洁物料外包装表面, 将已清洁或拆包的物料移至传递窗内,紫外灯照射30分钟。

由洁净区内人员从传递窗内取出,原辅料送至洁净区原辅料暂存间存放。

4.7.2.3.1.4 称量前,台称及天平必须每次校零,定期校验,并有检定合格证。

称量操作在称量间内进行,要用电子台称,临用前称量,称量完毕要立即清理称量台和电子台称,动作要轻防止粉尘飞扬。

称量好的药用炭立即投入到装有注射用水的烧杯内浸湿。

4.7.2.3.1.5称量时按限额领料单核对原料品名、批号、重量、检验报告单号。

称量时必须有复核人,操作人和复核人均应在称量原始记录上签名。

4.7.2.3.2、配制(20000瓶)4.7.2.3.2.1每一批配制罐必须标明所配制药液的品名、规格、批号和配制量。

4.7.2.3.2.2配制时,每一种原辅料的加入和调制必须由核对人确认并作好记录。

4.7.2.3.2.3配制过程中的温度和配制的最后定量均要有复核人确认,并有操作人和复核人签字。

4.7.2.3.2.4制备:将注射水766kg加入浓配罐内,开启搅拌机,加入甘草流浸膏、桔梗流浸膏,开启蒸汽阀(温度控制在95-100℃),待煮沸后开始计时搅拌煎煮30分钟,将蔗糖1300kg 投入,搅拌煎煮30分钟混合均匀,关闭。

4.7.2.3.3、过滤:开启过滤系统及浓配罐开关,将煎煮好的药液趁热过滤(300目)至稀配罐完毕后顶适量注射水,关闭电源及阀门。

4.7.2.3.4配料:浓配液输入稀配罐后,开启搅拌机,循环冷却水,将其冷却至50℃以下,然后将处方量的陈皮酊、氯化铵以及苯甲酸钠4kg(用适量注射水溶解)加入配料罐内,加注射水至200万ml。

,继续搅拌,混合30分钟。

4.7.2.3.4二次过滤:开启二次过滤系统及稀配罐开关,将稀配好的药液过滤(300目),药液的过滤在D级洁净级别的房间内进行,均采用密闭系统。

过滤药液至药液纯正均匀,经中间体检验合格后才能灌装。

监控项目监控方法监控标准频次性状目测本品为红棕色的半透明黏稠液体;味甜。

每批PH值酸度计 5.0-7.0 每批相对密度密度计 1.20-1.30 每批4.7.2.3.4、配剂后用具的处理:4.7.2.3.4.1钛棒的清洗:钛棒按品种,在每完成每批操作后,送入容器清洗间用纯化水清洗钛棒表面的药液,再用注射水反冲三次,正冲三次凉干。

生产中更换品种时对钛棒进行再生,再生采用2%硫酸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注射水冲洗三次,并凉干备用。

4.7.2.3.4.2配液罐及管道的清洗:凡接触药液的配液罐用清洁球进行喷射清洗,再加入0.1%氢氧化钠溶液循环冲洗30分钟,然后用注射水冲洗三次,每次5分钟即可;4.7.2.3.4.3管道泵、钛棒筒式过滤器、管道的清洗:先用注射水冲洗二次,每次5分钟即可;再加入0.1%氢氧化钠溶液循环冲洗30分钟,然后用注射水冲洗三次,每次5分钟即可。

4.7.3灌装工序:4.7.3.1 工作前检查有清场合格证,设备、环境清洁状况,合格后生产,调节计量泵装量103.0±3.0ml。

灌装机操作执行灌装机操作SOP,开始时抽查装量每次按顺序抽取6瓶,装量在103.0±3.0ml之间,检查瓶盖,依次取6瓶,有无破损、压制不严密,操作过程中和结束时,检查一下装量和封盖情况,封盖后的半成品通过输送带送贴签机贴签后,再传检漏工序。

4.7.3.2配制好的药液一般应在当天灌装完毕,否则应将药液在规定条件下保存(最多不超2天),确保药液不变质。

4.7.3.3压盖时检查瓶盖的紧密度情况,质量符合要求后正式操作。

4.7.3.4操作过程中随时检查装量和压盖密封情况,剔除不合格品。

4.7.3.5中间产品盛器内应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日期,操作者姓名。

监控项目监控方法监控标准频次装量量桶103.0±3.0ml 每批封盖检查无破损、封盖端正严密每批4.7.3.6关机:灌封结束后,关闭电源。

4.7.3.7操作人员按要求认真填写批生产记录。

4.7.3.8完成操作后容器具的清洗: 每次使用后在容器具洁具间将灌装管道用纯化水冲洗,再用0.1%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分钟,用注射水冲洗三次(每次5分钟)即可使用。

4.7.4外包装:4.7.4.1包装规格:100ml×100瓶/1箱4.7.4.2包装材料的管理:检查所领取的包装材料是否经质管部确认合格,包装材料需专人保管,计数发放,并做好发放记录。

4.7.4.3印批号:在盒外规定的位置喷上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至,用油墨在大箱上印上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至。

4.7.4.4贴标签:在瓶上贴上标签,标签位置适中,标签规定位置喷上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至。

4.7.4.5装盒:每1瓶药和1张说明书及1只带有刻度的10ml量杯装入1小盒。

每10小盒装1中盒。

4.7.4.6装箱:每10中盒装1箱,每箱装1张产品检验合格证。

用封箱胶带封好,打包。

4.7.4.6.1将该产品的大箱制定位置印上生产批号和生产日期于大箱的两侧。

支好大箱,用胶带在箱底外长边接合处贴上胶带,整齐摆放在指定位置。

4.7.4.6.2将封好的小盒,按规定数量放入中盒。

将中盒按排列要求和数量放入箱内,不得多盒、少盒。

4.7.4.6.3每箱最上面放一张产品检验合格证,再加上垫板后封箱。

在箱外长边接合处贴上胶带,要平整、美观,胶带纸贴至两端折过5-6cm。

4.7.4.6.4合箱将上批剩余的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与本批药品进行合箱,在生产开始时进行合箱每批只准许有一箱合箱。

4.7.5入库4.7.4.1包装结束后,点清数量,填写包装批记录,入仓库暂存区待检,接质量部成品合格报告后,和仓库办理交接记录。

4.7.4.2入库,零头部分与下批成品混合装箱,作为混合箱入库,混合箱应在该箱的两侧指定位置上印有合箱的两个批号和每个批号的瓶数。

每批只能有一个混合箱。

不足最小包装单位的产品零头,在QA的监督下清点数量集中销毁.详见“产品合箱管理规程”。

4.7.6结束工作4.7.6.1剩余瓶送至内包材暂存。

4.7.6.2结束后应统计包装物的实用数、损坏数及剩余数,与领用数做物料平衡检查。

并按剩余包装材料处理程序处理剩余标签和报废标签。

4.7.7物料平衡检查: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各产品每一阶段的收率是否正常,应有检查、控制和处理的方法。

4.7.8清场:根据《药品GMP》的要求,每批产品的每一个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

以防止药品生产中不同批号、品种、规格之间产生污染和交叉污染,清场以后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4.7.8.1无积灰、结垢,门窗、室内照明灯、风管、墙面、开关箱外壳无积灰,室内没有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