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修改的地方:1要结合实际在学习傣族舞的过程中体现三道弯的重要性,现在论文中没有体现出来。
2通过舞蹈作品分析那块要以主题三道弯为主,现在分析的三道弯太少,没有扣住主题。
3注意论文要求的格式目录一、引言 (1)二:“三道弯”的基本概念 (1)三:傣族舞“三道弯”形成的基本要领 (1)(一)特殊的地域 (1)(二)文化的积淀 (2)四:三道弯的动律和体态分析 (2)(一)三道弯动律的基本特征 (2)(二)三道弯体态的基本特征 (2)五:“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以及重要性 (3)(一)“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 (3)(二)通过舞蹈作品分析三道弯在傣族舞蹈中的重要性及创新 (3)1:邵多丽的艺术创新 (3)2:雀之灵的艺术创新 (4)六:总结 (5)参考文献 (5)浅析傣族舞的“三道弯”摘要:傣族舞蹈对于三道弯的使用非常独到,除了和其他民族舞有着三道弯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且还结合了本民族的独特属性,比如下体多保持一种半蹲状态、身体和手臂都能够形成反S形状,从而更加丰富了三道弯的表现形式。
而傣族舞种的三道弯的独特魅力和其本身的文化和地域环境因素不无关系,当然这也和很多优秀的傣族舞蹈家们的创新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三道弯的基本定义着手,进一步分析了三道弯的律动特征和形体特征,再通过对傣族舞的两大经典作品的创新表现进行剖析,阐述了傣族舞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傣族舞;三道弯;发展一:引言傣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傣族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民族舞蹈的代表,优美、含蓄、轻盈、灵动表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状态。
傣族舞蹈风格多样,特点优美,特别是三道弯的灵活和创新的使用,让傣族舞蹈形成一种灵动飘渺,由不失刚毅稳健的独特魅力。
傣族舞蹈中的三道弯主要有三个关键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从从脚掌到弯曲的膝部、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以及手臂的动作三道弯,也就是手指尖到手腕、手腕到肘、肘到手臂这三道弯。
舞蹈动作多以半蹲状态做重拍向下,节奏均匀上下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颤动为基本的特点。
而这些特点和傣族人民所居住的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因素不无关系。
特别是现代舞蹈家对傣族舞蹈的持续创新,不仅仅让傣族舞蹈的三道弯变得更加鲜明,同时也让三道弯变得更加魅力十足。
二:“三道弯”的基本概念三道弯实际上是我国民间舞蹈一种特有的舞姿和造型,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舞蹈过程中整个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呈现一种拧的状态,主要包括头和胸;腰和臀以及胯和腿三个重要关节部位以反S缔造优美姿势。
同时在舞蹈过程中,腰、胸、胯是三道弯的主轴,并呈现动态三道弯,再加上一些肢体的技巧,就能够形成各种风格的三道弯。
在傣族舞蹈中,三道弯是一个最为明显的特色,动听的旋律再加上三道弯这种刚柔并济的舞姿,能够完美阐释傣族人民朴实大方的民族气质,而且三道弯除了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背后的思想和含义,但是也会通过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来传情达意,因此能够形成一种立体的感情传达氛围,从这点上来说,三道弯已经不是简单的对线条起伏状态、数量多少、已经三道弯难度的区别,更多的阐述了对曲线美的赞赏。
三:傣族舞“三道弯”形成的基本要领(一)特殊的地域傣族聚集区主要位于云南省、缅甸、老挝以及越南等交界处,能够兼容并蓄四面八方的文化精华。
傣族聚居区属于我国亚热带气候,常年雨水充沛,椰树高入云天,傣族人民都居住在干栏式楼上,翠竹掩映,溪流环绕,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而常年的炎热天气让众多女性穿着窄袖短衣以及筒裙,这样的装束更容易散发体内的热量。
这种窄袖短衣的重要特点就是紧紧套着胳膊,没有缝隙,前后衣襟刚好齐腰,因此在腰间就能够形成固定的S形,而且筒裙的装束也进一步突出傣族三道弯的特点。
这种装束让傣族妇女能够感觉清凉,同时也更加凸显了女性的主要性征器官,如胸、臀和腰。
因此能够让女性显得更加妩媚和性感。
当然这种独天得厚的自然环境也孕育了各种珍禽异兽,其中孔雀和色彩斑斓的蝴蝶就是这里的另外的主人,而这些美丽的动物和傣族人民长期融入在一起,这些动物的美丽形象久而久之就会在傣族人民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人们在狩猎或者遇到重大节日载歌载舞时就会不自觉的模仿这些美丽动物的形态,从而展现自己的喜悦之情。
而随着人们对这种舞蹈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动物形体的姿态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之后,就形成了现在的孔雀舞和蝴蝶舞等傣族的一些象征性的舞蹈。
而孔雀的各种姿态正是三道弯的完美体现,这些三道弯自然就融入了傣族舞蹈的精髓中。
(二)文化的积淀傣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百越族系,蛇和鸟是傣族的图腾,傣族和水也情有独钟,巢居和种植水稻,语言自成体系,喜欢吃异物。
在这些众多的民族文化渊源中,蛇和鸟的图腾正是孕育傣族“三道弯”的基础,因为鸟的静态形状就是明显的S型三道弯,而蛇在运动时,也能够形成三道弯。
与此同时,傣族都是滨水而居,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傣族人民对水有着天然且特殊的感情。
水在静态时表现得非常恬静,而在风乍起时,则水波滚动的S型形状正切合了傣族的三道弯。
而傣族人民为了进一步阐述对水的感情,每年还有泼水节,而泼水节从细节的动作和傣族人们的喜悦表情中,都会自然的流露出三道弯。
傣族人习水便舟的习俗进一步形成了赛龙舟、比划船的节日,在划龙舟时,人们走上船是的动作会呈现一种三道弯,比如人体的坐姿和赛船之间的三道弯,而在手持划桨时,手掌和手臂之间会形成三道弯,在比赛过程中,划船和水波的荡漾都会显示出三道弯。
水是孕育傣族三道弯柔美,优雅的根源,而蛇和鸟的动静结合则让傣族三道弯同时拥有了动率和体态基本特征。
四:三道弯的动律和体态分析(一)三道弯动律的基本特征傣族劳动人民长期居住在世外桃源般是人间仙境,宁静的家园养成了傣族人民不喜欢剧烈运动的习惯,人们体态安详,在舞蹈动作方面,节奏基本上以2/4拍的动律绵延不断,舞动动律基本特征为腿部保持半蹲状,重拍向下,双膝动态屈伸,并通过屈伸来带动身体的震动和摇摆。
脚步动律则以脚后踢为主,动作时快时慢,落地轻灵,这种律动不仅仅类似孔雀的行走方式,同时也类似亚热带大象的行走的稳健,可以说是一种蕴含了力量的灵动美,是将刚健和柔美进行了完美融合。
另外傣族舞蹈的三道弯还体现了一边顺之美,这种动律特征主要是因为傣族姑娘在挑水、挑谷以及扬场劳动式的动作,这些动作让手脚身三个部分顺着同一方向运动,同时在舞蹈过程中,这种一边顺的造型还融入了三道弯,进而形成一边顺和三道弯的融合。
(二)三道弯体态的基本特征三道弯具有非常显著的雕塑之美,每个舞蹈动作就好像一个个动态的雕塑展现在观众面前。
而且三道弯不仅仅是身体三个部位的反S型,实际上三道弯在人体的各个部位或者各个动作都能够体现出来。
人体三个核心反S型有三个部位,其一就是脚掌到弯曲的膝部;其二就是从漆部到胯部;其三就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部;而诸多细节也有三道弯,比如手臂的几个动作的三道弯,如指尖到手腕,手腕到肘部,肘部到手臂部;腿部同样也存在三道弯。
各个三道弯构成了人体立体网络三道弯。
这些三道弯往往通过掌型、曲掌型、孔雀头型以及孔雀嘴型以及孔雀爪型来体现手部的三道弯,而脚型的三道弯则有勾绷脚,手臂部位的三道弯则有低展翅、平展翅以及双合翅等,这些不同的翅状手位在舞姿造型主要模仿的是树桩上栖息的孔雀,自然低垂的翅膀呈现了较为完美的三道弯造型。
五:“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以及重要性(一)“三道弯”在傣族舞蹈艺术表现的内涵傣族舞蹈风格拥有民族舞的普遍形态,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立独行的风格,从舞蹈动作流露出来的情感更加细腻和内敛,充分展现了水的魅力,舞蹈动作充分运用手、脚、肢体以及身体和眼神来表达情感,一举手一投足各自风流,充分展现了艺术魅力。
傣族舞蹈的各个动作和姿态是一个不断加工和发展的过程,从模拟到发展,从发展到表现,从表现到写意,从写意到艺术创造,这个过程是一个从实体到抽象的转化过程,从而赋予了傣族舞蹈三道弯的艺术内涵。
而三道弯体态这种舞蹈姿态,虽然在其他民族舞蹈中也有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三道弯可以说是傣族舞蹈的灵魂所在,不同的出跨程度、不同的音乐节奏、不同的器乐演奏就能够展现不同的艺术意境,或是能够展现地域的风情和特有的舞蹈特点,从静态的雕塑美到动律美都能够极尽鲜明特色和韵律之美,也正是如此让三道弯在傣族舞蹈中拥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通过舞蹈作品分析三道弯在傣族舞蹈中的重要性及创新1:邵多丽的艺术创新舞蹈《邵多丽》在央视舞蹈大赛上获得了金奖,这说明了《邵多丽》这个舞蹈的精彩和艺术创新度,《邵多丽》音乐一响起就能够让我们立刻进入了现代和民族的交融情景,再加上三个花季少女在小溪边、穿林度花时的优雅小步,时而嬉皮玩笑,时而将自己的身体融入到自然中,和鱼儿一同嬉戏,一会儿又如同蝴蝶在翩翩起舞。
她们的舞姿从现代到民族,再从民族到现代,切换自然,现代和傣族舞蹈的三道弯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这是《邵多丽》对傣族舞蹈的艺术创新,让傣族舞的三道弯融入到现代舞蹈元素中,让民族舞蹈焕发出新的风格。
只要认真观看《邵多丽》就能够在这支舞蹈中包含了较多的现代舞部分,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傣族舞蹈,更是一种现代和民族的结合体,对傣族舞蹈中的鼓点进行了重新的编曲,傣族舞蹈中柔和的鼓点在前半段的配乐中加强了鼓点的顿点,当音乐响起时,不会让人绝对绵柔,而是变得现代节奏感十足。
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邵多丽》傣族舞蹈来说,少女们的紧身上衣、直筒束裙让这些舞者的动作幅度受到限制,只能够突出傣族的核心三道弯,如身体三道弯以及手部三道弯等,但是在央视上竞赛的《邵多丽》则在编舞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对舞者衣服材料的创新让舞者的动作可以变得更大,这是为什么《邵多丽》上的动作出现了大开大合的现象,这和传统的傣族舞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大开大合的舞蹈动作不仅仅拥有了三道弯的柔美,也让三道弯更能够展现一种稳健和力量之美,让《邵多丽》更能够被现代人接受。
编曲的创新再加上舞蹈动作的创新让《邵多丽》能够更好的融入现代元素,不会让传统的民族舞蹈中植入现代元素变得突兀,而且后半段的慢拍版,又进一步增强了傣族舞蹈的柔美风格,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的强烈对比更能够体现艺术震撼力,在慢拍的配乐下,再加上傣族姑娘的曼妙三道弯,让傣族姑娘的那种羞涩、可爱和美丽变得更具美感,观众会不自觉的感觉到美景中的青春,青春中的诗意,三个美丽少女就好比人间精灵。
这是《邵多丽》的艺术创新给傣族舞蹈植入了持久的生命力。
2:雀之灵的艺术创新作为傣族舞蹈的集大成者非杨丽萍的《雀之灵》莫属,雀之灵的表演与其说是一种傣族舞蹈三道弯的完美呈现,更不如说是一种意向的反应,舞者借助孔雀的各种形态来感悟生命,感悟生活,感悟思想。
《雀之灵》中各种模仿孔雀的动作看似简单,如果深入思想之后就会发现这是舞者将孔雀之魂和人体之形进行了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