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发展
返回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概述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 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 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 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私 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 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 得,风气比较活跃。 5.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 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 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 活动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 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一)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一书中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 之中,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早就在动 物界中存在了,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 成是教育的基础。 (英)沛 · 西能 在《教育原理》中指出, ‚教育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动物界是否有教育?
动物界是否有教育? 动物界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的自发 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直接相关。
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古埃及的宫廷学校是 教育史学界普遍公认的最早出现的学校。 我国的夏、商时期正式出现学校。 到西周时学校教育有了较完整的上下系统, 以12500户为乡,设“庠”;2500户为州 (或术),设“序”;500户为党,设 “校”;25户为闾,设“塾”。 《学记》也记有:“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在当时是很先 进的。
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
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
存在着淘汰制(间苗) 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
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重要的职业
灵
魂——关注人类心灵的发展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的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易形成新的机械运动
4
3 2 1
小学(5-6年)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文化、技 术补习班
幼儿园
年龄
我国现行学制示意图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现代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社会主义 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 其特征表现在: 第一,有专门教育机构和人员; 第二,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脱离生产; 第四,教育和学习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并 对学生实施体罚式管理; 第五,实施个别施教的组织形式。
返回
制度化的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成为
一种复杂的立体化的网络体 系。为使教育有条不紊地高 速运转,许多国家通过法律 对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
等进行规范,这就是制度化
的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简 称为学制)是制度化教育的
典型表现。
返回
研究生院 年级
23 22 21 20 19 18 17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中西教育可以从词源上看到两者区别: 中国的“教育”有“外铄”的渊源 1. 教育词源 西方的“教育”有“内发”的传统
中国教育词源
甲骨文中的 “教”“学”
2.西方教育词源 英语:education 法语:é ducation 德语:erziehung 三者都来源于希腊语 Eduiê re Eduiê re由动词 Educare而来 e:出 ducěre:引导 Educare的含义是“引导”、 “引出” 解释: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 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 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二)心理起源说
美国的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生物 学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心 理模仿,心理模仿是教育活动的基础。他在 《教育史的教科书》中说:“摹仿是教育的 手段,也是教育的本质。”
这种观点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 仿。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温彻斯特公学:以免费教育开创公学历史
温彻斯特公学诞生于1382年,是英国第一所公学,开创了英 国公学教育的历史。温彻斯特公学由温彻斯特主教廉•威克姆 创建,当时又称温彻斯特圣玛丽学院。该校注重情感教育。创 立初期,主要是为出身贫寒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学生是从众 多的平民子弟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学校又聘请牛津、剑桥 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任教,凭借这些优势,温彻斯特公学迅速以 优良的教学质量而闻名起来。 到了18世纪,该校逐渐演变成一所贵族寄宿制学校,学费变得 非常昂贵。虽然如此,学校依然保持了自己悠久的传统与文化。 温彻斯特的毕业生学术成绩优异,大多能进入牛津和剑桥等一 流大学。数百年来,温彻斯特公学培养了众多杰出人士,包括 了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 齐契利、英国探险家乔治· 马洛里、历 史学家阿诺尔德· 约瑟· 汤因比等人。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高中、职业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专科学 校(23年) 中专 (2-4 年) 初中(3-4年)
职工大 学、电 大、夜 大等 职 职 业 业 中 中 专 专 农 业 广 播 学 校
所以说: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
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本质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2、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明确 的目的性。 3、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或人的发展 问题。
当前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存在有什么问题?
(二)中外对教育的不同界定
1.中国古代学者对“教育”的认识
‚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 ‚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许慎《说文解字》)
中国古代:
2.欧美学者对“教育”的认识
“美德是由教育来的‛(苏格拉底语); ‚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 相调剂‛ (卢梭语); 教育就在于‚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 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塔洛齐语); 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赫尔巴 特语); ‚教育即生活‛,‚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 具‛,教育乃是‚人的经验的改造‛(杜威语)。
示范性
长期性
对教师的诸多隐喻在今天你还有什么看法和解释呢?
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
“教师是蜡烛” 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长明灯
——为自己和学生的发展不断充电
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
“教师是园丁”
肯定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
学校教育发展
教师教育学院 蒋茵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 现代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学校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第二节 学校教育的产生 第三节 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涵义 (一)教育的词源分析 1.中国的“教育”词源分析 2.西方的“教育”词源分析
把人和动物的活动直接区别开来的是人的活 动的有意识性与社会性。
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的经验“类” 化,并将类经验积累起来向他人传递的能力。 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 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的教育不但要使受 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而且培养了迚一步 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 发展的能力,培养了人创造新经验的能力。
教师角色的隐喻分析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肯定
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
(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
不足
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当成容器 传递内容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学科性强
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教学的创造成分
学习者
广义:凡是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
狭义: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指学生。
含义:所谓学习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以学习 为职责的人。
返回
教育中介
教育中介是教育者与学习者进行教育活动时 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与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手段
教育的基本要素的关系
教育内容
按一定目的和要求施加影响 使 学 习 者 发 生 合 乎 目 的 的 变 化
现代 “教育”的内涵:
就其广义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
知识技能、影响人的品德和个性等的活动, 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 零碎的,都是教育。 就其狭义来说,教育就是指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专门培养人的学校教育。
二、 教育的本质
“教育究竟是什么”?即教育活动与社会上 其他各种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 教育是人类的社会活动,还是动物界的生 存活动?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还是无意识的 模仿? 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
教育者
(教育活动的主体)
发挥能 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