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坊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过去的一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仅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也是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的一年。
这给年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
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同比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有可能全年的增长不超过,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仍然保持着的高增长水平,就业需求增长的基本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关键问题在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
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
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
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
自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
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
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还是劳动法专家所说的“主要是违法成本”,其结果都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由于我国的就业立法并没有雇员规模的限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个体经济组织受到立法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管制豁免”优势的丧失,不利于创业激励。
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年的就业就成为许多在校毕业生面临的重大挑战,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对潍坊的大学生做了就业的相关调查。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对象
潍坊学院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地点
潍坊学院
五、调查过程
现场调查
在对部分大学生的调查中,我发现,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认为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多企业都在裁员,没有招工计划。
即使是有学历的大学生有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人单位的需要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所以很多单位不太想要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需要的是经验和实用,而不是只有理论而实践能力低的员工。
所以一些大学生在面试时就会受到阻力。
用人单位的需要也可以成为社会需要或者是市场需要。
只有自己的专长符合市场需要才能拥有发挥空间和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调查中有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符合单位的要求,所以毕业以后的工作往往与大学所学的专业互不符合。
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同时掌握非专业的知识,这无疑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
(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对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调查中,对毕业以后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的比重与往年相比大大增加,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另有毕业生认为毕业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工作。
从这一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自己在毕业之后能找到工作只占,大多数毕业生都对未来的工作前景没有太大信心,充分显示出毕业生的不自信,另有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目前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另外,有的毕业生对当前的毕业形势十分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十分担心。
出现上述原因,更多的来自毕业生本身,大学生的个人期待过高,对就业环境的了解较少。
作为一个享有高等教育经历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所拥有的只是、能力以及教育回报的要求决定了他们都具备较高的人生期待和较完整的职业规划。
而这些就致使其在择业时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较高的职业期待。
而作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又拥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过高的职业期待。
潍坊作为一个中型城市,与大城市有着众多区别,对自己期待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大学每年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要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
从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
在近几年,潍坊学院也有许多毕业生投身西部或者是到农村,基层就业,锻炼自己,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扎实工作,也取得了十分优异的工作成绩。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
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另一方面,现在的用人单位讲求的是经验与实用,而不是僵化的理论。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发现,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还不够,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就业是,既要认清形势,更关键的是认清自己,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供大学生就业服的主要部门。
他们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机制等都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水平。
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仍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值得重视的思路和途径。
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大学生的竞争力。
在调查中,有的学生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和课程体系对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有帮助或比较有帮助。
另有的学生认为,即使改革教育和课程体系,但是对于就业情况仍然存在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非常踊跃,并热情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工作、勤工俭学、打工兼职等,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工作经验。
所有这些目的都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旨在更好的应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挑战。
所以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工作机会,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从不同角度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校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方面,学校还有待完善。
就业服务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包括就业信息的传递,求职技巧的指导以及在就业协议达成过程中桥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的工作。
学校应该增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者将其作为大学生四年的必修课,在各个时期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全方面指导。
然而,在现实的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学校就业服务指导方面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发挥。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学生希望得到学校所提供的信息或者得到学校的推荐,有的大学生认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为一般或没有什么用。
用人单位对学校提出的相关建议也将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改进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应避免使大学的就业指导流于形式,特别应该加入就业心理的课程,学校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方面做好工作。
六、得出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