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2008.5)

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2008.5)

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王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

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同时还指出:“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但是,当人们探讨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问题时,总是把化解矛盾达到和谐作为预设前提,将冲突问题排除在外,认为社会冲突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或认为社会冲突不存在于和谐社会之中。

其实,和谐的意义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它是相对于冲突而言的。

在特定的意义结构中,如果没有冲突,和谐的价值前提就丧失掉了。

和谐与冲突的对应关系结构,决定了离开冲突就无所谓和谐,和谐的提出是因为要将冲突化解,和谐的进展是因为要将冲突的程度降低,和谐的结果就是一定冲突的终结。

因此,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社会冲突理论的形成背景及主要观点社会冲突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现实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余年的繁荣稳定之后,20世纪50、60年代,社会矛盾不断凸现,社会动荡日益突出。

当时西方社会的主流社会理论——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这些新的社会现象时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人们渴求对这种冲突和矛盾进行理论上的解释,以达伦多夫、科塞等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应运而生。

社会冲突理论吸收了结构功能主义的有益成分,同时对它所宣扬的社会均衡、稳定、和谐与秩序进行批判,指出了普遍存在于当时社会的各种利益分歧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合理地解释了困扰人们的种种社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而树立了它在学界的地位。

德国社会学家鲁尔夫〃达伦多夫是当代辩证冲突论的主要代表,反对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只强调均衡、共识而忽视冲突。

他认为,社会现象本身充满着辩证关系,往往同时呈现出矛盾的二重层面:即稳定与变迁、整合与冲突、功能与反功能、价值共享与利益对立等等。

社会冲突与社会变迁无时不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可能促使社会变迁。

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科塞是社会冲突理论的重要代表,其理论既有结构功能论的背景,又有冲突论的立场,主要理论观点有:1.他批判了功能主义过分强调社会的整合,把社会的冲突越轨行为一律视为“社会病态”等问题,同时也反对达伦多夫过分强调冲突对社会稳定、整合的破坏性结果。

与其他的冲突理论家相比,科塞更重视冲突的过程和结果,尤其是注意分析社会冲突的功能。

2.社会冲突决不仅是一种破坏社会稳定与整合,单纯引起变迁过程的因素,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团结、一致、整合同样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冲突在具有它的负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它的正功能的一面。

社会冲突的正功能主要表现在冲突对社会具有内部的整合功能、稳定功能,对新群体的形成具有促进的功能,对新制度和规范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是重要的社会平衡机制;社会冲突的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分裂、破坏群体的团结,甚至引起群体结构的解体,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①3.作为社会冲突理论的重要成果,“安全阀”理论认为社会应该保持开放、灵活、包容的状态,通过可控制的、合法的、制度化的机制,各种社会紧张能够①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24.得以释放,社会诉求得以回应,社会冲突得以消解。

因此,冲突自身是一种释放敌意并维持群体关系的机制,可以使用“安全阀”这个概念来描述为社会不满提供释放途径的合法冲突机制,通过允许自由表达而防止敌意倾向的堵塞和积累。

现代冲突论在承认社会冲突的普遍性的同时,将社会和谐作为了研究落脚点,并建设性地认为社会冲突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稳定本身是个中性词,可能意味着良性的秩序,也可能意味着保守、滞后、不公平、酝酿着危机的秩序。

表面的稳定可能在为激烈的社会动荡酝酿爆发力,良性、持续的政治发展才能为社会与政治稳定提供长治久安的活力。

因此,社会进程本质上是由某种程度上与他人利益相一致,同时又是在某种程度上与他人利益相冲突的连续过程。

一致与冲突,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

社会系统只有在不断的变迁与冲突中才能形成新的和谐与统一。

二、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现状和特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贫富两极分化、弱势群体等问题日益突出,经济领域的冲突日益尖锐,并且也在向政治领域、文化领域蔓延,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负面效应。

(一)经济领域:贫富冲突和阶层冲突经济领域存在的冲突是我国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贫富冲突。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正呈扩大之势,收入差距拉大问题日益严重,贫富关系日趋紧张,且存在“劫富济贫”、“仇富”和“劫贫济富”两种有害趋向的蔓延。

所谓的仇富就是穷人仇视富人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现象是在我国所特有的,富人赚取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不思回报社会,把钱用在其他方面,广大民众对此深恶痛绝。

虽然少数富人也象征性地进行捐款,但额度十分有限,广大民众还不能充分对其认同,而且很多富人为富不仁,也遭致了许多人的憎恨。

所谓劫贫济富是指通过制度手段或其他路径,使穷人手中本已不多的资源也被富人占用来发展经济,导致穷人生活更困难,如我国的拆迁问题,圈地问题,教育收费问题。

这些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性调节,使贫富冲突不断加剧。

2.阶层冲突。

根据陆学艺教授主持的“社会分层”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已很显明,中国社会可划分为十个阶层。

尽管理论界存在这样的划分,但事实上情况更为复杂。

社会学中的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理论就是对这种阶层间不和谐问题的反映。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任何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某些群体利益的同时,也会伤害到或排斥另一些群体的利益。

关于社会剥夺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其后果是导致许多已进入小康的家庭沦为贫民,甚至出现了无家可归者。

所谓社会断裂是指社会中存在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的上下流动,特别是下向上的流动。

通常情况下,社会具有流动管道,每个人都有机会流动到任何阶层,但当这些管道阻塞时,流动就会处于静止之中,导致矛盾不断积累,冲突形成。

(二)政治领域:政府职能性行为冲突和利益集团冲突社会冲突在政治领域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性行为冲突和利益集团冲突。

1.政府职能性行为冲突,主要是指围绕政府的职能性行为所发生的冲突。

这方面的案例可谓不胜枚举,例如,四川的万州事件,因为一个人冒充公务员打人,引发几万人去围攻政府。

还有陕西威阳数千人静坐以及深圳劳工堵路要求资方依法付薪事件等等。

这表明种种不和谐的社会冲突已趋于激化,甚至某些地区演变成了对抗性的冲突。

通过信访的角度也能证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权威杂志《瞭望东方周刊》以“2003年中国遭遇信访洪峰”为题报道了“仅从今年7月1日到8月20日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到北京市委门前上访的就达1.9万人次,群体上访达 347批;到中纪委门前上访的人员达1万多人次,群体上访 453批,平均每天达100多人,最多一天达到152人,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

”①导致政治冲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腐败问题、失业问题、贫富两极分化问题的存在,并且有制度化的倾向。

2.利益集团冲突,是指围绕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我国先富起来的那些人中所形成的各种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基本上不包括弱势群体和其他体制外群体。

这些强势集团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围绕制定博弈规则和政府决策所进行的较量,总的来看经济领域的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利益集团冲突虽然范围有限,但其影响力却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很多时候是把负扭转移到了体制外群体或弱势群体的身上,他们享受利益的时候,有时还需要政府背“黑锅”或者收拾烂摊子,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必须准确给予自己定位,不要被卷进无谓的争端之中,保持裁判者的角色而不是利益角逐者或参与者的角色。

(三)文化领域:价值观的冲突经济冲突、政治冲突必然会反映到文化领域并通过文化冲突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1.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①参见 .phoenixtv/74596572544892928/20060322/765155.shtml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导向明确、具有独特风格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重人伦而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的特点。

“这种价值观对于维护古代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以个体经济为基础而形成的传统价值观念基本上是自我封闭、单一内向的,同现代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外向性、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是对立的,同时,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族观念、家庭观念、宗法意识、长官意识、唯我独尊等非理性价值意识同现代平等观念、民主观念、合作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①2.计划经济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冲突。

建国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了以集体、国家为本位的价值观。

在这种价值观中,既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某些基本内涵,如集体主义等,同时也掺杂着某些传统价值观如忽视个人利益,忽视个人需求等。

这种价值观显然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观不协调的。

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也是利益驱动型经济,各利益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必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原来一贯倡导的居于主体地位的以集体、国家利益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挑战。

3.中西方价值观的冲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的引人,各种腐朽思想也大量涌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核心就是个人主义,这与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是根本对立的,两种文化的碰撞使一些人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由于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一些人行为上的失范。

三、社会冲突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从本质上来看,和谐社会始终处在变化发展的状态,我们所要建立的①张军.走出黑洞一一当代中国失范现象批判[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0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我们只有正确面对社会冲突,恢复人对社会问题的开放视野和敏锐洞察力,尽可能地打消对“冲突”莫明其妙的敌意,理智地谋求冲突问题的解决,才能将冲突的功用发挥出来的同时,将冲突变为合作、和谐的动力。

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冲突,结合西方冲突理论的优点,本文提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调节经济领域的利益性矛盾科塞认为,冲突发挥消极功能还是积极功能,这就要取决于社会结构的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