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素材整理汇总必修一(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
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
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
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
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
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
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
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
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
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
班固曰:“智者,智也。
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
”意思是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
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
”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
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
(3)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
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
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
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
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
”“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
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
(4)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
”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
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
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
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
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必修二(1)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
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
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
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
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2)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
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
而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
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3)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
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4)追求与坚守——《离骚》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
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5)追求与本真——《短歌行》短歌不短,意蕴深长。
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6)生与死——《兰亭集序》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
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
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
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
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
(7)悲伤与旷达——《赤壁赋》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
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
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
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
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8)愚昧与顺从——《祝福》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
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
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
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
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
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
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9)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
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
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
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
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
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
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
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必修三(1)旅途与人生——《蜀道难》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2)登高之思——《登高》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
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3)音乐与人生——《琵琶行(并序)》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
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4)仁政与暴政——《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
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施行暴政,只会自取灭亡。
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
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
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在今天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前总理朱镕基在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
”正是体现了孟子的这一思想,可谓说在了点子上,抓准了要害。
(5)学习与人生——《劝学》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学习能让我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
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无穷!让我们投身到学习中去吧,多读书,多倾听,多借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从而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6)大治与大乱——《过秦论》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治天下崇尚的却是仁义。
何谓仁义?仁义说到底就是一种爱民、保民、富民之心。
无仁义之人,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