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物理月考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月考题(含答案)

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13小题,每小题4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班同学从山脚下某一水平线上同时开始沿不同路线爬山,最后所有同学都陆续到达山顶上的平台。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体重相等的同学,克服重力做的功一定相等B、体重相同的同学,若爬山路径不同,重力对它们做的功不相等C、最后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小D、先到达山顶的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最大1.A解析:所有同学爬山过程中,初末位置的高度差相等,都是由低处到高处,重力都做负功,即克服重力做功。

有与重力的功与路径无关,体重相等的同学,重力的功相等,克服重力的功相等。

选项A正确B错误;最先到达山顶的同学所用时间最短,但克服重力的功可能较小,平均功率不一定最大。

最后到达山顶的同学所用时间最长,但克服重力的功可能较大,平均功率不一定最小。

2、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2.ABC。

解析:不管选那个位置为重力势能参考面,运动员到达最低位置前高度总是减小的,因此重力势能一直是减小的。

绳紧张后,随着运动员的下降,绳伸长,对运动员作用向上的弹力,此力做负功,同时伸长量增大,弹性势能增加。

由于空气阻力可以忽略,蹦极过程中,对于运动员、地球、绳系统来说,只有重力与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重力势能与重力势能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则与此无关。

3、如图所示,质量不同的两物体通过轻绳相连,M >m,滑轮光滑且质量不计,轻绳的伸长不计,空气阻力不计。

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则物体M下降h距离过程中()A、两物体减少的机械能总量等于B、轻绳的拉力对m做的功等势mghC、M的速度大小等于D、m的速度大小等于3.D解:由于M >m ,释放后M 下降,m 上升,运动中只有重力做功,轻绳弹力对两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故有:。

解得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为:;运动过程中,m 加速上升,轻绳的拉力不等于mg ,它的功不等于mgh 。

4、如图所示,木板OA 水平放置,长为L ,在A 处放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现绕O 点缓慢抬高到A '端,直到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成α角时停止转动.这时物体受到一个微小的干扰便开始缓慢匀速下滑,物体又回到O 点,在整个过程中( ) A 、支持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αsin mgL B 、摩擦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C 、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 、木板对物体做的总功为正功2.答案:AC 物体从A 点到A /的过程中,只有重力G 和支持力N 做功,由动能定理 0sin =-αmgL W N ,在此过程中支持力做功为αsin mgL W N =,从A /回到O 点的过程中支持力的方向与路径始终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A 正确.重力做的总功为零,支持力做的总功αsin mgL W N =,由动能定理得0=++f N G W W W 得αsin mgL W f -=,B 不正确.木板对物体的作用力为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由0=++f N G W W W 得0=+f N W W 即木板对物体做的功为零,C 正确,D 错误.5、如图所示,在不光滑的平面上,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A 、B 间用一轻弹簧相连接,现用一水平拉力F 作用在B 上,从静止开始经一段时间后,A 、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们的总动能为Ek 时撤去水平力F ,最后系统停止运动,从撤去拉力F 到系统停止运动的 过程中,系统( )A 、克服阻力做的功等于系统的动能E kB 、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系统的动能E kvA B C DC 、克服阻力做的功可能小于系统的动能E kD 、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答案:BD 当A 、B 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因此当撤去外力F 到系统停止运动的过程中,系统克服阻力做功应包含系统的弹性势能,因此可以得知BD 正确.6、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是用铜丝编织的,下列关于使用铜丝编织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铜丝编织的衣服不易拉破B 、电工被铜丝衣服所包裹,使体内电势为零C 、电工被铜丝衣服所包裹,使体内场强为零 3 C7、A 、B 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正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 点运动到B 点过程中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A 、B 两点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电势φ的高低判断正确的是( ) A 、E A >E B B 、E A <E B φB D 、φA >φB4 AC8、如图所示,A 、B 、C 、D 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动能为20eV ,飞经等势面C 时,电势能为-10eV ,飞至等势面B 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5c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势面A 的电势为-10VB 、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00V/mC 、电子再次飞经D 势面时,动能为10eV 5 ABD9、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对于人的健康极为有益.有的氧吧通常采用人工产生负氧离子使空气清新.其最常见的是采用电晕放电法,如图所示,一排针状负极和环形正极之间加上直流高压电,电压达5000V 左右,使空气发生电离,从而产生二价负氧离子.在负极后面加上小风扇,将大量负氧离子排出,使空气清新化,针状负极与v v v to环形正极间距离为5 mm,且视为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电场对负氧离子的作用力为F ,则 ( )A 、E =103 N/C ,F =1.6X10-16 NB 、E =106 N/C ,F=1.6X10-16N 3 N/C ,F=3.2X10-13 ND 、E=l06N/C , F =3.2X10-13 N 6 D10.如图所示的直线是真空中某电场的一条电场线,A 、B 是这条直线上的两点。

一电子以速度v A 经过A 点向B 点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子以速度v B 经过B 点,且v B 与v A 方向相反,则( )A 、A 点的场强一定大于B 点的场强 B 、A 点的电势一定低于B 点的电势C 、电子在A 点的动能一定小于它在B 点的动能A 点的电势能一定小于它在B 点的电势能 3D 一长为L 的绝缘杆两端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电量的绝对值为Q ,处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杆与电场线夹角α=60°,若使杆沿顺时针方向转过60°(以杆上某一点为圆心转动),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场力不做功,两电荷电势能不变B 、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 /2,两电荷的电势能减少C 、电场力做的总功为-QEL /2,两电荷的电势能增加D 、电场力做总功的大小跟转轴位置有关 7、B12、一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负极板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正电荷(电量很小)固定在P 点,如图所示,以E 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U 表示电容器的电压,W 表示正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

若保持负极板不动,将正极板移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则( )A 、 U 变小,E 不变B 、 E 变大,W 变大C 、 U 变小,W 不变D 、 U 不变,W 不变10 AC13、如图所示,带电量相等、质量不同的带电粒子a 和b 从带电平行板M 的边缘沿平行于极板的方向进入M 、N 两极板间的匀强电场中,都恰好能从N 板的右缘飞出,不计重力作用,则( )A 、两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P+-B、两粒子进入电场时的初速度的大小一定相等C、两粒子飞出电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D、两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4.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①物块的质量m1、m2;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③物块B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①绳的质量要轻;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1)①②或①③;(2)①③;(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子”等等。

解析:(1)通过连结在一起的A、B两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既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否相等,A、B连结在一起,A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B上升的距离;A、B 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的,故不需要测量绳子的长度和B上升的距离及时间。

(2)如果绳子质量不能忽略,则A、B组成的系统势能将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从而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带来误差;若物块摇摆,则两物体的速度有差别,为计算系统的动能带来误差;绳子长度和两个物块质量差应相当。

(3)多次取平均值可减少测量误差,绳子伸长量尽量小,可减少测量的高度的准确度。

12.(12分)在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其中O 点是起始点,A 、B 、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三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 点到A 、B 、C 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重锤质量为1k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0m/s 2.(1)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读数要求的是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用重锤取OB 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先计算出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接着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 数起,数到图中B 点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根据已知数据,计算跟B 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这样他发现重力势能的减小量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动能的增加量,造成这一误差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2.答案:(1)OC (2分) (2)1.22m (3分) 1.23m (3分) 小于 (2分) 实际测得的高度比自由落体对应下落的高度小(2分)解析:(1)从有效数字的位数上不难选出OC 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1.22m ,B 点的瞬时速度是AC 全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动能的增量为221B mv =1.23m ;实验过程中由于存在阻力因素,实际上应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之所以出现这种可能,可能是实际测得的高度比自由落体对应的高度小. 三、计算题(共42分,各小题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