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沪昆客专江西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梁面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二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施工。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1)技术依据a、《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混凝土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117号)。

b、国家、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设计、验收标准及相关的质量、安全规范等。

c、相关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资料(2)防水层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及相关通用图纸和规范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掌握防水层施工的设计要求验收标准,制定施工作业方案、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预案。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安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考核合格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2外业准备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施工前对梁体表面强度、平整度、清洁度、粗糙度、表面缺陷等项目进行核实。

对不满足技术标准的项目进行修整,修整后其质量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设计要求,方可进行防水层作业,见表2-1。

表2-1 基层表面处理的检验项目、标准、检测仪器注:梁面含水率测试方法,采用1m2的塑料薄膜铺在待测基面上,四周用胶带密封,3h~4h后掀开薄膜,观察薄膜及待测基层表面,如有水珠或基层颜色加深,则含水率较高,反之,含水率较低并视为合格。

图2-1 梁面平整度测量2.3原材料及机械设备准备喷涂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的种类和技术条件符合设计要求。

喷涂主材纯聚脲防水材料属于甲供物资。

严格纯聚脲防水材料进场检验。

必须按照验收标准和技术条件要求,与监理人员一起对进场的每批纯聚脲防水材料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接受。

按规定频次进行取样抽检,自己不能做的检测试验项目,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不得漏检少检。

发现不合格的不得接受并清退出场,做好不合格记录台帐。

任何新选厂家;转厂生产、生产材料和工艺有变化、用户对产品质量有疑问或有要求时要重新进行检验。

喷涂前检查喷涂材料相应的产品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质量证件。

机械设备进场报验完毕,设备运转正常。

2.4聚脲防水层喷涂试验段桥面聚脲防水层施工推行“试验先行,首件验收”制度。

选择5孔梁进行聚脲防水层喷涂试验,确定与喷涂材料、梁面基材、环境温度、湿度、喷涂温度、喷涂压力、喷涂速度、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

验收程序按施工单位自验、监理单位初验、指挥部复验三步进行。

3.技术要求3.1防水层系统构造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桥面防水采用全桥面防水方式,防水体系设计为:防护墙内侧轨道板底座下喷涂2.0mm厚聚脲防水涂料,底座板以外喷涂1.8mm厚聚脲防水涂料加0.2mm厚脂肪族聚氨脂面层,桥面防水层总厚度不得小于2.0mm,如下图。

图3-1 防水层构造图3.2防水层施工的材料聚脲防水层由底涂、修补腻子、喷涂聚脲弹性防水涂料、脂肪族聚氨酯涂料、搭接专用粘结剂组成,均由专业厂家生产。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为最大程度上避免后续施工对聚脲防水层造成的破坏,防水层施工采用两次施工。

第一次进行轨道板底座下(包含施工搭接15~20cm)共约3.4m宽部分的聚脲层施工;第二次待铺板完成后,对底座板中间部位以及底座板与防护墙之间梁面进行第二次喷涂施工,并在其表面涂装脂肪族面层。

4.1施工程序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五个作业区段:基层处理施工(必要的修补)区段、底涂施工区段、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区段、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区段、检测验收区段。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抛丸处理→第一次底涂施工→基层修补→第二次底涂施工→喷涂聚脲防水涂料→面漆施工→检验验收。

4.2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图4-1所示。

5.施工要求5.1抛丸处理(1)混凝土属于松散体,对其抛丸可以去除浮浆和起砂,形成100%创面,暴露混凝土孔洞和缺陷,增强防水材料在表面的附着力并提供一定的渗透效果。

抛丸即指通过机械的方法把丸料(钢丸或钢砂) 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的气流清洗作用,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

机器配有除尘器,提供内部负压以及分离气流,并做到无尘、无污染施工。

图4-1 防水施工工艺流程(2)基层处理设备采用抛丸机进行桥面混凝土抛丸基层处理。

图5-1 右侧为抛丸处理过的混凝土基层图5-2 混凝土找平处理(3)抛丸机使用方法抛丸机共分十个档位,每个档位代表每分钟行走速度,档位越高,抛丸深度越浅。

开机时先从最高档调试,7档起步。

(4)抛丸时采用下图所示行走路线进行施工:图5-3 抛丸机行走路线抛丸机掉头时注意保持作业面宽度与前次重叠,重叠宽度为3~5cm,避免漏抛。

按照7档行走,每处理一孔32米箱梁需要用时约2小时。

(5)抛丸清理不到的区域,使用角磨机清理,注意不得产生打磨沟痕。

(6)抛丸后,有效创面大于95%,粗糙度SP3- SP4之间,具体参照图5-4对比。

SP3 轻度抛丸 SP4 中度抛丸图5-4 粗糙度 CSP 对照版5.2第一次底涂施工(1)第一次底涂施工的目的是封闭抛丸后的混凝土表面缺陷、气孔。

抛丸后30分钟进行底涂施工。

(2)底涂施工采用经检测合格的材料,配方按厂家材料说明书要求进行施工。

(3)底涂施工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除抛丸留下的杂物,最后采用吸尘器进行除尘。

在底座板两侧边线弹出墨线,再在边线外侧距离20cm处弹出两条平行线,作为第一次防水层施工的控制范围。

底座板外20cm作为下次防水层施工的搭接范围。

(4)底涂施工采用喷涂或辊涂工艺;边角沟槽辅以刷涂施工。

(5)喷涂必须均匀,对于气孔较多的部位采用腻子基层修补。

第一次底涂施工现场实际用量0.1-0.3kg/m2。

常温下应该在底涂施工完成后4~6h进行基层修补施工。

图5-5 工人正在对梁面进行底涂施工5.3基层修补(1)第一次底涂施工后,仔细检查梁面局部是否有缺陷,如果存在则要进行基层修补。

(2)基层修补采用喷涂聚脲专用修补腻子。

按厂家说明书配制使用,现场使用时用台称计量,每次配制不超过10Kg,随用随配。

当配制好的腻子发热或者黏度增大时将不能再使用,需要重新配制。

(3)修补腻子的性能指标符合表5-1的要求。

表5-1 修补腻子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聚脲涂层的粘接强度满足表5-2要求。

表5-2 基层处理底涂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测。

孔眼集中部位采用修补腻子满刮处理,孔眼分散部位采用点补处理,直至混凝土孔眼完全封闭。

图5-6 点补混凝土蜂窝孔洞图5-7满刮环氧腻子施工时采用人工用塑料刮板刮涂的方法,满刮时要反复刮涂,厚度要均匀,保证孔眼完全封闭。

腻子的表干时间约为3h,满刮一孔32米标准箱梁需要用时约为2h,每遍中间间隔约为6h。

(4)基层修补后,表面坚固、密实、平整,不应有疏松、起砂、起壳、蜂窝、麻面等现象。

图5-8 环氧腻子修补过的梁面5.4第二次底涂施工在用人工腻子对梁面进行修补后,仔细检查梁面局部是否仍有缺陷未修补完全,如果存在则要进行相应处理。

检查合格后进行第二遍底涂辊涂。

第二次底涂施工工艺方法同第一次底涂施工。

第二次底涂施工现场实际用量约0.1-0.3kg/m2,两次底涂总量不小于0.4kg/m2,在底涂施工完成后4~6h进行喷涂聚脲防水施工。

5.5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1)施工设备主要设备:喷涂主机、自动喷涂车,设备必须保证物料输送平稳、计量精确、混合均匀、雾化良好、清洁方便。

辅助设备:空压机、冷冻式油水分离器、保温施工车、B料蓝色三口桶、硅胶空气干燥过滤器、发电机等。

(2)喷涂聚脲防水涂料采用进场检测合格的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3)喷涂准备a、喷涂设备的接电及检查。

b、施工前对无需喷涂部位进行遮挡,防护墙要用塑料布、铁皮等材料进行防护。

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穿工作服,佩戴目镜、手套、防毒面具等劳保用品,并保证施工环境通风良好。

c、施工前需将B料搅拌15分钟以上,并使之均匀。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连续搅拌。

d、正式喷涂前,喷涂设备主加热器需要加热到60℃~70℃,压力设定在2500psi左右,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试膜取样的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保证压力平衡,出料雾化良好。

进行试喷作业,观察试喷情况,调整温度及压力值,达到最佳效果再进行喷涂作业。

(3)喷涂施工a、聚脲施工适合在干燥、温暖环境中,施工时温度在10~35℃,相对湿度在75%以下,保证基层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

b、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施工,以机械喷涂为主、人工喷涂为辅,对机械喷涂不能达到的特殊部位采用人工喷涂。

c、喷涂两遍:每遍喷涂厚度约1mm,底座板以下范围两遍总厚度≥2 mm;底座板以外范围两遍总厚度≥1.8 mm。

喷涂机行走速度1.9m/min,完成一孔梁的喷涂需要约5h。

每遍喷涂完成后需要人工修补表面针孔。

(4)聚脲防水层搭接施工a、适用于桥面喷涂聚脲防水层两次施工间隔在6h以上,需要搭接连接成一体的部位;第一次施工应预留出15~20cm的操作面,同后续防水层进行可靠的搭接。

b、后续防水层施工前,应对已施工的防水层边缘20cm宽度内的涂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保证原有防水层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污及其他污染物。

c、对原有防水层表面15cm范围内做打磨处理,采用搭接专用粘结剂涂刷后,在4~24h之内喷涂后续防水层,后续防水层与原有防水层搭接宽度至少为10cm。

d、搭接专用粘结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3要求。

表5-3 搭接专用粘结剂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对桥面的防护墙、侧向挡块、泄水孔及裂缝等处应做特殊处理。

a、防护墙、侧向挡块的封边处理防护墙及侧向挡块的侧面应先使用角磨砂轮机打磨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度处理,清除浮浆和毛边,喷涂防水层后应保证根部封边质量,必要时辅以手工涂刷,封边高度不小于8cm。

b、泄水孔的处理泄水管内刷涂底涂约10cm深,然后手工向孔内壁喷涂聚脲防水材料。

c、混凝土面裂缝等残缺的处理如桥面有明显裂缝或其他残缺,则应先对残缺进行修补,然后进行底涂施工、加强层和聚脲防水材料。

d、防水层收边处理在桥面混凝土喷涂聚脲防水材料时应连续施工,在梁端处应施作收边处理,使用角磨机将聚脲喷涂层边缘修平。

(6)喷涂施工工艺条件表5-4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施工适宜的工艺条件(1)第一道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宜在聚脲防水层施工完毕后6小时内完成,保证面层和聚脲防水层之间良好的粘结;与聚脲防水层施工间隔时间超出6h时,应采用搭接专用粘结剂做预处理或现场做粘结拉拔试验后确定。

(2)脂肪族聚氨酯面层施工前,对相应区域聚脲防水层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保证聚脲防水层表面干燥、无灰尘、油污和其他污染物。

脂肪族聚氨酯面层分层施工,每道干膜厚度不小于50微米,且涂刷两遍以上,总厚度大于200微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