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
1 总则
1.1为加强工程测量工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明确工程测量职责与分工,特制订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分公司所有项目。

2 管理职责
2.1职责分工
2.1.1公司总工程师是工程测量管理总负责人,项目部总工程师是项目工程测量管理负责人。

2.1.2公司技术部是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2.1.3项目工程部是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主责部门。

2.2管理职责
2.2.1公司总工程师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工程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公司工程测量方案编制;参与公司工程测量事故调查;组织指导、协助公司各级机构测量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测量新技术。

2.2.2项目总工程师
贯彻执行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指导项目部工程测量方案编制;对项目测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

2.2.3公司技术部
负责公司工程测量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工作;检查项目工程测量工作;建立全公司测量人员和测绘仪器设备台帐;参与公司工程测
量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检查下级测量机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和测量方案的执行情况;负责公司工程测量日常管理工作;组织首次线路贯通测量、一级以上导线的控制网测量、长大隧道和桥梁控制网测量、高铁的CPI、CPII、CPIII、GRP等测量工作。

2.2.4项目工程部
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测量技术交底,接收设计单位移交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
负责建立与本项目相适应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制定特殊工程(如地铁盾构、斜拉桥等)专项测量方案及工作流程;负责工程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方案的制定;严格执行上级机构制定的高程测量管理制度;制定仪器设备定期日常检校计划,定期送检工程测量仪器设备;负责项目部工程测量工作。

3 测量人员配置及工作职责
3.1项目部需设置测量主管工程师(助理级以上,可兼职),重难点工程和地铁项目需设置测量组。

专职测量人员不足时,可由项目总工程师考核通过的技术人员进行测量工作,项目部将合格人员名单上报公司技术部备案。

3.2测量主管工程师和测量组具体负责本项目工程测量工作和测量仪器管理工作。

4 测量方案的编制、审查、审批与使用
4.1测量方案是指导工程测量工作的导性文件,是开展测量工作的行动指南。

4.2施工复测或平面、高程四等及以上精度的控制测量应编制相应的专项测量方案。

4.3特殊单项工程,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机械精密安装定位关键工序等应编制相应的专项测量方案;地铁盾构、高铁CPIII、轨道精调、变形监测等应编制专项测量方案。

4.4工程测量专项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4.4.1工程概况。

4.4.2技术要求:主要技术标准、测量成果主要技术指标。

4.4.3测量方案:测量人员、测量设备、测量计划、作业技术要求、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和方法、进度安排、提交成果和归档资料内容要求。

4.4.4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有关的设计附图和附表等。

4.5工程测量专项方案由工程部负责编制,项目总工程师审批。

特殊单项工程专项测量方案应报公司审批。

4.6项目部应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测量方案组织实施测量工作,如有变更,需重新审批。

5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
5.1工程测量双检制
5.1.1项目部应严格执行工程测量双检制,接桩复测、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监控量测及竣工测量等都必须进行测量双检。

5.2.1测量双检方法为:一个测量组先后用不同方法测量、核对
结果,或两个测量组分别测量、核对结果。

5.2工程测量复核制
5.2.1项目部应按照职责与任务分工,严格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标准和测量方案,组织实施工程测量复核,保证各项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5.2.2坚持贯彻未经复测的工程不准开工;上一工序结束、下一工序未进行测量放样确认时不得继续施工的原则。

5.2.1测量外业复核要求
5.2.1.1用于测量的设计图纸,应认真研究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方可使用.
5.2.1.2工程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由交接双方在现场逐一核对确认;桩点遗失应坚持补桩,资料与现场不符的应予更正。

5.2.1.3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必须有检核条件,复测成果与原成果的差值超过允许值时应再次测量确认。

5.2.1.4原始观测记录(含电子记录)应在现场同步完成,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严禁事后补记、补绘;不合格时应按规范要求补测或重测。

5.2.1.5所有记录均应注明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观察日期、起止时间、气象条件、仪器型号等情况,特殊情况需注明原因。

5.2.1.6施工放样的测量数据资料,必须事先在专用本上计算、复核完毕,并画出放样示意图,标注尺寸、标高和拟采用的控制桩位置、里程、坐标等必要的全部数据(计算者、复核者必须签字)。

5.2.1.7角度测量不少于两个满足误差精度要求的测回,直线测量不少于两次正倒镜分中,水平测量不少于两次满足误差精度的往返测量,每往返一次水平测量不少于两个转点。

5.2.1.8曲线测量从两端向曲中闭合时,每方向应超过曲中(不含曲中)1个桩点并闭合。

5.2.1.9用交会法放样时,应至少选择三个以上方向进行交会。

5.2.1.10无论是控制桩和施工放样桩,测设完毕复核无误后,应立即放好护桩。

单侧放护桩不少于3个,两侧放护桩每侧不少于2个。

5.2.2测量内业复核要求
5.2.2.1工程测量内业工作应具有可追溯性。

5.2.2.2各种原始观测数据未经复核不得用于后续测量和计算工作,手工记录的各种原始资料(包括各种放样记录数据)在进行内业计算前必须逐项复核并签认。

5.2.2.3内业成果计算前,必须检查工程测量外业成果质量是否满足测量技术设计要求,未达到技术要求者,不得进行后续成果计算.
5.2.2.4内业工作一般应由两组独立平行计算相互校核,也可采用不同的软件或计算方法进行检核计算;抄录已知数据必须独立从有效的文件或成果中查阅抄录,并记录数据来源。

5.2.2.5工程测量成果资料发布实施必须有计算、复核、审核和审批人员签字。

5.3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实施监控量测时,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必须每天审阅监测日报并签署下步施工意见。

5.4项目部应每季度对高程、每半年对平面控制网复核一次,编制复核测量成果书报公司技术部审批。

6 测量仪器管理
6.1测量仪器购置
6.1.1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的测量精度要求配备相应的测量仪器及内业处理软件,制定测量仪器管理制度或办法。

6.1.2项目部新购测量仪器,需先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由技术部审核后,报公司领导审批,批准后项目部方可购买,购买后按规定流程组资。

对于未经审批购买的仪器,公司将不予组资。

6.2测量仪器检定
6.2.1定期检定:测量仪器新购、调转、维修和接近检定周期时(检定周期为12个月),在使用前必须经过强制检定,检定应在有检定资格的单位进行,检定时应将检定单位的资格证书复印一份存档,并作好仪器检定台帐。

6.2.2常规检校:测量仪器应经常进行常规检校(宜每月不低于一次),并在每次的控制测量、重要定位前,测量仪器都要进行常规检校,各项指标应检校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

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校或修理,并作好相关检校记录台帐。

6.3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负责日常保养与维护。

6.4项目间测量仪器设备调拨时,应填写《测量仪器移交清单》(详见附件一)报公司技术部备案。

6.5项目部应建立《测量设备一览表》(详见附件二),及时进行更新,并上报公司技术部备案。

7 附则
7.1本制度由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7.2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一:
测量仪器移交清单
移交单位:接收单位:移交人:接收人:日期:日期:
8
附件二:
测量设备一览表
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