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哈佛大学学者曾经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少爸爸妈妈想让孩子适当地做做家务,可又有些犯愁: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能做什么家务呢?该不该为孩子做家务付“工钱”?不仅要让孩子明白家是共同的责任,而且还要在夸赞孩子聪明的同时让他知道,市场经济社会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经商;就是将来去经商,诚实正直,有责任心、有意愿回报社会的企业家才更受人尊重。

前不久,一项关于小学生做家务时间的调查显示,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孩子是0.7小时,英国和法国的孩子可以达到0.5~0.6小时,而中国孩子却不足0.2小时。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最少?有一幅很有意思的关于“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漫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9~12个月:中国孩子认字;美国孩子自己扔尿布。

2~3岁,中国孩子背唐诗,美国孩子扔垃圾、整理玩具。

3~4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喂宠物、浇花、刷牙。

4~5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铺床、摆餐具。

5~6岁,中国孩子参加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擦桌子、收拾房间。

6~7岁,中国孩子忙着学习、做作业、艺术培训;美国孩子洗碗盘、独立打扫房间。

7~12岁,中国孩子忙着艺术培训、学习、做作业;美国孩子使用洗衣机、清理洗手间,做简单的饭。

13岁以上,中国孩子忙着学习、做作业、学习奥数、艺术培训;美国孩子擦玻璃、清理灶台、做饭、换灯泡、清理草坪。

再看看德国法律条文中有一项规定:孩子在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

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

中国孩子做家务时间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学做家务,这和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中国家长们一直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缺乏对他的生存技能的培养,致使孩子缺乏责任心。

作为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当中的一分子,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些什么,擦桌子、洗菜、扫地这些家务劳动是他的义务,而不是帮别人干活。

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用处的,这样就会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和自豪感会不断地增长和扩大。

怎样训练孩子学做家务要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当然就必须先明白孩子能做什么家务。

“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漫画中,按时间顺序提供了孩子什么年龄做什么家务。

大体说来,3岁之前,培养生活处理能力,比如扔尿布、整理玩具等。

4岁开始,可以正式介入做一些劳动技能培养的家务,如,浇花、打扫房间、擦桌椅、收拾整理餐具、叠被子等。

美国专家谈孩子学做家务你的孩子是否已经到了可以帮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事的年龄,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帮助做家务的良好习惯,来自美国的早期教育专家为您提供以下建议:如果你曾经有过要求你的孩子收拾桌子或是他的玩具的经历,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一个处于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的孩子已经开始能够对大人的要求表现出不耐烦和抵制的情绪。

这可能会使你感到与其要求他去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容易。

对父母来说,刚开始时与其说是让孩子帮忙,还不如说是给父母增加负担。

但这却是培养孩子养成帮助人的良好习惯的大好时机。

4,5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用以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所要求的良好的协调能力,灵敏度,和集中力。

,即使他们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意图,对孩子来说也家务劳动是益处多多。

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让他们发挥自信去独立完成某件工作。

同时也要帮助孩子理解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孩子们会觉得做一些家务劳动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却非易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被人依赖。

所以要求孩子形成作家务的好习惯却非不可能。

如何让孩子轻松的,持久地养成这个好习惯,以下几点家长必须注意:1、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迎合这阶段孩子渴望被看作大人的需求,告诉他,他的工作对家庭带来很大的帮助,会因此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全家人一起娱乐。

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给你的孩子提供一份所有他能够做的家务的清单,让他/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两项工作,这会让他/她感到,自己拥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

从而心甘情愿去做自己选择的工作。

3、把任务细致化,并给孩子做示范一个整体的概念(像“把你的房间收拾好”)可能会让孩子困惑并挫败孩子的积极性。

把一个任务分拆成数个步骤(把玩具装进玩具箱里,把书放到书架上摆整齐等等),这样他才会确切的理解你的要求。

另外,父母应该亲自给孩子做示范,回答他所有的疑问直到他能够独立完成。

父母的耐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即使他忘记了某个步骤,不要批评他,高高兴兴地提醒他知道他记住为止。

4、忘记“完美主义”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

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5、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工具不要给孩子一把比他还高的扫帚,给他一个小小的扫帚用来把案板上的面包屑清扫干净。

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那末,就只让她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6、给孩子做个好榜样父母千万不要当着孩子抱怨做家务的繁琐和无聊,这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作家务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父母应尽量让孩子认识到,帮助大人尽快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他/她一起玩。

7、不要强迫孩子不要采用强迫的方式,给孩子留一个缓和的过程或一点余地。

比如“我可以让你玩十分钟,十分钟一到,你必须立刻去收拾你的书桌。

”这样的方式。

8、提供奖励表扬和奖励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帮助,而另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把他/她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每一步骤绘制一张图表,每当她顺利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就奖励她一颗小红星。

当他顺利地完成整件任务,奖励他一件他所希望得到的合理的奖品。

9、合理安排所有任务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重复做某件事就会让孩子感到乏味。

所以应该不断地变换任务内容,但绝不要打破传统的习惯分工,例如让男孩子拖厨房的地,女孩子就让她去做一些需要细心的工作。

10、给孩子发展的空间一旦孩子掌握了之前交给他/她的工作,就应该给他/她提出更高的要求,扩大他/她的工作范围。

比如,他应经可以熟练的完成洗衣前的衣服分类工作,那在你的指导下,就应该让他学习如何使用洗衣机了。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

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中国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他们更重视学业的倾向,认为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业开端是幼儿园重要的任务,而美国的家庭则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任务。

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和个性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

竞争充满着美国整个社会乃至每一个家庭。

人人凭本事吃饭,没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勤奋、节俭蔚成风气。

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有何不同:中国孩子抱大,美国孩子爬大。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亲子关系之中,是处于与孩子的亲密与融洽的关系,孩子是通过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但并不是为你来的,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注定了他是独立的,父母的存在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所想要成为的那样一个人。

相关主题